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字幕对电影发展的助推作用

2013-11-21宋振旺卢芝艳

电影评介 2013年7期
关键词:字幕语言

宋振旺 卢芝艳

电影字幕是“印制在影片上的文字。多在静态或动态画面上叠印。常见的有片头字幕(包括电影制片厂名、片名、演职员表以及剧情介绍或故事背景介绍等)、片尾字幕(包括剧终提示、故事发展提示等,也有将演职员表置于片尾者)、对白字幕(包括无声片和译制片对白的译文)、说明字幕(表示时间、地点转换或剧情转折、唱词字幕以及预告片字幕)等。”[1]它们在影片中分别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比如片名字幕引导观众进入电影故事,是一部影片的向导,奠定了整个影片的总体气氛。片尾字幕则是影片情感的延续、延伸和扩展,与整部影片内容发生呼应、互动。电影字幕专注于把文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呈现在电影中。跟书法、招贴中的文字不同,电影字幕需要与影像发生关系,与整部影片的蒙太奇结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奠定整部影片的背景、风格基调,而且电影字幕的字体、版面、影像设计还需要与音乐紧密融合。

一、字幕的叙事功能

在电影默片时期,靠运动的画面进行叙事,但是由于缺少录音技术,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无法将演员的对话以及现场的声音录制下来,这就导致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只看到演员的嘴在动却听不到声音,不知道演员们说了些什么,要表达什么,这就增加了观众理解影片内容、思想的难度。起初,无声影片仅是一些喜剧片或生活片,故事简单,长度有限,没有复杂的叙事和剪辑,例如,卢米埃尔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影经验理解影片内容。但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影片的长度在增加,叙述也更为复杂,使观众理解影片的难度增大。为了能更好的表现人物对话或说明剧情变化,给观众提示信息,减少由于没有声音而给观众造成的理解障碍,当时的电影家们采用了在电影中穿插字幕的方法。波德维尔指出:“理解一部影片需要始终不断的提示与图示”。[2]“当电影还是无声的时候,词语语言经常出现在许多影片的字幕上。即使影片中没有插入字幕说明,文字也会出现在影像中。譬如,茂瑙的影片《最卑贱的人》(1924年),当饭店司阍被解雇时,经理递给他一纸解聘书,这就如同插入字幕说明。”[3]“爱森斯坦的《十月》(1927年)共有3225个镜头,其中包括267个插入字幕,同时,影像内部还有大量的文字说明:游行队伍的横幅标语、标语牌、旗帜、传单、报纸大特写镜头和文字讯息等。”[4]这些插入字幕或文字说明的作用就是提示观众,帮助观众理解影片。但是由于当时电影后期剪辑技术较为落后,缺乏相关的后期处理技术,字幕的形式较为单一、粗糙。字幕一般是以单独的画面形式出现在银幕上,即将演员对白或转场信息的文字拍摄在电影胶片上,然后直接拼接在影像画面之间,即画面——字幕——画面。这种拼接字幕弥补了无声影片的不足,但也存在很多弊端,要完整表现人物对话或说明剧情变化,就需要在影片中插入大量的字幕,但是,这样一来,大量的“插入字幕明显增加了影片的价格(当时按照米或英尺为单位出售),并且,插入字幕打断了连续画面的流畅性。”[5]尽管如此,在电影默片时期,这些字幕的使用,有利于观众理解影片,有利于推动影片叙事,其存在是很有价值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影工业的发展壮大,录音技术得到较大发展并开始在电影中运用,这才使电影这个“伟大的哑吧”终于开口讲话、发出声音了。电影业也迎来了春天,从无声时代进入有声时代。“电影是视听艺术,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赋予电影艺术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感染力。电影录音的对象,包括语言、音响效果和音乐,它们作为电影艺术的创作元素,通过电影录音的艺术处理和艺术加工,既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又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使声音与画面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6]声音的使用增强了电影的视听效果,破除了观赏无声电影时的延宕感、停顿感和“间离”感,也改变人们观看电影的方式,使观众从阅读繁重的字幕观影方式中解放出来。这是否意味着字幕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呢?当然不是!有声电影的出现,虽然对字幕的媒介地位提出了挑战,观众无须再通过插入的字幕来获知银幕上的“口说无凭”的演员所言所语,但电影字幕的功用又岂止演员台词的复述?字幕的作用依然重要,不可忽略。时至今日,字幕依旧存在于每一部电影中,并且以不同的样态呈现,承载着多种作用。

字幕对电影的发展仍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蒙太奇手法的运用,突出地体现在影片的序幕和人物的出场中。如今的电影,早已习惯于快节奏的叙事,片头字幕部分不只用来交代制作方和演职人员,还常常用于介绍主要人物,引出故事情节”。[7]比如影片片名,片名在所有字幕中是最主要的,当我们走进电影院去观赏一部电影时,我们的第一个视觉印象就是这部影片的片名。在影片中,一幅能够揭示影片内容、体现影片特点的片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电影字幕最凸显的、绝对无法忽视的作用是其叙事功能。电影字幕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一方面,字幕是影片剧本的再现。字幕以文字的形式将剧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等信息直观地展示出来,特别是影片中人物的对话字幕,“对话时银幕上出现的简短字幕是为了配合演员明确赋予特征的动作,是影片中完全合乎情理的元素。”[8]使观众更加清晰全面地理解影片中演员通过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加深对故事的印象。同时,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一边听影片中演员的对话,一边观看画面的同时利用余光扫视画面下方的字幕,充分调动自己的眼睛捕获信息的能力,确保自己的观影节奏与影片的叙事节奏保持高度一致。给观众一种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的观影快感。

