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
——探索“真人秀”节目的新蓝海
2013-11-21王天霜
■王天霜
《爸爸去哪儿》
——探索“真人秀”节目的新蓝海
■王天霜
如果要问目前全球最火的娱乐节目形态是什么?那一定非“真人秀”莫属,这种融纪录性与戏剧性为一体的节目形态在世界各地创造了一个个收视奇迹,证明着真人秀的独特魅力。在中国,随着《中国好声音》的巨大成功,国内电视台纷纷从原有的山寨模仿式“真人秀”转为直接购买模式按图生产,一时间真人秀占据了荧屏半壁江山。然而,高价买来的节目,有的熠熠生辉,风光无限;有的却表现平平,草草收场。那么究竟怎样的真人秀才能适应中国的土壤,获得口碑、收视、营销的全面丰收?湖南卫视以一档父子亲情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给了我们一个成功的范本,让人们看到真人秀节目在剔除糟粕、取其精华,进行本土化改造之后所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为我们创作出符合中国主流价值观和观众收视需求的真人秀节目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差异化创新,寻找“真人秀”主题的新蓝海
电视是创意产业,创新化思维是电视人必备的素质,但是,近年来中国电视人的表现不如人意,某一类型节目一旦走红,立刻引来众多电视台跟风而上。《非诚勿扰》之后各卫视争当红娘、《中国达人秀》之后又争相为平民圆梦、《中国好声音》引发众台竞歌赛……千台一面的状况不仅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还有低俗炒作、编造故事、幕后操纵这些负面元素也将真人秀节目搅成了一滩浑水,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诟病,以至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限娱”后“限歌”。作为电视人应该永远持有创新意识,跳出习惯思维,竭力寻求与其他节目的差异化呈现。《爸爸去哪儿》拓展视野,避开火热的明星音乐秀,瞄准了“亲子育儿”这片蓝海。
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特殊性使得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重心,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是很普遍的家庭生活场景,职场与家庭、自我奋斗与育儿付出、正确育儿观的困惑等问题,是家庭中三代人普遍关注的话题,这个题材具有巨大的社会关注度和广泛的收视人群。湖南卫视准确地判断出这个题材的潜在市场需求,购买了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的模式并率先播出,抢占节目形式制高点,为享有“先驱者”利润创造了条件。应该说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思维和机制奠定了该节目胜出的基础。
二.汲取精髓,展现“真人秀”独特魅力
真人秀节目之所以风靡全球,征服了世界观众,核心要素在于它的纪实性、戏剧性、娱乐性。该节目汲取了真人秀节目的精髓,从形式到内核充分地展示出真人秀的独特魅力。
1.摒弃造秀,回归真实
真人秀节目的一个重要看点就是它的“真”,它是非虚构的,它的手段是纪实,真实是构成真人秀节目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情感基础。但是在当下的一些真人秀节目里,“真”与“秀”的关系失衡,不是展现真实的“秀”,而是刻意“造秀”,煽情的故事和精彩的表现是节目组精心包装,甚至是编造的,一旦被观众发现了破绽,真人秀的原生魅力就会大打折扣。《爸爸去哪儿》则最大限度地追求真实,近乎彻底地回归到“原生态纪实”。40多个机位无缝记录,所有情节都不会重新来过,连节目中加入的笑声都是采自观者观看实况时的真实声音。为了让人物真实地展现自己,节目组绝不会预先向父子透露节目环节的任何信息,一切都没有预设的情节和答案。而在野外的环境里,面对各种挑战和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明星们也不得不卸掉光环还原为普通爸爸,展露出他们真性情的一面。孩子们表现的真实性就更加毋庸置疑,四到六岁的孩子,哭笑怒骂、一举一动,都是天性。总导演谢涤葵在采访时表示:“还有什么节目会比这些本色演出的孩子们更真实呢?”用明星爸爸郭涛的话来讲,“这又不是一个秀,它没有一分钟的修饰和伪装”①。与精心包装的明星秀相比,追求真实,坦诚相见,并没有让明星形象减分,反而凸显了明星的人格魅力,让观众与明星的距离更近。返璞归“真”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
2.巧妙设计,戏点不断
