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肇庆地区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特征及指导对策

2013-11-20阚丽萍

肇庆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肇庆营养状况农村居民

阚丽萍

(肇庆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目前,许多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评价和制定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达到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根据肇庆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人口数字计算,2010年肇庆人口总数为405万,其中,农村居民共有3 041 019人[1].本研究着重分析肇庆地区农村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及其特征,评定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改善居民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肇庆市所辖2区1市2县共10个乡镇作为调查点,包括鼎湖区的凤凰镇和广利镇,肇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会市的龙甫镇,广宁县的螺岗镇,怀集县的诗洞镇、桥头镇、连麦镇、怀城镇和梁村镇.对上述乡镇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和访谈

采用问卷调查法、居民点访谈法、饮食回忆、称量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肇庆地区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46份,收回问卷1 012份.对调查者进行事前培训和事中指导,完成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整理和审核任务.符合要求的有效问卷808份,有效率为79.84%,其中,男性309人,女性499人.同时约谈98人(男25人、女73人).

1.2.2 统计学分析

采用Visual FoxPro建立数据库并输入资料,利用SPSS12.0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肇庆地区农村居民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肇庆地区农村居民99.38%为汉族,平均体重为47.66±6.81 kg,平均年龄为17.86±4.59岁(8~54岁),平均身高是158.72±6.64 cm.

2.2 肇庆地区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调查

2.2.1 现患病率及吸烟饮酒情况

肇庆地区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比较好,调查的人群中,慢性病和现患病率都比较低,仅为11.01%和2.49%;吸烟率为5.23%,饮酒率为7.55%.

2.2.2 营养学和医学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肇庆地区农村居民膳食营养和医学方面的知识比较贫乏.

表1 慢性病知识和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及其所占的比例

2.2.3 生活习惯调查

肇庆地区农村居民的一些生活习惯需要改进.由表2的调查数据可见,早餐无规律者占调查人数的34.34%,再加上4.63%不吃早餐的人,已经超过人群总数的40%,这对未成年人的生长发育和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的发展是不利的,其中,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受到的影响最大.还有一部分人喜欢食用熟食和腌制品,长此以往对预防癌症是不利的.另外,有16.05%的人食油量超过30 g/d,12.30%的人食盐量超过6 g/d,这些习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也是不利的.

表2 饮食习惯及其所占的比例

2.3 肇庆地区农村居民日膳食量统计

根据调查(结果见表3),肇庆地区农村居民膳食状况与中国营养学会[2]推荐的食物摄入量相比:水果和鲜奶的摄入量,经t检验,P<0.01,差异非常显著;水产品的摄入量,经检验P<0.05,差异显著;其他食品的摄入量均在规定的范围内.

表3 各种食物推荐摄入量和实际摄入量t检验结果

2.4 肇庆地区农村居民食物摄入量及其特征分析

2.4.1 糖质的摄入量及特征

糖质主要是指各种谷物中的淀粉.肇庆地区农村居民谷物的摄入情况具有地区特征.可能是由于本地主产水稻,居民摄入的谷类食物以大米为主,其摄入量高于面粉,大米的人均摄入量为328.53 g/d,面粉仅为26.01 g/d,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农村人均面粉144 g/d相比,差异显著,P<0.05.米与面粉相比,钙、铁、锌和硒含量更少.居民杂粮的摄入量为19.55 g/d,与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摄入50~100 g/d的粗粮相比,P<0.05,差异显著.可见,肇庆地区农村居民对面粉和杂粮的摄入量明显不足.

2.4.2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及特征

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调查结果显示,肇庆地区农村居民蔬菜的摄入量均值为368.95 g/d,符合营养学会的推荐量,蔬菜的摄入种类集中在叶菜(油麦菜、生菜等).叶类蔬菜含纤维素比较多,这对于防治便秘,预防大肠癌有利.这类蔬菜异中,硫氰酸盐、黄酮类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矿物质的含量,颜色深者和大多数十字花科类较高,对预防胃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也较强.水果的摄入量为91.99 g/d,明显低于推荐的标准200~400 g/d,P<0.01.水果的摄入种类主要是苹果,其次是柑橘类的水果.摄入蔬菜和水果的种类还显单一.薯类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抗癌作用.1982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薯类摄入量179.9 g/d,2002年下降到49.1 g/d[2],肇庆地区农村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薯类摄入量为18.82 g/d,远远没有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周5次,每次50~100 g/d的标准.

