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六朝瓦当中的莲花纹样产生的原由

2013-11-21徐玥徐伟

剧影月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瓦当莲花纹样

■徐玥徐伟

历史悠久的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构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审美情趣和一定的文化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区域特色的文化遗存。古都南京是六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下大量形形色色的六朝瓦当陆续出土,为六朝文化的综合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六朝时期出现的瓦当大体可以分为四种样式:云纹瓦当、人面纹瓦当、兽面纹瓦当以及莲花纹瓦当。其中莲花纹瓦当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品种之丰富在六朝时期是其它纹样瓦当无法比拟的。究其原因,大抵如下:

1.文化多元的特殊历史时期

在西周时期,人们最早使用瓦当作为建筑装饰要素,到了战国时期多种纹样在瓦当上相继出现,形成了最初的瓦当艺术。秦代和汉代的瓦当是瓦当艺术发展的一个鼎盛期。六朝瓦当尽管缺少了秦汉瓦当的华丽富贵,却仍是瓦当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一环。六朝,一般指的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南方的六个朝代,即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建都于南京,历史上又称建业、建康。六朝承汉启唐,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对比北方洛阳、长安这样战争频发的繁华都城,南方相对稳定,富足的中原地区成为游牧民族躲避战乱的理想选择,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汉、唐两大帝国王朝中间的“六朝”,除其中西晋有短短几十年的统一外,大多数时期都在战乱之中。为了争夺政权,在异民族之间、在统治势力之间、在父子兄弟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血腥的杀戮和争斗。总而言之,六朝既是一个经济、文化上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政治上十分动乱的时代。

六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中心第一次从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地理的变迁、政事的更替、时代的兴衰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新的思维、新的机制,传统的文化思潮受到强烈冲击。西汉末年,来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的封建迷信思想相结合,成为人们远离苦难人生的便捷之路,信佛者众多,佛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统治者发现外来的佛教,是统一思想极其有效的工具,于是把佛教提升到政治的高度,以政治的力量加以推行,众多异国高僧与讲经者前来建康,六朝都城金迷纸醉,佛寺穷极宏丽。唐朝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既是人们对当年佛教兴盛的追忆,也是南京以弘扬佛教文化兴盛于中国的佐证。丰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众多的佛教文化遗存,使得南京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佛教之都。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传说佛祖释迦摩尼出生之时,天降八瑞,尤其在沼泽里绽放了一朵车盖大的莲花;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每当他传教说法之时,总是坐在莲花座上,相应的,他的坐姿也被称为莲花坐态。莲花长期沐浴在佛祖神圣的光芒中,逐渐也具有了神圣的色彩。“花开见佛性”是一句佛教术语,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花的品质和境界。人有了莲花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另外,按照佛教的说法:三界的众生,以淫欲而托生;净土的圣人,以莲花而化身,并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现。既然莲花代表佛祖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于是便成了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也是寺庙建筑中最常见到的吉祥物。例如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底部的浮雕莲花以及千佛岩上大大小小的佛龛内的莲花装饰图案;南京东庐观音寺中以莲花为雕刻内容的栏杆。六朝时期,随着佛教传播的不断深入,瓦当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构件不可避免的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莲花纹瓦当应运而生并且一跃成为六朝瓦当的主要装饰纹样,作为六朝时期的特殊产物,莲花纹样在瓦当中的运用开启了把佛教因素作为瓦当题材的先河,是六朝崇佛、敬佛思想在古代建筑上的真实体现。

