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2013-11-21吴其凯

剧影月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服务文化

■吴其凯

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吴其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要求,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在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强国战略中,公共文化是基础。围绕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强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国文化建设最具时代特征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公共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与目标。

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先需要建立新的理念,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目标。要实现新的目标任务,动力是改革,灵魂是创新,所以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过去的文化服务体系基本上是纯事业型的,以公益性为主,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是政府为主体,由政府埋单。每一项文化事业都由政府或文化主管部门拿出方案,提出主导意见,然后按照方案要求对某项活动进行实施。甚至于文化活动的策划以及监督都由政府分管人员承担。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必须由“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培育文化非盈利组织,拓宽公共文化社会化服务的渠道和范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开放性。

二是从“社会化”向“市场化”转变。所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就标志着它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文化服务也要符合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现状和要求。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政府文化部门的作用就是把文化活动什么事都抓在手里。其定位叫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在文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公共文化建设必须按照市场化运作,政府提供方便,以文化本身的市场价值占领市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市场化。

三是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把公共文化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改变政府主导的“一元化”服务方式。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推动文化服务向社会化发展,向多元化发展。让开放竞争的市场化手段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服务供给上发挥更大作用。要调动和吸引各类社会力量,建设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以此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形成。

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坚持“四化”要求

一是均等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其发展目标是文化强国,在任务上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成,同时要协调文化系统及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统筹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服务体系建设,使人们广泛地均等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所惠及的民生。不能只顾城市不管农村,也不能只管市民不管农民,更不能只服务高层不顾及基层。普及均等是目标,也是文化惠民的关键所在。

二是标准化。文化以强国为目的,以服务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惠及全民为标准,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以均等化体现公平正义。同时对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的组织体系,经费机制,资源分配,人员保障等方面合理调配,均等平衡,符合标准,深度整合形成组织合力和资源优势,有效对接需求,建立综合性的基层文化服务基地,实现“多为一体”标准的文化服务机制。

三是现代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适应了我国具有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符合“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要求。同时它与整个世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时代潮流,全球化浪潮相合拍。充分体现了文化软实力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推动力,是实现中华民主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具有现代意义的举措和战略。

四是网络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在传播形式和传播载体上是一次大的突破。传播手段上运用了先进的传播技术。网络化的传播快捷而便利,覆盖广泛而扎实。在全国全球范围内网络化的传播体系为推进现代公共文化的服务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以服务效能为导向,完善服务功能的考核和检验。

三.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发挥五大功能

一是创新功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不断在理念上创新,把公共文化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使文化发展提高到新的层面;在管理上创新,形成新的文化管理机制;在目标上创新,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任务上创新,服务人民,惠及民生。

二是调节功能。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调节机制,调节文化系统以及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统筹公共文化的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政事分开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让资源配置、服务供给深度组合,更加合理发挥作用,更好地拓宽文化服务的方向和范围。

三是惠民功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是为民服务。推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与提高,达到普遍、均等惠及民生的目的。形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据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充分体现服务均等化,体现公平正义,使人民享受社会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和精神文明,使文化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是资源共享功能。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促使文化资源重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了,文化艺术送进农村、企业、学校以及边远落后地区,文化信息资源让大家共同享受。同时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户户通,老百姓对舞蹈艺术、琴棋书画等主流文化方面也能够直接欣赏享受,形成了文化资源真正让群众共同享有的生动局面,提高了人民对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

五是服务功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重视突出服务,完成服务体系的建设。这里不但是机制的改变、资源的充实、组织的调节,其根本的一条是服务功能的提高。要从组织体系、经费支持、人员保障等方面形成深度组合和优势。建立综合型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服务于广大群众,使文化真正建立在服务和惠及广大群众为核心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实现多位一体的文化服务机制,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和功能。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服务文化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谁远谁近?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