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20例
2013-11-21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梧州543002岳锦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梧州543002) 岳锦明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致使冠脉血流骤然减少甚至完全中断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应用于AMI患者的治疗,可使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IRA)得到及时开通,明显降低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AMI的治疗[1]。然而当冠状动脉内大量血栓形成或血栓脱落使血管远端发生栓塞时,易出现 “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对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还可造成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增加[2]。本文对我院近3年来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吸引,以探讨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212例AMI患者,其中男性134例,女性78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7.5±10.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关于STEMI的诊断标准,且均满足以下条件:患者胸痛发作至急诊PCI时间12h以内;IRA直径≥3.0mm,病变位于近段或近中段,且完全闭塞,管壁无严重钙化及明显弯曲。排除合并心源性休克、补救PCI、易化PCI、急性肺水肿及曾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3]。其中120例患者应用血栓导管抽吸作为观察组,92例常规行PCI术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急诊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各300mg,PCI术前给予肝素100U/kg全身肝素化,选择桡动脉为血管入路,若桡动脉穿刺困难者选择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选择2.33mm(7F)指引导管,将0.36mm(0.014IN)BMW指引导丝送到IRA远端。观察组在透视下沿导丝将血栓抽吸导管(日本瑞翁医疗株式会社生产)送至病变处,导管末端接50ml注射器,在负压情况下将导管缓慢推送至血管闭塞段直至达血管远端,然后再回抽,反复进行3次,根据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冠脉[4]。对照组患者常规行PCI术。病变处扩张满意,且造影显示冠脉内无血栓及明显夹层,观察10min无明显变化后,送至CCU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6000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共注射3d均,术后每日每次服用100mg阿司匹林及75mg氯吡格雷,共持续1年[5]。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再发心绞痛、猝死、急性心肌梗死等,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血管开通率、ST段下降率及血管“慢复流(或)“无复流”现象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术后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前向血流均达TIMI 3级,PCI后血管均成功开通,ST段下降率为,无1例在PCI术出现“慢血流”或“无血流”现象,与对照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住院期间3例(2.50%)出现再发心绞痛,对照组14例(15.22%)出现再发心绞痛,均强化抗凝治疗后治愈或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组无1例发现心血管事件,对照组8例(8.69%)发生心绞痛,2例(2.17%)发生心力衰竭,观察组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讨 论
AMI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对AMI患者尽早、持续和充分的开通病变冠脉,可避免心肌细胞进一步破坏及心室重构,从而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死率[6]。目前,急诊PCI术已被认为是改善AMI预后的有效方法,是治疗AMI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AMI患者冠脉内可存在大量的血栓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时引起的大量斑块和血栓脱落,从而使冠脉内形成“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以及末稍栓塞等并发症,这种情况下即使病变部位得到有效扩张,但也可能达不到组织水平真正意义上的再灌注,严重影响PCI术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而且处理也颇为棘手[7]。研究表明,在PCI术中一旦出现这种“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即使给予冠脉内溶栓或静脉给予血小板膜蛋白抑制剂等,效果也不明显[8]。有文献报道远端血管保护装置应用于PCI术中也不能明显减少这种现象,且临床效果也无定论[9]。
一项前瞻的随机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显示,在AMI患者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手术时间并不延长,也并不增加手术的复杂性,与常规的PCI相比,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时可改善ST段抬高型急性AMI患者的心肌循环灌注。本组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我们在其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这种导管是一种可以快速交换的血栓抽吸装置,起始部无需球囊阻塞,对血流并不产生阻断作用,因此,对心肌血流灌流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120例观察组患者中,80例抽吸出肉眼可见血栓,5例未在血管闭塞处抽出肉眼血栓,但再次造影时发现远端血管可见血栓影,再次将导管送入至远端抽吸后可见血栓抽出,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在反复抽吸过程中,血栓随着导丝的送入向远端移位有关,因此,在临床操作中,应重复多次抽吸,造影显示血栓影不明显后方可将导管撤出,但抽吸也不宜过长。
从本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PCI术后血管开通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术后ST段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期间无复流现象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随访6个月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血栓抽吸术应用于AMI患者PCI术中,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近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AMI患者PCI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1]刘 哲,高 峰,白怀生,等.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8):983-984.
[2]叶 飞,陈绍良,马玉玲等.新型血栓抽吸装置DIVERTMCE导管在急诊PCI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07,33(10):981-983.
[3]陈金锋,党 群.提壶揭盖法在冠心病PCI术后的应用探讨[J].陕西中医,2010,31(9):1194-1195.
[4]张 宏,王春梅,马长生,等.血栓抽吸导管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2):1076-1080.
[5]龙卫平,杨坚毅,何汉康,等.益心饮干预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09,30(10):1283-1284.
[6]冼伟进,余泽洪,陈小林,等.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8):848-852.
[7]吴建国,张 伶,卢清玉,等.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7,15(2):70-72.
[8]李 勇,郑 群,杨红梅,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816-818.
[9]李媛媛,胡 波,商德亚,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抽吸导管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5(5):3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