APP下载

浅议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2013-11-22李颖

剧影月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村级队伍基层

■李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城镇公共文化建设成效显著,较好地满足了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村级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主要问题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不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其中尤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不健全。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思想认识、社会管理、群众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所引起的短期与长期的严重后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本人基于苏南某县级市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现状,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后,谈谈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

一.某县级市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的现状

该县级市现有217个村和94个社区,按照“十一五”文化设施建设的总体要求,已先后达到建成不少于200平米的综合文化活动室的标准。基本配套内容是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棋牌室)、健身室及其他综合服务等,并在上级部门组织的检查验收中实现基本达标。近几年来,为积极培育文艺骨干团队,引领各地文化服务活动的正常开展,该市文化部门注重培训、锻炼提高各地文艺爱好者的专业素质。据不完全统计,该县级市地域范围内共有各类特色文艺团队近300支,围聚相关文艺骨干近万人,是当前城乡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1.专职文化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农村工作细致繁琐,而村级工作人员又相对缺乏,这就造成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几乎无专职人员管理,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人员多是村委会人员兼职,他们多数时间需从事村里的其他工作,不能专门从事文化工作。精力有限,导致工作难以为继。

2.工作待遇普遍偏低。由于政策及历史原因,包括乡镇的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没有正式编制。且大多数行政村村级经济相对薄弱,村级财力捉襟见肘,专职人员的工资待遇相比当地其他同类在编工作人员很低,有的文化活动室专职图书管理员,年工资不足一万。过低的待遇令其难以生存,严重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

3.专业水平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乡镇没有专业创作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业务能力不高,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提升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组织活动每次都是“老面孔”表演,“老节目”上台,缺乏活力。久而久之,基层文艺活动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4.民间文艺团体缺少机制管理。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文艺团体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对这一群体也未出台必要的管理、引导和扶持的政策措施。目前对民间文艺团体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5.文化服务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比较大,白天忙于工作,下班照顾孩子,没有时间参加文化服务队伍;加之,基层文化活动普遍缺少吸引年轻人的新鲜元素,年轻人参与兴趣不高,这就造成了基层文化服务队伍年龄层次结构“头轻脚重”,缺乏“新鲜血液”,中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比例严重失调。

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领导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不少乡镇对文化队伍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缺乏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有的地方领导同志对村级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经济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看不到文化在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服务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思想上重视不够,导致一些地方对上级关于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不够,农村文化工作抓得时紧时松,时管时不管,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提不到重要议事日程,必要的农村文化机构、设施和经费等得不到切实保障,成了可有可无的工作,文化工作不断“弱势化”,从而致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欠债”越来越多。

2.文化经费保障不到位。经费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基层文化单位的一大难题。由于基层文化站(室)不设独立账户,人员、办公、业务经费由镇(街道)级、村级财政统一报销,尽管对文化经费的投入有文件规定,但受制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文化站(室)负责人的协调、争取的能力,以及各村实际的财力状况,必要的经费支出很难真正落实到位。不少地区文化事业经费远远低于该地区财政收入百分之一的比例。由于没有固定的经费或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基层文化站(室)常年得不到修缮,设施陈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组织文化活动次数不多,创作活动难以开展。这种全部依赖外援活动经费的方式,犹如杯水车薪,导致文化部门本身内力严重不足,缺乏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严重制约了村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3.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大部分镇(街道)文化站事业在编人员基本是一名,仍然沿袭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核定的“一人一站”式管理模式,其余人员基本都是企业或临时工性质,普遍待遇偏低,而村级文化活动室几乎没有专职人员;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管理职能未从根本上转变,一些镇(街道)、村主要精力陷于办活动,应付检查等具体事务,从宏观上规划、指导、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着力较少,这些都与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定位不相符合。此外,由于对民间文艺团体管理尚处于“真空状态”,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扶持不够、服务不力、管理不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致使其组织结构松散、生存能力欠缺、开展活动艰难,呈现出“先天不足”、“发育不良”的态势。

四.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的一些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要强化领导。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精神,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对村级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二是要注重规划。要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纳入市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事实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推动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三是要落实考核。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建议将基层(村级)文化建设考核单列,使之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考核结果一样,作为区县、部门年终工作综合考评和领导干部年终述职考评的依据之一。

2.落实经费、多元保障。经费保障问题始终是困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的一道难题,必须切实予以重视。一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对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要给予重点扶持,建议每年不能低于人均五元钱。同时,在保障日常工作经费的基础上,要不断加大对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二是要强化经费监管。一方面,上级财政部门要对下级财政部门文化经费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管,对于未按规定落实到位的,要根据考核办法兑现奖惩。另一方面,上级文化部门要对下级文化部门(镇级要对村级),针对文化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管和考核,严禁挪作他用。三是要鼓励民间投资。引导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资助公益文化事业,从而形成“上级政府补一点、地方政府出一点,社会各界助一点”的多渠道经费筹措方式,营造全社会积极扶持文化事业,促进其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共同推进文化繁荣的良好氛围。

3.创新机制、充实队伍。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克服发展瓶颈,用好上级政策,进一步激发文化工作者,尤其是年轻同志的工作干劲。一是要解决待遇问题。要对文化站(室)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给予认定,落实文化站(室)人员的编制问题,区别不同情况办理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加强文化人员的地位保障和经济保障,理顺体制关系,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可以在热心文化工作的群众中选择一批专业对口、责任心强、热情度高的年轻同志参与到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中来,充分发挥这些人员在组织和协调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激励政策,使年轻同志有盼头、有冲劲。三是要扶持民间文化队伍。文化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结对指导帮扶,出台赴基层工作的相关考核政策,督促专业人员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在团队建设、节目排练、设备添置等方面予以资助。要积极组织政府层面的各类文化活动,进行互动交流,扩大文化影响力。

五.结语

当前,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既是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惠民工程,也是广大基层群众发自内心的文化需求和渴望,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管理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科学的眼光分析问题,用艺术的眼光解决问题,既要防止走过场,又要避免好高骛远,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努力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最终使文化成果、精神食粮惠及千家万户,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村级队伍基层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大雁的飞行队伍
走基层
还剩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