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范稳“大地系列”小说中的藏文化情结
2013-11-21于敏
作者简介:于敏(1976.9-),女,汉,云南师大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向玉琼
摘要:“大地系列”小说包括《水乳大地》、《悲悯大地》和《大地雅歌》三部小说,是范稳历时十年创作的藏地题材的系列小说,体现了范稳浓郁的藏文化情结。本文尝试对范稳“藏文化情结”的文本体现、成因及意义进行阐释。
关键词:范稳;藏文化情结;大地系列小说
当代作家范稳对藏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十年来他以藏地生活为素材写了三部书,构成了“大地系列”小说,又称“藏地三部曲”。《水乳大地》写了多元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水乳交融,《悲悯大地》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成佛史,昭示了藏传佛教的“悲悯”底蕴,而《大地雅歌》则写了信仰对爱情的拯救,以及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与共生。“大地系列”小说体现了范稳对藏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体悟,而这与他浓郁的藏文化情结是密不可分的。范稳毫不讳言藏文化对激活他创作灵感与动力方面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以至于他对其他的民族文化都无暇他顾。
一、藏文化情结在“大地系列”小说中的文本体现
(一)对藏传佛教为主的多元宗教文化的展现与思考
众所周知,藏族是一个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其文化的核心就是宗教,其中尤以藏传佛教的影响力为最。宗教文化是表现藏民族精神特质不可或缺的东西,所以“大地系列”小说中,叙事都是围绕着宗教展开,着力展现以藏传佛教为主的多种宗教文化。
在《水乳大地》的扉页上,范稳引用了马克斯·缪勒的一句话,“谁如果只知道一种宗教,他对宗教就一无所知”。[1]显然,《水乳大地》是一部表现宗教多元化的小说,描写了滇藏结合部的卡瓦博格雪山下的澜沧江大峡谷里,藏族的藏传佛教、纳西族的东巴教和传教士的天主教等多种不同宗教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西藏历来就是多元宗教共存之地,范稳“藏地三部曲”系列小说不只展现藏传佛教、东巴教和天主教这三种宗教。在《悲悯大地》中还展现了东岸信奉格鲁派的黄教僧侣和西岸供奉着宁玛派的红教之间的冲突,教派之争最后发展成为两大家族的仇杀,直至信奉红教的西岸的都吉的大儿子阿拉西修炼成佛,以悲悯之心缓解了这场宗教的世仇。而在《大地雅歌》中,作者更多以同情和钦敬的态度,表现了基督教作为外来宗教在藏区的艰难发展历程。
直到“世纪末”,在共产党的干预下,不同信仰的人才和平共处下来,由此,以藏传佛教为主的多元宗教之间的冲突,都在小说的最后达到了和谐的状态。“大地系列”小说最终表达了不同宗教完全可以和平共处的理念,宗教的本意就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灵魂之间的沟通。宗教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维系人类平等、友善和和平共处的精神信念。这是作者的期望和祈祷。
(二)对藏族民俗文化的书写
“大地系列”小说是范稳表现藏东南大峡谷内一个世纪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变迁的三部长篇小说。其民族风俗独特,而且丰富多彩。
首先,兄弟共妻。都吉的两个儿子,玉丹和阿拉西共同娶了达瓦卓玛,以确保自己家族的火塘一直旺盛下去。共同的妻子达瓦卓玛并没有因嫁给两个人而在澜沧江大峡谷里蒙羞,自己也从未以此为耻,相反,她觉得自己的任务、使命光荣而艰巨。
此外,藏族人对心目中的圣地都有按顺时针方向顶礼膜拜的习惯。在白玛坚赞头人和都吉之间因教派之争抢占澜沧江西岸的土地时,女人们则躲在寺庙里,转经筒为他们的亲人祈福。在圣城拉萨,有围绕着布达拉宫转经的,有绕着大昭寺外的八角街转经的,还有绕着拉萨城转经的,这些都是藏族人寄托自己对圣地特殊情感的某种方式。更有甚者,也是寻常的是,磕等身长头去朝圣。
不同信仰的民族之间不能通婚,这也是藏区的一大特色。“野贡家的祖先说了,藏族人和纳西人不能通婚”。在《水乳大地》中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小伙子扎西尼玛和信仰东巴教的纳西姑娘阿美相爱,因世俗的压力不能生活在一起,最后双双自杀殉情。
二、范稳藏文化情结探源
(一)机缘:个人经历和环境的影响
范稳写藏区生活是有契机的。1999年,范稳参加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组织的“走进西藏”活动。沿着滇藏公路一直走到拉萨,这一走才开始认识西藏。在那里发现了《水乳大地》的原生地——位于澜沧江峡谷深处的西藏芒康县盐井教堂。而让他感到震撼的是在西藏这个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地方,竟然还有天主教徒和教堂,在教堂外面有一座外国传教士的坟墓。外国传教士的故事触发了范稳对藏地宗教文化的思考:“我要去寻找这场传教悲剧背后的意义,要去挖掘信仰与信仰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由此,便不断回到那个地方去。”[4]这次经历使范稳从此和藏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学必须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中。范稳找到了藏地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他经常深入藏区体验生活,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一年中他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在藏区各地跑,2003年还在藏区挂职一年,结识了很多康巴朋友,和他们一起醉一起出行。他经常孤身一人深入藏区,在藏区的村庄里一呆就是十天半月,深入细致的观察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处建筑,和经历的每一件事,挖掘隐藏在背后的每一个故事。亲临现场,使他更深刻地感受到藏民的精神世界。
正因深入藏区生活,范稳对藏地生活和藏文化的理解才不是猎奇和浮光掠影式的,而是深层次地去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众多的进藏者中,恰恰是范稳发现了其中富有文化价值的东西,这是一个作家对机缘的准确而有效地把握。
