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和脑动脉狭窄程度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2013-11-20陈俊红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3年4期
关键词:短暂性危组脑血管病

衣 晶 张 颖 秦 鼎 陈俊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 min,多在1 h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 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凡临床症状持续超过1 h且神经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病灶者不宜称为TIA[1]。TIA 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一个常见的类型,也是脑梗死最重要的预警信号。本研究通过探讨8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 患者ABCD2评分和DSA表现的关系,并对患者TIA 后30 d时的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该方法预测TIA 患者临床转归的有效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系2009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颈内动脉系统TIA 患者89例,其中男66例,女23例,年龄39~85岁,平均年龄(60.8±11.8)岁,入组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TIA 诊断标准[2]。其中单侧肢体力弱24例,感觉障碍15例,肢体力弱伴感觉障碍25例,言语障碍7例,力弱伴言语障碍19例,单眼黑矇3例。有高血压病史65例,糖尿病23例,高胆固醇血症30例,冠心病8例,吸烟61例,饮酒45例,性格急躁32例。发作时间小于10 min 37例,10 min~0.5 h 33例,0.5~1 h时19例。

1.2 方法

1.2.1 ABCD2评分 该评分方法由年龄(age)、血压(blood pressure)、临床特征(clinical features)、症状持续时间(duration symptoms)和糖尿病(diabetes)五项组成,简称ABCD2评分,总分7分。具体评分标准:(1)年龄≥60 岁为1 分;(2)血压≥140 mmHg(收缩压)或90 mmHg(舒张压)为1分;(3)单侧无力为2分,不伴无力的言语障碍1分;(4)症状持续时间≥60 min为2分,10~59 min为1分;(5)糖尿病为1分。根据评分,将TIA 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高危组(6~7分)。

1.2.2 DSA 检查 在局部麻醉下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管先行主动脉弓造影,显示弓上各主要动脉开口情况,并选择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造影。采用标准位和多角度投射。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实验标准判定血管狭窄程度[3],计算狭窄率,狭窄率(%)=(1-最狭窄处直径/狭窄远端正常直径)×100%。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若有多支动脉狭窄则以最重的一支动脉狭窄程度为分类依据。

1.2.3 治疗与随访 本组TIA 患者入院后除治疗基础病、并发症外,常规予拜阿司匹林0.1~0.2 g或拜阿司匹林0.1 g+氯吡格雷75 mg及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个别反复发作的40 mg)口服,出院后予拜阿司匹林0.1 g或氯吡格雷75 mg、阿托伐他汀钙片10~20 mg口服,于发病30 d后随访,记录有无脑梗死发生。

1.2.4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ABCD2评分和脑动脉狭窄的关系 高危组重度脑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中危及低危组,高危组轻度脑动脉狭窄的比例低于中危及低危组(P<0.05)(表1,图1~5)。

表1 ABCD2评分和脑动脉狭窄的关系(例,%)

图1 ABCD2评分3分(低危组),左大脑中动脉M1段可见斑块龛影,狭窄率60%

图2 ABCD2评分4分(中危组),左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50%

图3 ABCD2评分5分(中危组),左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狭窄率90%

2.2 ABCD2评分和脑动脉狭窄支数的关系 高危组脑动脉狭窄的支数比例高于低危组(P<0.05)(表2)。

表2 ABCD2评分和脑动脉中重度(大于50%)狭窄支数关系(例,%)

2.3 ABCD2评分和TIA 后1个月时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

本组患者TIA 后30 d时发生脑梗死三组分别为低危组2例(7.1%),中危组4例(11.4%),高危组9例(34.6%),高危组高于低危组(P<0.05)。

3 讨 论

TIA 是一种可以控制的脑血管病,是脑梗死的先兆症状,积极寻找TIA 的病因,及时治疗TIA 可有效的预防脑梗死的发生。近年来随着颈部血管超声及DSA 等检查的普及,发现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TIA 主要原因之一[4]。一旦发生TIA,意味着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ABCD2评分方法被认为是对TIA 患者发生脑梗死危险性预测较为科学和全面的方法[5]。本资料显示,ABCD2 评分中高危组较低危组在TIA 后1月时发生脑梗死比例高,具有显著差异性。

DSA 作为判断脑动脉狭窄程度的金标准,近年在神经内科临床被广泛应用。但由于DSA 相对费用较高,且有一定的有创性,临床全面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在TIA 患者入院后立即行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筛查,对阳性结果或临床反复症状发作的或TIA 高危组建议行DSA 明确。通过对TIA 患者ABCD2评分及DSA 检查,能较全面地判断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协助分级防治。本资料显示,高危组重度脑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中危及低危组,高危组脑动脉重度狭窄的支数比例也高于低危组,提示ABCD2 评分高危组有较高的脑动脉狭窄程度及比例,TIA 后也有较高的脑梗死发生率,与 文 献 报 道 一 致[6]。因 此,ABCD2 评 分 联 合DSA 检查可有效的预测TIA 患者脑梗死的风险,对TIA 的分级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3.

2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etomy Trial Collaborators.Beneficin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 with high-grade stenosis.N Engl J Med,1991,325(7):445-453.

4 张薇薇.重新认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4(2):75.

5 Johnston SC,Rothwell PM,Nguyen-Huynh MN,et al.Validation and refinement of scores to predict very early strokr risk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ancet,2007,369(9558):283-292.

6 邢玉波,潘旭东.ABCD2评分联合DSA 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卒中的临床价值.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40-4541.

猜你喜欢

短暂性危组脑血管病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分析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