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演《扇韵》

2013-11-21吴婷

剧影月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人偶木偶少女

■吴婷

一轮明月高挂天际,美丽的琼花树下,一位妙龄少女舞姿蹁跹。她手中双扇上下左右飞旋,配以优美的乐曲,情景交融,美轮美奂,熠熠生辉,不时激起台下千余名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这是2004年7月21日我们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原扬州木偶剧团),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第四届“中国文化节”上,我表演的木偶绝活《扇韵》时一组精彩的镜头。

我表演的《扇韵》表现一位古代少女在《春江花月夜》的古曲声中,在月下翩翩起舞,她对明月寄托相思,对江花抒发情怀,展现了木偶双手舞扇和“转扇”的“绝活”,这是一个单人操纵木偶表演的舞蹈。

《扇韵》摒弃了过去传统的人在幕后操纵表演木偶的形式,运用人偶同台直面观众的新颖方式表演,这就要求人偶融合,和谐到位,才能韵味浓郁,独具魅力。我在老师颜育(国家一级演员,该舞编导)的指导下,全身心地投入《扇韵》的排练,才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演出效果。

《扇韵》的重头戏是“转扇”,演员表演时其左手要同时操纵木偶角色的双手进行表演,要求木偶做出“单手转扇”、“双手外转”和“双手内转”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我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颜老师不断和制作木偶的于俊生师傅商量,逐步完善木偶转扇装置和制作工艺。经过反复实践,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木偶表演动作的到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颜老师在木偶双扇上点缀了许多光片,这无形中增加了扇子的份量,给表演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但我坚信一条戏谚:“要练惊人艺,必下苦功夫。”日复一日大运动量的排练,我举木偶的右臂练酸了,练肿了;捻木偶钎子的左手掌起了一个个血泡,我一声不吭地咬着牙坚持着,直到手掌上磨起了厚厚的一层老茧,人也瘦了一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练得技艺娴熟,木偶手中双扇的转动能得心应手地开、合、转、停;在节奏上双扇可以慢如风车迎风,快似奔驰的车轮,令人目不暇接,从而达到了人偶融合、韵味浓郁的舞台演出效果。

木偶戏中的木偶是个无生命的物体,它的喜、怒、哀、乐等一切行为举止,全靠我们演员赋予。舞台上木偶的一招一式都是我们木偶演员操纵表演的结果。而舞台上的张力来自演员内心体验的充分。我利用休息时间到公园去观摩纷飞的蝴蝶的舞姿,和孩子们一起玩起追扑蝴蝶的游戏,回家后反复揣摩体会,决心在表演中力求让角色“每个细胞都能传达感情的信息,把角色演活。如在《扑蝶》一节中,我手中操纵的木偶少女,猛然看见一只蝴蝶(虚拟形象)落在花朵上,她先是一步一步地轻轻靠近蝴蝶,然后双扇一扑,再继而慢慢开扇偷觑,突然蝴蝶从扇底飞去,这时我操纵的木偶少女,随着蝴蝶飞去的方向追了一个小园场,直至蝴蝶远远的飞去……通过看、扑、飞、追这几个鲜明调度,配合优美的木偶身段,轻盈的台步,细腻传神地把此时此刻少女活泼可爱的形象凸现在观众面前,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得到老师、同行的认可。

作为一名青年演员,自2001年进团以来,在领导培养和导演、老师们的指导下,先后在一些木偶节目中担任过主要角色。如在大型人偶剧《白雪公主》中表演小矮人“长鼻子”;在儿童木偶剧《小牧童与大灰狼》中表演主角小牧童等。在2004年7、8月间又随团出访拉美地区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简称特多)、古巴、牙买加、巴哈马四国以及泰国,进行国际文化交流。

而今迈步从头越。国内外艺术实践和取得一些成绩,都是我今后前进道路上的动力,我将不断努力,以求自己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踏实、更稳健,为继承发展扬州木偶艺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人偶木偶少女
一击即中
承认吧,这就是暑假在家的你
当这届90后老了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师的烦恼
小木偶找智慧
《人偶大戏—一泄密》
我的少女心一击即中
木偶的眼泪(一)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