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
2013-11-21胡琦文
■胡琦文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
■胡琦文
流行音乐发展的近一百多年来,随着录音技术的发明和唱片业的兴起,流行音乐越来越成为家庭欣赏的娱乐品和更具商业化的艺术品。近十几年来,我国内地流行音乐出现了与港台及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华语流行音乐融合的趋势,无论创作、演唱、录音制作、商业运营、听众市场等都呈现出整合的趋势,由此产生出华语流行音乐的新格局。
一.华语流行音乐融合格局初步成形
最近十几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海峡两岸三地以及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流行乐已经开始走向融合,这种融合包括创作、商业运营、歌手之间的合作交流、音乐市场等全方位的融合。这种融合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世界各地的华人流行音乐作者与歌手纷纷到大陆开拓市场。如2008年7月台湾歌手李宗盛、罗大佑等4人组成的“纵贯线”乐队在内地各城市的巡回演出;新加坡歌手孙燕姿,中国台湾歌手周杰伦、蔡依林、张惠妹,美籍华人歌手王力宏、潘玮柏等频繁往来于内地。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典中,香港巨星成龙与内地歌唱家刘媛媛共同演唱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歌曲——《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世界性华语流行音乐融合格局初步成形的一个象征。这首歌由内地词作家王平久作词,香港著名音乐人金培达作曲,国际演艺巨星成龙与中国著名女高音青年歌唱家刘媛媛共同演唱,国际钢琴巨星郎朗伴奏,这个阵容正是一个全球华人音乐融合的微缩样本。
二.西方元素与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相结合
在近年华语流行音乐融合进程中,以台湾及海外华人主导的流行音乐“中国风”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中国风”是于2005年开始兴起的,以周杰伦、王力宏、陶酷为代表的,以布鲁斯音乐风格为主,在创作手法上强调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作品中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并能引起听众心理共鸣的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风潮。这种风格的音乐在内地音乐市场上获得了高度共鸣。流行音乐“中国风”是华人原创流行音乐融合格局的一个具体体现,它是以我国台湾及海外华人歌手为创作主流,通过将西方的流行音乐元素与中国文化传统进行有机对接,形成独特风格,以海峡两岸三地为主市场,在全球华人中获得高度认同的音乐流派。“中国风”是继“西北风”之后,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的又一次集中爆发,流行音乐开始了将西方流行元素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探索。
三.大众音乐鉴赏能力的探索
21世纪的今天,世界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化,在音乐领域,无论是曲风还是还是音乐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还推出了一些关于音乐类的节目。例如:《中国好声音》掀起了社会音乐流行现象,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之路进行了有效地梳理与总结,在提高大众音乐鉴赏能力以及推动国内音乐产业有效合理发展等方面迈出了探索的步伐。这是一次正向的音乐传播活动,由媒体策划发动,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形成了一条有效的音乐传播链条,音乐至上理念与音乐情感表达是二者互动的纽带。传播的结果是形成了阶段性的社会性群体狂热和音乐流行现象,具备正向引导社会音乐发展的趋势与能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音乐传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