尽管真人秀能够带给我们一种窥视的快感,但真人秀绝对不只是纪录片,它应该有如电视剧般的故事性,观众还是想从电视上看到“戏”②。而“戏”从何来呢?这就要在节目设计中创造可能产生的冲突和戏剧点。与其它竞赛类的真人秀不同,以点滴细节为主要内容的《爸爸去哪儿》没有激烈的赛制和残酷的竞争,在冲突性、对抗性上有着先天的不足,使节目少了些许扣人心弦的元素,所以节目在人物的挑选和场景、规则的设计上煞费苦心。
第一,人物的选择凸显互补和反差。节目邀请的人物是明星加萌娃,这样的组合绝对是吸引眼球的利器,人们对明星的一切充满好奇,更何况是平时不愿示人的家庭和孩子,现在大大方方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窥探心理。这五个明星,行业不同,性格不同,具备各自独特的看点。特别是拥有“不老的神话”之称的林志颖,观众对他作为父亲角色尤感兴趣,拥有各年龄段的粉丝。五个孩子也是活泼可爱,个性十足。Kimi乖巧单纯、Cindy是仙女的外表“女汉子”的心、小石头“小小纯爷们”、王诗龄人小鬼大、天天热情调皮。这样一个精彩的组合,注定会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创造出无数戏剧性情节。
第二,独具风貌的外景地+常换常新的规则,营造冲突和悬念,让人物不由自主地秀出戏来。在真人秀电视节目中,规则是重要元素,它保证了节目的戏剧性情节和节目走势③。北京乡村、宁夏大漠、云南村寨、山东海边等,对于许多观众来说,这些景观已经赏心悦目,构成收视期待,而对于一直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来说,更是新鲜的体验。在新奇的环境里、在花样翻新的游戏中、在许多对于爸爸和孩子来说都是“平生第一次”的任务中,一定会激发出人物真实的又出人意料的反应和情感流露,这正是节目追求的戏剧点,这种“真实的戏剧性”,使真人秀比一般虚构作品具有更大吸引力。除了新鲜感和挑战性,节目也刻意制造悬念与冲突。如住宿地点有好有差,谁会分到坏的哪一间房呢?让孩子们评选出一个爸爸独自照顾五个孩子,谁会留下?孩子们要保护好鸡蛋但爸爸们却要去打破鸡蛋,将会上演怎样的一幕?让种种不可预知、不可设计却又是真实的情节呈现出生活原有的戏剧性,成为观众兴趣盎然地观看故事的牵引力。
3.精耕细作,秀得精彩
真人秀作为纪录与戏剧的融合体,其实现手段也是纪实性拍摄和电视艺术化处理技巧的结合,纪实性拍摄保证了真实、完整、丰富的现场素材,艺术化处理强化了戏剧张力和感染力,让真人秀“秀”得精彩。
在《爸爸去哪儿》中,真正的明星是孩子们,孩子们的童真、童趣,童言无忌和各种萌态让人忍俊不禁;爸爸们也是手忙脚乱,囧态百出。节目就像一部喜剧电影,每10秒种就有一个笑点,同时,在各种细节里展现出人物个性和浓浓亲情。这些细节的捕捉和筛选,节目节奏的控制、画面的呈现效果要归功于高水准的制作团队。40多个机位全方位不间断地记录,无数低角度飞奔镜头,都是摄像师们弯着腰,扛着20多公斤的器材跟在孩子们后面四处狂奔拍成。“神剪辑”团队名不虚传,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精雕细刻剪出一期60分钟的节目,节奏紧凑,张弛有度。整个节目的视觉包装清新活泼,麻辣幽默、字幕成为了节目的一大亮点,还有魂斗罗、葫芦娃等经典段子和各种贴合情景的音乐,令节目的笑果大大加分。不得不提的是片尾曲,这首由爸爸和孩子对唱的歌曲以其真挚温馨的歌词、清新上口的旋律道出了挚爱亲情,也是对整档节目的提炼和升华,令无数观众动容。
如此全力投入和处处用心令节目精致完美,淋漓尽致地呈现出真人秀的娱乐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三.本土化改造,赋予“真人秀”新的生命力
真人秀之所以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真实地展示了人性。而人性是复杂的,西方的一些真人秀节目为了赚得眼球,刻意放大人性中的阴暗面,扭曲地表现人性,甚至屡屡跨越伦理的底线。虽然这档节目原版来自韩国,已经经过了东方化的改造,但是节目组仍然根据中国的社会生活现状、主流意识形态和观众的收视习惯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在保留原版框架的同时,着重设计了考验明星带孩子能力的环节,更加注重的是“爸爸”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多地展示出孩子们身上的闪光品质和父子亲情,更加强化了教育启示性元素。这个创作思路上的调整改变了整个节目的导向性,传播出符合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价值取向,展现出人性的美好,增加了节目的理性思考,提升了节目的品质内涵和社会意义。
1.注入教育理念,启发全民思考
