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
2013-11-21潘晓红
潘晓红
临床输血过程中,大量输血后血钾水平会升高,有研究报道,这可能是与红细胞在保存过程中被破坏,释放细胞内钾离子,以及枸橼酸钾用于保存血有关[1],但也有研究报道,大量输血后,血钾水平会降低[2]。本研究中,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6例非挤压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非输血治疗)和观察组(大量输血治疗),通过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两组输血前后血钾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6例非挤压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非输血治疗)和观察组(大量输血治疗),每组各33例。3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19.5~54.0岁;3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19.0~54.5岁。在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大量输血标准及方法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直接进行手术治疗,24 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超过10U。
1.3 研究方法 对术前、术后、术后12 h患者肾功能、电解质,以及动脉血 PH值,进行常规监测。血钾浓度 >5.5 mmol/L即为高钾血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术后12 h血钾、PH值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术前、术后、术后12 h,观察组血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术后12 h血钾、PH值比较(±s)
表1 两组术前、术后、术后12 h血钾、PH值比较(±s)
观察指标 观察组(n=33) 对照组(n=33) T值 P值7.3±0.0 7.4±0.0 1.01 >0.05 3.8±0.1 3.7±0.1 0.93 >0.05术前血PH值 7.2±0.0 7.4±0.0 3.65 <0.05术后血钾(mmol/L) 4.3±0.0 4.2±0.0 0.87 >0.05术后血PH值 7.2±0.0 7.4±0.0 3.69 <0.05术后12 h血钾(mmol/L) 4.2±0.0 4.3±0.0 1.05 >0.05术后12 h血PH值术前血钾(mmol/L)
2.2 两组高钾血症发生率比较 于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高钾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于术后12 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高钾血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高钾血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高钾血症相关性分析 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为术前高血钾和术后低PH值,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没有明显相关性,详细结果见表3。
表3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严重外伤,尤其是挤压伤和烧伤,术后容易出现高钾血症,这已经被临床所熟知。但是大量输血导致高钾血症病例多为挤压伤和烧伤患者,而非挤压伤、烧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变化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3]。本研究发现,手术、输血前后,两组血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但术后12 h内,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高钾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12 h后,两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为术前高血钾和术后低PH值,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没有明显相关性。另外,数学速率也是影响大量输血后高钾血症的重要因素,所以,输血时不提倡大量快速输血,对于其相关影响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而言之,临床大量输血并不是导致高钾血症的直接原因,但是还有部分患者在大量输血后出现血钾升高,所以,输血过程中,仍然需要对血钾水平,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同时注意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排除肾功受损所致的血钾升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4]。
[1]伍玉容.大量输血导致血钾变化的相关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109-110.
[2]周立红.大量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临床急诊杂志,2008,9(2):80-81.
[3]陈红.24例短期大量输血后血清钾、钠及钙离子浓度变化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3):60-61.
[4]陈爱蓉.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用医药杂志,2011,27(13):2374-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