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艺术设计课程差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13-11-21胡家宁
■胡家宁
网络环境下艺术设计课程差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胡家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具备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因此如何在现有班级制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教学过程的公平,使每个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尊重独特性的差异教学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的关注。
一.差异教学的核心内涵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①差异教学就是要求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将共性与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使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最大限度的匹配。
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施差异教学的意义
1.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
艺术设计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边缘学科,其知识结构既有科学技术内涵,又有艺术、文化内涵。例如一件设计作品,其造型、色彩反映出设计者的艺术品位,而其功能实现、结构设计、材质选择,则折射出设计者的科学素质。因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是,既有科学技能的讲授,又有洞察力、感悟能力、审美意识的培养。作为科学技能的传授可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的讲授和循序渐进的操作训练,使学习者掌握技术的要点;但涉及运用所学技术来完成设计作品创造的讲授,则比获取科学技能要困难,因为它难以言述。因此学生的生活阅历、直觉感受,领悟艺术精神的能力决定了学习的成效。在教学实践中常见的现象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但作品水平相差甚远。分析其原因,有技术表现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设计方法、审美水平差异。
2.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一些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和艺术院校争先开设热门的艺术设计专业,招生人数成倍地增加。对于扩招后的教学安排,一般采用增加班级和扩大班级人数的办法。原先班级二十几人的编制,现在扩至三十至四十人的班级不在少数,教学的良好开展和教学成果的取得难度很大。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班级教学是基于共性的教学,因此教学内容、方法、时间、进度整齐划一。但对于艺术设计教学而言,来自不同环境与家庭背景、具有不同的个性的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对同一个作品每个人的感悟差别很大。但目前的授课形式,很难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无法依据个体的不同需求,去扶植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实施差异教学的意义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意义在于:把群体培养目标与每个学生具体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发现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和集体化的最优组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优质教育,从而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独特个性,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而作为学校则为培养多种类型创新人奠定了基础,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三.网络环境为实现差异教学提供了契机
如前所述,班级授课制、过高的生师比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大学难以改变的现实,要实施差异教学,必须寻求可用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而现代网络环境为实现目标提供了契机。
首先是教学资源的支撑。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专业资料对于设计实践至关重要,每位任课教师都需要花大量的精力收集教学所用的主体资料。而网络环境则极大方便了教师上传或下载经典案例、教学素材、音频视频文件等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亦可运用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信息的检索;先进的设计理念,成功的设计案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为实现差异教学提供了技术保证。现代网络技术的强大功能,使教师制定差异教学目标和课程讲授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规律的评价标准、考核结果的反馈等教学设计得以实现,并具有可操作性。
再有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通过网络收发和批阅作业,系统计算出每个阶段的成绩,并根据成绩中的权重,生成最终考核成绩。用计算机去完成计算、统计繁杂琐细的工作,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工作;而这些准确有效的成绩数据,客观地反映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控自己教学行为,使之向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同时非常方便学生作业留存保管,并在此基础上并建立优秀学生作品数据库,供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积极性,并形成专业教学积累。
四.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差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我们选择了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为研究切入点,依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计算机基础、专业软件的认知的差异测查结果,展开了差异教学实践,其主要内容有:
1.差异教学内容设计
工程图纸绘制是艺术设计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行业内均采用计算机绘图,因此其技能的掌握是从业人员的必须。计算机绘图课程的特征是它的应用性,但在教学中常见到一些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但不能独当一面地完成图纸绘制的现象。分析其原因,有理论教学脱离实践的原因、也有缺乏难易适度的实际工程图纸绘制实践。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在深入分析研究后,确定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课程教学思想,设计出层次性的差异教学内容,即要求所有的学生都熟悉绘图的常用命令,能够运用基本绘图方法和基本编辑手段,独立完成一般性工程图纸的绘制。对于深入内容如:操作速度、复杂精细的图纸绘制等,则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兴趣、风格等自主选择。努力使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最大限度的匹配,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2.差异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有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形式。课题组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力求从学生差异出发,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例如:讲授基础操作理论与技术要领时采用班级教学;在操作实践训练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教学,并兼顾个别教学的形式。在此强调的是“组”并非固定,它是动态的,可根据教学进展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分组方式可以是同质分组,也可差异分组,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合理分配组内各种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比例,既方便教师加强有针对性地指导,也方便不同学习风格的组员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交流。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学生则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且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保证了差异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3.差异学习任务设计
差异学习任务设计也是差异教学的重要环节。计算机绘图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在于:上课“听”懂了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要真正掌握绘图技术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画图实践中。鉴于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课程组根据教学进程,设计了多种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题,以适应不同专业水平的学生选择;同时注重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将操作训练与工程实例相结合,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挑战性。
在进行差异学习任务设计的过程中,课题组还进行了试题库的建立。把各种内容的试题按一定的次序贮存在题库中,每道题都有其属性标志,如:有针对常用命令掌握和基本绘图技能学习的任务;有专业技能深化学习的任务;有综合技能实践的学习任务。
教学实践证明,科学的差异化学习任务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4.差异教学评价设计
对于差异教学的效果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形式。计算机绘图差异教学评价设计如下:
在完成单元教学任务后进行单元测试,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试卷有必须掌握的基础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即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必须掌握知识与技能考核内容、给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过教学评价,可以知晓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绘图的知识与技能,并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并且为修正后续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明确方向。
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的考核,其目的为了检查课程教学是否完成了既定的目标。试卷即有专业技术考核,也有运用技术进行创作的展现。通过教学评价,对创意新颖、能够较好地运用技术语言进行创意阐述的作品实行加分奖励,促使成绩好的学生主动挑战思维高度。
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态度,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
五.结论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要在教学中真正实施差异教学,关键在教师。首先教师应该正视并尊重学生在学习潜能、发展基础和个性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发展;其次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先进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方能实现一系列差异教学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调控。
当下的网络环境,在资源和技术方面为实现差异教学提供了支持,不同学科需要根据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制定学生差异化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以及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规律的评价标准。本次的教学实践为艺术设计课程差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亦开启了一个颇为值得尝试的研究途径,并藉此为艺术设计教学的深度改革和拓展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执行方案。(金陵科技学院)
参考资料: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
2、梁心愿.差异教学内涵:设计策略及难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期
3、张莉华,陈萍.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差异教学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2/08期
4、傅钦志.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差异数学教学[J].教育探索2010/01期
〔本论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艺术设计类课程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218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