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戏下乡,应将观众当评委
2013-11-21吕永坤
■吕永坤
送戏下乡,应将观众当评委
■吕永坤
为了拯救低谷中的地方戏曲,近几年,江苏省文化厅和财政联合出台了专业剧团送戏下乡的若干细则,即百姓看戏,政府买单,这一举措既解决了农民和基层观众看戏难、看戏费用高的实际问题,又活跃和拓宽了戏曲团体的演出市场,一举两得,深受剧团和农民的欢迎。
但是,部份戏曲团体,错误地认为农民观众不是专家评委,况且到农村演出大都在舞台车上,或在场头村头,演出场地简陋,无法讲究艺术质量,因此,许多地方送戏下乡的剧目,出现了所谓的简装版、简单版,甚至以歌舞综艺节目东拼西凑,不但消减了艺术质量,也遭到了农民观众的反感。长期如此,必将使“送戏下乡”这一政府支持的文化项目,失去了它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江苏省淮剧团,始终坚持“送戏下乡,应将观众当评委”的艺术目标,从每一台戏,每一场演出,每一个角色,每一幅场景,每一组灯光服饰道具着手,抠细抠紧不懈怠,始终把农村演出场地,当作剧场舞台;把每一次送戏下乡,当作剧团的艺术检阅,具体做法是:一、剧团一线演员下基层。凡是到农村到基层演出,省淮都严格要求百分之八十角色都由剧团主要演员担任,梅花奖、白玉兰奖、文华奖、华鼎奖四奖得主陈澄首先带头,除了因公外出,她都能做到送戏下乡必去必演;国家一级演员陈明矿、陈芳、徐永军等主要演员更是不甘落后。由于演员阵容强大,所以有力地保证了剧目的演出质量。二、剧团一流剧目下基层。近些年江苏省淮剧团始终坚持把精品力作送戏下乡,如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新版《太阳花》,荣获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唢呐声声》、《宝剑记》、《金字招牌》等一批广受专家评委喝彩的剧目呈献给农民观众,这些剧目既扩大了剧团影响,又赢得和培植了农民观众群体。三、剧团新创剧目下基层。为了不让送戏下乡剧目重复循环演出,江苏省淮剧团注重剧目的更换和更新,如二〇一三年剧团新排了三台大戏,即大型淮剧《天要下雨娘要嫁》、《马前泼水》、《祥林嫂》,作为二〇一四年送戏下乡剧目。这些新创新演的剧目,剧团投入资金,认真包装,且依然由一线演员主演。由于剧目的常演常新,使农民观众始终对江苏省淮剧团送戏下乡抱有期待感,所到之处,好评如潮。其次,江苏省淮剧团还注重演出时间的最佳安排,观赏戏曲最好在晚上,只要农民观众喜欢,剧团都能克服自身困难,坚持晚上为农民演出,从而使最佳剧目在最佳的时间,为农民观众演出。
由于江苏省淮剧团送戏下乡,长期坚持“一线演员下基层,一流剧目下基层,新创剧目下基层,”所以省淮下乡形成了盐阜地区农村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剧团多次被政府和相关部门评为送戏下乡先进剧团。
送戏下乡,应将观众当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