(二)作家对创作模式的突围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坛几乎被家长里短的现实题材和宫斗等历史题材所垄断,这种现状对范稳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1999前后范稳差不多写了十多年的小说,但却一直没有让他满意的作品。越写越失望,越写越萎靡。他已经烦腻了当时流行那些套路相近、缺乏想象力的现实题材作品。认为“一个省有两三个作家去折腾这些东西就差不多了,所有作家都去扑这些信手拈来的东西,那真是中国文坛的悲哀。”[5]
他不想再重复自己,也不想重复别人。“一个作家如果经历四平八稳,波澜不惊,像个公务员一样按部就班,那他写出来的小说就别指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6]因此当范稳因偶然的机缘发现藏文化这座宝藏时,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进入到藏文化的价值领域,去探索藏文化的真谛,并将之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在藏文化中,范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文学素材,实现了对自己既有的创作模式的突围,也成功走出了创作的瓶颈期。《水乳大地》一问世,就好评如潮,更多的读者包括评论界通过该书认识了范稳。他凭借藏地题材的小说,突破了自我,也赢得了大量作者的青睐。对此,范稳深有所感,明确表示:“在进入藏区之前,的确在没有目标的寻找,但是,心里一直有种目的,那就是一个作家希望突围。”[7]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找到了目标也突破了自己。当文坛跟风般地书写着媚俗的现实题材时,范稳却把目光投向了鲜为人知的藏地和颇为敏感的宗教题材,以史诗般的笔法描绘了藏地近百年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正如雷达先生所说的,“范稳的作品是对文坛以投降媚俗为时尚的有利抨击。”[8]
三、范稳藏文化情结的精神意义
(一)展现和弘扬民族文化
范稳作为云南的作家,他说云南的作家不能愧对云南的资源。他希望,云南的创作能够探索到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能够有更多的人去发掘有文化价值的题材,从而创造出经久不衰的作品,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范稳以其“大地系列”小说的创作实践,践行了他对民族文化的探索和弘扬。系列小说中包含的宏大的精神容量,体现了范稳对藏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范稳多年来一直从事滇藏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考察、研究,他以汉文化的主体身份进入藏文化中去,并且主动抛弃自身所熟知的领域而融入其中,在汉、藏两个民族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所具有的藏文化情结使他能够精彩地诠释出藏族以及藏传佛教文化。
范稳小说对民族文化的开掘,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民族文化性的构建,让他的小说具有了一种更为广阔、更具影响的当代意识和全球意识。众所周知,少数民族聚居区,基本都是处于偏远闭塞的山区,但其往往具有他们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而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忽略了民族文化遗产的精髓。在这种背景之下,作家对民族文化的展现和弘扬就具有了重要意义,不但使读者在作品中了解了一种与之不同的文化,在更深远的层次上,也为民族创造了无价的精神财富,再次证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二)对物欲现实的反抗与批判
当今社会,精神信仰遭遇物欲抗衡,宣扬物质至上的当代文学作品,在出版市场的炒作之下愈演愈烈。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风靡一时,赤裸裸的宣扬性的欲望;在揭露官场小说权力腐败、人性堕落的同时,又隐秘的透露出人性阴暗的一面,面对金钱、美女时的不可抑制的贪欲和兴奋;还有表现都市男女暧昧不清的关系,揭开他们伪装的面纱,其本质却在故作姿态的向世人宣扬物欲至上。在这种物欲的召唤下,文学对精神价值的的探求出现松动甚至濒临瓦解,而范稳的“大地系列”小说的问世是对其有力的抨击。范稳的作品中,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阐述了藏地文化的有信仰的现实,传达了他对物欲现实的反抗。
这是一个比耐心的时代,看浮躁的人们是否愿意放弃虚华的东西,选定一个目标,能放弃多少的浮华。要禁得住体制方面对自身的某些羁绊和“招安”,范稳表示,写完《水乳大地》,因为反响很好,省文联封了他一个刊物的副主编,尽管在云南这样的职位不可多得,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继续进藏游历,继续“远”、“静”、“敢”,坚持创作自己的既定目标——创作自己民族的“大地系列”小说。“写作不能分心”,他说,“没有两全其美的事儿,上帝总是公平的,既要当官,又要当好作家,几乎没有那么好的事情。”[9]最终,在精神的召唤下,基于对藏文化的喜爱,他放弃了官场,只为当好一个作家。以实际行动,对物欲的现实进行了有力抨击。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虽然促进国民物质利益的丰富,但同时却也瓦解了原有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范稳的创作应该能为处在危机中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寻找新的创作题材提供了一份借鉴。
参考文献:
[1][2]范稳.水乳大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扉页;33-34页。
[3][5]安顿.范稳,藏地之歌十年绕梁[N].北京青年报.2010年9月8日,1页;2页。
[4]http://www.17xie.com杜士伟.文化型作家范稳——与范稳谈《水乳大地》。
[6][8]安顿.范稳,藏地之歌十年绕梁[N].北京青年报.2010年9月8日,3页。
[7]雷达.长篇小说笔记之二十[J].2005(04).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