另一方面,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字幕的使用扩大了电影的叙事空间。电影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但电影放映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增加了电影叙事的难度,电影叙事的时间远远超过了电影实际放映时间;另外,摄影机在拍摄过程造成的画框感限制了影像表达的空间,限制了叙事的自由性,增加了空间叙事的难度,为了冲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获得叙事的自由性,就要在原有影像叙事手段的基础上,增加叙事手法,即蒙太奇和字幕。使用字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放映时间和画框所带来的叙事问题。“人们对文学性通过文学书写的字幕进入影片不会感到惊奇。字幕的文学性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字幕的文学性是显而易见的,尤其表现在动词时态及语式中。一个镜头前加上一幅过去时的字幕,该镜头就获得单纯演示所不具有的含义。语式的情况也一样。尽管画面自然倾向于单数性,然而通过字幕就能给予画面一种复合性的含义。”[9]几个简要的文字,就可以传达很多影像不能传达的信息,例如,表现一个人的成长,从儿童过渡到成年人,如何表达?当然可以用具体的影像来表达,但这样就增加了叙事时间,减慢了叙事节奏,如果用文字表述则更为简洁明了,一段字幕:“十年后或若干年后”,便将时间进行了压缩,将空间进行了转换,使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得以延伸,进而加快的影片的叙事,推动情节发展。此外,文字的抽象性表达也给观众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增添了故事的意境美感。

二、推动电影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

电影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在现代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传递着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们的不同文化信息。但是,由于语言的不同、习惯的差异,便产生了交流障碍,进而影响文化的传递,阻碍电影市场化的发展进程。比如,东方和西方之间,中国使用汉语,美国、英国等国家使用英语,还有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语言。如果把中国的影片不加翻译,直接拿到国外播放,那么很多观众不懂汉语就很难理解影片的内容,造成理解障碍,就可能不喜欢中国电影。既然观众不喜欢,就不会再次买票入场,那电影的商品价值就无法实现。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其语言也不尽相同,例如我国的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方言。如何使影片信息转化为不同的语言形式,适应不同的文化群体,起初的做法是将影片进行翻译。这种影片被称为译制片。“译制片又称翻译片。把原版影片(多为外国影片)的对白或解说,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重新配音复制的影片。制作时,先将原版影片的对白译成另一种需要的语言;再由配音演员按照原版画面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用逼肖的语调、口型,录成一条对白声带;然后与原版片的音乐、音响效果声带混录成为一条完整的译制声带,用以印制供放映的拷贝。将本国影片以一种民族语言(或方言)译成另一种民族语言(或方言)的影片,也称为译制片。”[10]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观众观看、理解影片,但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在表达人物思想感情方面难度很大,于是人们开始探索其它方法。

另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字幕翻译。电影的字幕翻译通常是指电影播放时显示在银幕下方的,对片中人物的对白和其它相关信息进行补充说明的一种解释性的文字。这些文字是将影片原来的字幕翻译成目的语,比如国产电影要拿到美国放映,就在汉语字幕的基础上加上英语字幕,进行翻译,当然,这种翻译不是简单地将汉语翻译成英语,而是根据美国的文化特点和习惯,进行有机的转换。这种翻译既保存了影片的原汁原味,又将影片文字语言进行了有机的转换。通过翻译字幕就可以实现影像在不同文化间的传播,字幕能为克服文化差异提供有利条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同步出现的画面、伴随的音乐、自然的声响、人物说话的语调等语言外信息。现代人生活的节奏快,欣赏影视作品也要求快节奏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才倍受青睐。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电影在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电影翻译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电影翻译可以使观众更全面地了解外国电影的内容,为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理想地实现其传播功能提供帮助。将影片的字幕进行不同语言的翻译,有助于打破不同语言之间的壁垒,减少语言带来的交流障碍,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消费,扩大电影市场,促进电影市场的繁荣。同时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与融合,拉近不同民族间的距离。在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过程中,人们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了解不同的文化,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这种学习、交流促进了新技术、新方法的普及推广,进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新的科技正在不断地运用到电影之中。声音的出现使电影有了“说话”能力,也改变了观众观看电影的方式,由阅读字幕转为享受声音。但声音的出现并没有威胁字幕的存在,也没有动摇字幕在电影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字幕没有从银幕上消失,反而随着高科技在电影制作中的普及运用和电影视听艺术的发展大放异彩,字幕技术、数字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电影制作当中。现在,电影字幕已不再作为单独的画面被使用,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以文字的形式被加入影片中,使画面和字幕融为一体。字幕的形式也有了变化,包括颜色、形状、动态等,使字幕更加生动、鲜活。蒙太奇的运用使影片叙事更加复杂,平行、交叉、隐喻、跳接、省略等手法加快了叙事节奏,但增加了观众理解影片的难度,字幕的使用有效地弥补了由快速剪辑造成的情节裂痕,使叙事更加流畅,情节过渡更自然,帮助观众理解影片。“只要字幕按照电影规则来设计(这里,字体形象也至关重要),那么它们就不会取代其它的电影形式,也不会干扰电影思维。字幕是观众了解对话的必要途径,但它本身并不能填充情节的空白,也未将叙事的‘作者’引入影片,而只是补充和强调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东西。”[10]电影字幕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电影发展的助推作用是巨大的,是值得肯定的。

[1]张骏祥,程季华.中国电影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社,1955:1400,182,1216.

[2][美]大卫·波德维尔,张锦译 译.电影诗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7.

[3][4][法]雅克·奥蒙,米歇尔·玛利著.崔君衍 译.现代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148,163.

[5][9][加]安德烈·戈德罗.刘云舟译.从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86,224-225.

[7]厉震林.电影名片十五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3-4.

[8]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72.

猜你喜欢

字幕语言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字幕翻译中非言语信息的言语转换——以《BJ单身日记》字幕翻译为例
论语言的“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