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理念和方法更是家庭上下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节目里老爸与孩子零距离相处,明星爸爸们如何既当爹又当妈独自照料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各种难题,又如何与孩子沟通?孩子犯错,老爸将会怎样教育和引导?五组家庭生动又真实地演绎出五种不同的教育范本,观众们则从这面镜子中或多或少地照到自己家庭的影子。随着节目的深入,每个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特点及教育效果渐渐明晰,孰优孰劣,掀起家长们和教育专家一波波的亲子教育大探讨。节目里还不断穿插爸爸们对自己教育得失的反思,与场外观众形成思想交流。而孩子们在各种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礼貌、友善、互助、责任心等等这些闪光品质也让他们成为电视机前小观众们学习的榜样,带着这样的思考性和参与性的收视心态,全家老少一起追看此剧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2.人性温暖,引发共鸣
在真人秀里,“人”是它的核心、根本。如果一个节目看下来,里面的人、人性、人格没有突现出来,没有对我们产生感染力,这种真人秀它的成功是有限的④。虽然《爸爸去哪儿》的总基调是轻松搞笑的娱乐片,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亲情却一直充溢其中,让人看得笑中带泪,心里始终暖暖的,被评为“走心”的节目。林志颖为了让儿子睡得安稳,用饭粒粘报纸将破了的窗户糊起来;田亮为了满足女儿滑下70度陡坡的雄心,飞沙走石拽住沙撬直到安全地带等等,种种细节让人看到明星们身为爸爸的舐犊情深;而Cindy的一句“我的秘密就是:爸爸生日快乐!”让田亮湿了眼眶。这种被生命中挚爱的人需要的感觉是为人父者都有的共鸣。节目始终将浓浓的亲情作为节目里的情绪主线,深深打动观众。真人秀的人性魅力在这里释放出强大的情感吸引力。
3.创新宣传方式,助推节目升级
湖南卫视为给节目开播造势,首次创新提出“电视节目大片首映礼”概念,全国80多家媒体和节目中五对明星亲子嘉宾,以及通过卫视官方APP“呼啦”招募的30对亲子齐聚电影院,一边观影一边交流育儿心得,形成首轮可持续性发酵话题。节目播出后,其耳目一新的收视体验和各种泪点、槽点引发观众在社交网络热议,其它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湖南卫视旗下的各种媒体平台推波助澜,宣传叠加效应形成口碑式营销,收视人群滚雪球增长,推动节目升级为“现象级”娱乐事件,令收视和广告营销再创新高。
四.论证环节设置,避免“真人秀”出现负面影响
随着节目的推进,《爸爸去哪儿》在一片赞誉声中,也夹杂着一些质疑声,如对孩子隐私的保护、某些环节对孩子心身发展是否有伤害等等。不可否认这确实是节目组考虑不周的地方,致使节目面临一次小小的危机。这个现象也警示我们真人秀由于其节目形态的特殊性而普遍存在着道德伦理风险。中国电视人在真人秀本土化过程中,应更多地从理性和道德层面考虑节目设置,掌握好收视率与伦理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如果自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不妨引入各领域专家对疑点环节进行评估,在节目设计阶段就杜绝漏洞,避免真人秀偏离健康的轨道。
综上所述,真人秀要扎根中国土壤,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就要抓住真人秀的精髓,秀出真实和精彩,秀出人性的真善美。在充分展示真人秀娱乐性的同时,融入中国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折射出当下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引发公众共鸣和思考,传递出积极的正能量。《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再一次见证了引进模式、改造创新的成功之路,但是我们更期待着中国电视在模仿中吸收精华、锻炼团队,创造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节目,在电视产业上诞生出走向世界的“中国创造”。
(南京广播电视集团)
注释:
①《爸爸去哪儿》零差评怎么做到?http://news.xhby. net/system/2013/10/18/018964120.shtml
②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第4页
③尹鸿:《解读电视真人秀》,《今传媒》?2005年第7期
④尹鸿:《真人秀节目分析》http://tech.sina.com.cn/ other/2003-10-29/19062500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