2.4.3 蛋白质的摄入量及特征

在禽、畜、水产品和蛋类这些构成蛋白质重要营养素来源的食物中,猪肉仍然占据第1位,居民的摄入量人均为83.34 g/d,占动物蛋白质摄入总量的47.15%;禽肉为28.47 g/d;蛋类34.87 g/d;牛、羊肉的摄入量相对较少,仅为3.97 g/d;水产品的摄入量为26.12 g/d.居民蛋白质的摄入总量为176.77 g/d,介于营养学会推荐的150~225 g/d之间,但是禽畜肉的摄入量超过营养学会推荐的50~75 g/d.蛋白质在种类搭配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禽畜蛋白摄入量过剩,同时水产品摄入量不足.居民以猪肉为主食,对水产品摄入量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就会过量,这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牛、羊肉摄入不足,主要还是受经济条件限制;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当地和周边生猪出栏率高,蛋和禽肉相对比较丰富.

2.4.4 豆类和奶类食物的摄入量及特征

由表3可见,肇庆地区农村居民豆类的摄入量比较充分,为44.02 g/d;奶类的摄入量远远不足,日均饮用量仅为57.14 g/d,其中,奶粉的饮用量为18 g/d.奶及奶制品与营养学会推荐量比较,P<0.01.奶类摄入不足易导致人体钙的摄入不足,引发缺钙,缺钙对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和老年人都是有害的.

2.4.5 盐和油的摄入量及特征

调查结果(见表2和表4)显示,肇庆地区农村居民盐的摄入量小于5 g/d的人群占33.38%,5~6 g/d的占54.34%,充分显示出大多数肇庆地区农村居民具有口味清淡的特点.盐摄入量6 g/d以上的居民占12.30%,喜欢吃腌制食品的也有10.74%,这对预防高血压和癌症是不利的.油的摄入量小于25 g/d的居民有34.35%,25~30 g/d的有49.6%,基本符合国家营养学会的要求.油的摄入大于30 g/d的居民也有16.05%,其人均猪油摄入量达到25.65 g/d,具有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的特点,这部分人便成了心脑血管病的易患人群.

表4 肇庆地区农村居民日平均膳食量统计

3 肇庆地区农村居民营养状况及特征分析

体质指数(BMI)是评价营养状况常用的指标之一,判断标准为BMI<18.5为营养不良,18.5~25.0为正常,BMI>25.0为超重、肥胖[3].调查发现,肇庆地区农村居民营养不良的比率为48.59%,其中,男性为15.22%,女性是33.16%,男女之间P<0.01,女性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男性,主要源于青春发育期的女孩过于注重自身的体重;营养适中的比率为49.48%,其中,男性为20.21%,女性为29.27%,男女之间P<0.05差异显著;营养过剩的比率是1.85%,其中,男性为1.73%,女性为0.12%,男女之间P<0.01,男性超重、肥胖率明显高于女性.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之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t检验P<0.05.调查结果见表5.

表5 肇庆地区农村居民营养状况调查表

4 指导对策

根据以上的统计分析,对肇庆地区农村居民的膳食营养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营养学知识.宣传教育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推广和普及营养学知识,把膳食营养常识传播到农村的千家万户;医疗保健部门要建立健全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居民个人也应该明确六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以及适合的比例,熟悉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

2)积极倡导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人体需要全面的营养素维持身体健康,各类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这就要求饮食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并注重粗细搭配.在谷物的摄入中增加面粉的摄入量,以改变主食单一,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不平衡的现象.

3)蛋白质摄入要适量.大力发展豆类、奶类、蛋类、禽肉类和水产类的生产,关注和推动豆类、奶类、禽肉类和水产类食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增大以上四类食品的消费量,改变动物性食物蛋白摄入主要依靠猪肉的局面.

4)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大力发展蔬菜、水果和薯类的种植业,增加北方蔬菜的种植种类,弥补单一叶菜营养不足的缺陷.加强水果和薯类的消费引导,力争做到每天水果和薯类不间断的膳食习惯.

5)改变不良习惯,预防癌症的发生.改变食用腌制咸鱼、咸肉、腊肠的习惯,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或者在摄食这些食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阻断亚硝胺的生成,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少吃加工过的熟食,降低有害物质的摄入.

6)推广强化食品,改善居民的健康.加大强化食品(如碘盐、钙奶、维生素强化大米、强化铁酱油等)的推广力度,在食品中对摄入量不足、缺乏症患病率影响较高的碘、钙、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进行特殊强化,促进肇庆地区农村居民营养状况的改善.

[1]梁毅娟,邓志娟,彭金良.肇庆新农合参合人数创新高[N].西江日报,2010-01-26(2).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21-22.

[3]邓树勋,王建,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6-287.

猜你喜欢

肇庆营养状况农村居民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