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对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
2013-11-21肖立群谭凌平单明辉
肖立群 谭凌平 单明辉
(河北省大厂县大厂镇畜牧兽医水产站,河北廊坊 065300)
目前,我国奶牛酮病发病率显著增高,尤其是隐形酮病,会降低奶产量,给奶牛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其临床表现为顽固性消化紊乱,呼出气放酮味,产乳量下降,机体脱水和一定的神经症状;临床体征为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和肝糖含量降低[1]。为了进一步研究奶牛酮病的发生机理,我们首次研究奶牛酮病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防治奶牛酮病提供实验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奶牛酮病阳性血清和对照血清分别采自某牛场。
1.2 实验仪器
1.2.1 722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制造。
1.2.2 低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2.3 微量移液器,中外合资上海求精生化试剂仪器有限公司。
1.2.4 电热恒温水浴锅,江苏常熟医疗器械厂。
1.2.5 漩涡混匀器,上海第一医学仪器厂。
1.3 实验试剂
1.3.1 T-SOD、MD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3.2 无水乙醇(分析纯)分子式:CH3CH2OH,天津市河东区红岩试剂。
1.3.3 无水乙酸(分析纯)分子式:CH3COOOH,天津市化学试剂二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处理
应用酮粉法对某农场的荷斯坦奶牛进行酮病抽样检测。实验动物分为两组,每组10头,分别为对照组和阳性组。粉剂配置及操作方法如下:
2.1.1 配制 亚硝基铁氰化钠0.5 g,无水碳酸钠10 g,硫酸铵20 g,将以上药物研磨混匀,不宜太细,贮存于棕色瓶中备用。
2.1.2 操作方法 取粉末0.1 g置于载玻片上或反应盘内,加入新鲜的尿液或乳液2滴,观察颜色反应[4]。
2.2 血清T-SOD活性测定
试剂盒比色法。
2.3 血清MDA含量的测定
试剂盒比色法。
2.4 数据处理
用Excel软件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酮病阳性牛的诊断{4}
判断方法:酮体的含量与实验色泽反应的快,慢,深浅成正比,阴性反应成土褐色。阳性结果以“+”表示,并代表酮体的大约含量,可分为:
3.1.1 有紫色迹象,并逐渐加深,于30 s达定点者为(+,+,+,+),约含酮体4.0 mg/l以上。
3.1.2 于30 s开始显微紫色,60 s后呈现紫色为(+,+,+),约含酮体2.0~4.0 mg/l。
3.1.3 60 s开始淡紫色,2 min后呈较深紫色为(+,+),约含酮体1.5~2.0mg/l。
3.1.4 3min后有轻度紫色为(+),约含酮体1.0~1.5mg/l。
3.1.5 3min后有轻微紫色迹象,5min后仍无明显改变为(+/-),约含酮体0.5mg/l。
3.2 血清T-SOD活力及MDA含量测定结果
表1 各组实验血清中T-SOD活力及MDA含量测定结果
由上表数据表明对照组的T-SOD活力显著大于阳性组(p<0.05),阳性组的MDA活力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4 分析与讨论
酮病的发病机理很复杂,普遍接受的学说是糖缺乏理论。机体低血糖是发生酮病的关键。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及高泌乳消耗大量的糖,导致机体低血糖及能量负平衡。为此,动用机体的脂肪和体蛋白,补充能量的不足。但是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和生酮氨基酸,经过肝的β-氧化为乙酰coA,乙酰coA可与草酸乙酸缩合成柠檬酸,经三羧循环氧化供能。如果生成草酸乙酸的先质丙酸的碳水化合物不足,使得大量乙酰coA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导致酮体蓄积,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代谢与机能紊乱,如前胃消化紊乱,神经机能障碍及内分泌机能紊乱等{1}。
SOD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含金属酶类。MDA的测定常常与SOD的测定相互配合,SOD活力的高低间接反应了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而MDA的高低又间接反应了机体细胞受自由基攻击的严重程度,通过SOD与MDA的测定使我们从抗氧化角度揭示奶牛酮病的发生机理。
本实验结果为对照组的T-SOD活力显著大于阳性组,阳性组的MDA活力显著大于对照组。发生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为奶牛发生酮病以后,机体发生营养代谢紊乱或自身采食量减少,引起体内Cu、Zn量吸收不足,导致动物机体中SOD含量减少即T-SOD活力有所下降,消除自由基能力减弱。同时间接引起MDA含量增高。另一方面为酮病的产生直接原因是酮体浓度增高,而酮体的主要成分是酸性物质,其大量蓄积的结果常导致动物酸碱平衡失调,引起酸中毒。溶液中的PH过大(过酸)、过大(过碱)都能使酶蛋白变性而失活。从而也可导致上述实验结果。
5 结论
5.1 酮病可导致血清中T-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高。
5.2 酮病影响奶牛机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功能,对揭示酮病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1]张洪友,夏成,杨颗粒主编.实用动物内科学[M].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191.
[2]王永琴,梁宏德,金成汉主编.家畜病理生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5.
[3]周顺伍主编.动物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15.
[4]张洪友,夏成,等.定性检测荷斯坦奶牛围产期和泌乳期尿酮、乳酮的变化规律[J].动物医学进展.2003,24(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