2.世人偏爱之风

莲花通体都有利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记载有:“医家取为服食,百病可却”。莲叶性平味苦,有清暑、止血、除湿气之用。莲子极具营养价值,可强身补气、保健肠胃及袪湿热的效果。莲藕可去暑、散瘀气,对健脾、开胃也很有益处。莲蓬又名莲房,可去除体内湿气、亦可降火气,让气息回复顺畅、舒适。莲心有降热、消暑气,清心、安抚烦躁、祛火气的功能。莲花成为世人争相喜爱的花卉,不仅由于它丰富的实用价值,更多的是它的生物学特性所暗含的吉祥寓意。莲花由于花果同时生长,寓意华实齐全,弥足珍贵;所以莲子又称贵子;莲蓬多子,寓意多子多孙;并蒂荷花,又有并蒂同心之意。莲花的这些生物学特性,使人们逐渐将莲花抽象为吉祥的象征,因此莲花成为民间创作的重要题材。瓦当多为民间匠人所作,他们会在制作过程中本能地融入自己对生活、对事物的理解,夹杂着个人情感偏好。莲花纹样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寓意庇护子孙、祈福迎瑞、辟邪镇宅,相对其它三种六朝时期的瓦当纹样,莲花纹样更具有普遍适应性。

在佛教传入中原以前,文人墨客对莲花已是十分喜爱,大多以诗歌形式加以体现。荷花凭借它的绿叶红花,形成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的风格,被历代的文人誉为“翠盖佳人”。与人间佳人不同的是,荷花的美是天然的美、自然的美,没有一丝一毫的人工装饰,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就形象地概括了荷花的这一特性。不仅如此,荷花还以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被众多的墨客称为“花中君子”,常常以它为喻,赞誉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具有高风亮节的人。

文人对于莲花的喜爱不仅体现在诗歌中,在传统私家园林的建筑装饰里,莲花纹样也同样占有一席之地。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文人雅士厌烦战争,寄情山水,风雅自居。豪富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私家园林中。从自然元素中提取设计语言是文人营造园林时常用的手法,莲花纹样在传统私家园林中可以说随处可见,例如柱础、石鼓、栏杆、窗户等,久而久之也辐射到了瓦当的装饰纹样中。文人在选择瓦当纹样时,更多的愿意接受具有高洁品性的莲花纹样。莲花纹瓦当取材于莲花,却高于莲花本身,传达着文人对美好、圣洁的向往,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3.六朝瓦当的形制局限

瓦当材质多样,主要分为灰陶瓦当、金属瓦当、琉璃瓦当。其中灰陶瓦当是最普遍的一种,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清,大约在唐代以后出现了琉璃瓦当,用于等级较高的建筑中,宋元明清时期个别建筑上出现金属瓦当。六朝瓦当材质均为灰陶质地,一枚普通瓦当直径大约13厘米,边轮宽1厘米左右,高于当面约0.5厘米。瓦当具有体积小、厚度薄、需求量大的特点,这就局限了瓦当纹样的多样性。莲花纹样多为对称图案,相对于其它纹样绘制、加工更为简单、适合批量生产。在瓦当装饰纹样中越复杂的纹样留存下来的可能性越小。莲花纹瓦当当面均装饰一朵盛开的莲花纹样,中为圆形莲房,周边围绕着莲瓣,以八瓣为多见。造型简单、纹样富有美感使得莲花纹瓦当成为六朝瓦当图案的主体纹饰,云纹等汉代传统纹饰逐渐退出南方瓦当艺术的历史舞台。

4.结束语

莲花纹样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独特的一支在六朝瓦当中出现并传播开来,这一现象产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佛教盛行对六朝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自古以来对于莲花纹样的喜爱是主要原因,而且两者以相辅相成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佛教文化的传入,推动了莲花纹样的传播;另一方面,古人自古以来对于莲花纹样的喜爱又促进了人们对于外来佛教文化的认同。此外,瓦当本身的形制特征大大局限了其纹样的发展。莲花纹瓦当相对而言更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1]贺云翱.《六朝文化》[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2]朱小平.《设计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郑昶.《中国美术史》[M].团结出版社,2011

[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公司,2006

猜你喜欢

瓦当莲花纹样
瓦当
云莲花灯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莲花湖『变身』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莲花岛:清净与欢喜
论汉代瓦当书法的气
袁飞纹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