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程式万千性格
2013-11-21赵晴怡
■赵晴怡
一套程式万千性格
■赵晴怡
“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是中国戏曲表演的特点,这些舞台歌舞的设计和创作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生活中人们的各种活动习惯而产生的。它并不是具体的真实生活的写照,是演员把握了生活中人物行动的特性与规律,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并抓住其主要的行为特点,通过艺术家们的分行归类进行艺术的更精炼,更突出的加工提高,形成相对稳定的,在表演中与观众达成某种默契的,形成约定俗成的表演定式夸张地展现在舞台上。是戏曲艺术提炼生活的独特手段,从而形成了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程式。它是演员表现人物情感、思维、状态的重要手段。演员在舞台上以程式化的手法通过行动和相互行动创造性地展示人物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京剧《秋江》中的行船,演员就用一根船桨和上身的摇晃并模仿生活中划船的动作,经过夸张的提炼和美化而形成的程式动作,表现出在江上行船的环境气氛。演员通过船桨,形体身段的现实主义的创造方法体现出戏曲浪漫主义的表演形态,使观众在理解剧情的同时又得到艺术之美的感官享受。又如京剧《拾玉镯》中孙玉姣缝绣鞋的一段表演,演员在舞台上并无有真的绣花针和线,却要表现出人物非常熟练的缝制绣鞋的过程。这就需要演员对平时生活的细微观察,如何穿针,如何引线,并通过精炼虚拟的表演手段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通过视觉产生对生活的联想,方便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可以看出中国戏曲的表演不求对事物的摹仿而求神似。就像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先生所说:形似非神似,神似最为真。神形和一体,方为剧中人。
中国戏曲的唱,念,做,打的程式表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在不同的性别,不同的人物中有着不同的表演方式。这种方式的分类就形成了“行当”——“生,旦,净,丑”。当然这只是宏观性的分类,演员还要根据具体的人物深入角色的内心情感,运用类型程式的方法以细线条的表演方式加以区分。如《拾玉镯》中孙玉姣与《柜中缘》的陈玉莲虽然同是花旦行但因年龄的不同,人物的个性不同,所以在具体的表演手段上也有所不同。由此可见演员只掌握一般的行当程式手段是不够的,必须完成由类型意象到个性形象的统一才能最终完成角色形象的个性塑造。在中国戏曲表演中程式还有一种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如演员拿着马鞭在舞台上来回走动或跑一圈圆场就代表已行走了千山万水,又如下级向上级汇报情况,而观众又明白汇报的情况时,乐队就运用“三枪”的曲牌在短短十几秒就完成了汇报工作,还有演员在一段几十分钟的唱腔之后就是一宿的时间,通过乐队有规律的“打更”来体现,这种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表演方式,充分表现了前辈艺术家们超现实主义的大胆想象,和中国观众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力。
通过对中国戏曲的构成和美学特征的学习,对中国戏曲的独特性有了粗浅的认识,并对舞台上的场面调度、人物活动规律有所了解,在今后的舞台实践中我还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博闻广识,从戏曲的美学高度继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