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淮剧《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塑造

2013-11-21汤红英

剧影月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兰芝焦仲卿孔雀东南飞

■汤红英

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始终是艺术创作的核心。

作为一名淮剧演员,从艺三十年来,我在戏曲舞台上塑造了很多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女性形象,如大型现代戏《血泪姻缘》中的鲁银凤、《沈正彬》中的赵阿凤等,大型传统戏《马前泼水》中的崔氏、《李翠莲》中的李翠莲、《蔡金莲》中的蔡金莲、、《血色玉麒麟》中的老旦刘氏、《祥林嫂》中的祥林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等形象,也曾因此多次在省淮剧节及省新创剧目调演等艺术大赛上获奖。然而,在诸多的人物形象当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这一中国古代敢于同命运抗争、敢于向封建礼教宣战,而不惜以身殉情的悲剧典型。那如诉如泣、凄楚动人的爱情故事,每次都能激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这出戏不知演了多少次,每一次每一回它都触及我的心灵,让我感动、让我婉叹。下面就刘兰芝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谈谈本人的一点表演体会。

《孔雀东南飞》无疑是我国汉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先后被改编为京剧、越剧、黄梅戏、电视剧等,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淮剧《孔雀东南飞》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经典巨作的时代审视,以21世纪的人文视角,重新诠释了这一千古悲剧,为淮剧注入了新的创意,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封建家庭爱情悲剧的全过程,毫无疑问,刘兰芝即是悲剧的主人公。她十七岁时嫁给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为妻,夫妻恩爱,但不被婆婆焦母所容,被休回家,兄长贪图富贵逼其改嫁,兰芝不从,乃自投清池。焦仲卿闻讯悲痛欲绝,也自缢殉情。在这出悲剧中,刘兰芝的形象熠熠生辉,光耀古今,她用生命演绎了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情,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如果说貌美与德馨的浑然一体,为兰芝这一形象奠定了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美的共性,那么,是倔强、坚强、理智的性格,执著于爱情却不失自尊的人格魅力,使刘兰芝成为了中国封建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光辉女性形象。在塑造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时,我主要把握了如下几点:

一.充分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基调

戏曲表演中的人物,不仅要具有鲜明的个性,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思想内涵,要将思想意识体现到人物的个性上,这样“你就能在更高得多的程度上用最朴素的形式恰恰把最现代的思想表达出来”。

《孔雀东南飞》这部中国民间最伟大的叙事诗,之所以流传千古、震撼人心,就是因为它思想内涵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全面展示了女性在男权统治下的爱情和人生悲剧。在排练过程中,通过认真琢磨剧本,并仔细阅读乐府长诗原著,使得我对兰芝这个人物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塑造这个人物时,在突出兰芝性格柔的基调的同时,又赋予它刚的因素;形象的表现出兰芝的温顺、善良,也渲染了它的反抗精神,从而使得刘兰芝这一艺术形象在具有美学价值的同时,又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注重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的把握和运用,塑造鲜明人物形象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在外化之前经过了复杂的内省过程,带有一定的心理内涵,因而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语言,往往能折射人的内心世界之光,这从刘兰芝的台词中可窥见一斑。如无辜被休辞别焦母时,虽然屡遭无端指责,但仍彬彬有礼、言辞婉约:“昔作女儿时···念母劳家里”,柔中有刚、不卑不亢的言辞,潜涵着刘兰芝的不平与愤懑,也体现了她的教养与坚强;与小姑告别时的语言则又不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这泪水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休的悲愤;在离开焦家时留给焦仲卿的一段话“妾有绣腰襦——久久莫相忘”,想到将与自己“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的丈夫分离,却又充满着无限的眷念,柔肠寸断。在《孔》剧中,我通过对剧中人个性化语言的把握和运用,很好地反映了兰芝在不同时间、空间的内心活动,把兰芝的个性形象表现得鲜明、突出和合乎情理。在具体表演中,我通过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的不同处理,比较细腻地表现了兰芝那倔强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对小姑、对仲卿依依不舍的深情,也正是在这种不同中让观众感受到她那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

三.寓情于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唱腔是演员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未成曲先有情,情之所至由感而发。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也在《闲情偶寄》中讲到:“解明曲情,知其意之所在,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声音只是一种载体,而感情才是声腔艺术的灵魂。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只有寓情于声、以声传情,才能声情并茂,以情感人。

淮剧作为一种地方戏,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唱腔特别

多,少则十几多则上百句,而《孔雀东南飞》则是最能体现淮剧这一特点的一本戏,加之淮剧作曲家赵振芳在唱腔设计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使得人物的唱腔十分的优美、流畅,更易于表达情感,使整出戏产生了动人、新颖的艺术效果。“雀离”是《孔剧》中分量最重的一场戏。这场戏中,有两段大段唱腔很感人:“你我夫妻情意厚……”这是兰芝第一次向焦仲卿述说自己不幸遭遇的一段唱。表面上看是妻子向丈夫诉苦,其实这段唱词所包含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刘兰芝三年来深深埋藏在心底的苦衷,也有她对婆婆的怨恨,又有她对丈夫的一片深情。为了恰切的表达这段思想感情,前部分我采用的是慢板转中板,再通过改变节奏和力度,渗入低沉的音调,细致地刻划了刘兰芝此时此刻的心情。特别是“只说是夫妻长相守,又谁知……”几句,稍带哭腔来演唱,形象地表现出刘兰芝的满腹苦情犹如滔滔流水,倾泻不尽,揭示了她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当年大礼来迎亲……”是“雀离”一场中的又一个重要唱段。开头部分是刘兰芝对婚后生活的回忆,唱腔比较舒缓、平稳,表现了她内心那种难言的隐痛。小心伺奉婆母和丈夫,勤俭操劳家务,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想不到却要受尽婆母的虐待和凌辱,最后还被一纸休书逐出家门。想到此,她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怒火,在接下来的唱腔的处理上,我采用加快节奏和力度的手法,一字字、一句句,表达了兰芝对封建家长制的强烈控诉。接着,带着哭腔唱出“婆母挑剔情可原,只怨你心软无主一味求”,表现出兰芝对焦仲卿既怨恨又爱怜以及欲离不忍、欲留不能的复杂心情。通过对人物声腔的感情处理,寄情于声,以声传情,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了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也使刘兰芝这一悲剧形象更为丰满、感人,有力烘托了全剧的悲剧气氛。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刘兰芝这一悲绝千古的中国封建时代的女性形象身上,我们看到了在美学中通常所论及的悲壮美与崇高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特殊的审美愉悦,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多关于社会和现代家庭关系的思考。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焦仲卿和刘兰芝这对有情人,用生命唱响了一曲封建时代的爱情挽歌,也给人们留下了永远的叹息。千年的绝唱早已谢幕,然而爱的传奇永远不会终结。但愿这样的人间悲剧不再上演,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永生不离不弃。

猜你喜欢

兰芝焦仲卿孔雀东南飞
隐秘的心事
浅谈焦仲卿的悲剧
Blooming Air春风轻舞,妆彩飞扬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及思想意义
兰芝LUCKY CHOUETTE时尚定制版
兰芝发布最IN试妆APP《K妆美人镜》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
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