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工作角色的实证研究——基于村官事迹与日志材料的报告
2013-11-19黄钟仪王晓晖
● 黄钟仪 王晓晖 樊 华
■责编 / 韩树杰 Tel:010-68345891 E-mail:hrdhsj@126.com
2005年6月,我国发布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同年4月,四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了“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是大学生“村官”战略的重要使命。三年时间过去了,大学生“村官”战略是否能实现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使命?下一步工作应该如何做?这就要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到任后真正做了什么,履行了哪些角色,实际做了哪些工作。明茨伯格在《管理工作的本质》中,这样解释角色:“它源自戏剧,而后通过行为科学进入管理领域。角色的定义就是:一个可辨认的职务或职位所表现出来的一套有组织的行为”(亨利•明茨伯格,2007)。角色指出了具有某一职责或在某一个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地位的人应该如何去做,反映出在某一地位的人所应有的权利责任、义务和行为方式。
农村工作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大学生“村官”在其中要扮演的角色非常多,同时要不停的进行角色转换。大学生“村官”角色上的特点及现实中表现出来的角色问题,引发了关于大学生“村官”角色的诸多研究。总体上,已有的研究论说性较强,描述性、统计性研究却十分鲜见,至今依然没有具体的数据说明大学生村官们到任后实际做了什么工作,又是如何开展这些工作的。本文将依据优秀村官事迹材料和工作日志材料描述大学生村官们到任后实际干了什么,以为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调配、考核、培养提供可以信赖的来自于实际的数据支持,使我们的政策制定、工作安排更为科学。
一、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
课题组研究的文献材料来自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事迹材料以及工作日志。
为了对全国各地的情况均能涉及,我们收集了东中西各一个省市即江苏、山西和重庆的村官事迹材料。具体样本材料是:重庆市委组织部评选的39位优秀大学生“村官”的优秀村官事迹资料。江苏省如皋市委组织部编写的《燃烧的青春——江苏省如皋市大学生“村官”日记选》(如皋市委组织部,2010),该书共记载日记87篇,与履职工作有关的共有57篇日记。山西地区村官工作行为材料研究样本取材于大学生“村官”网所登载的从2009年06月17日到2012年06月13日的58篇有关山西大学生“村官”网的“村官风采”资料(大学生村官网,2012)。
工作日志则来源于笔者的定向收集。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的日志格式项目有:日期、星期、工作内容、主导或辅助、起止时间、结果、意见、建议或思考。
笔者特别委托了重庆市主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8位村官,填写了一个月左右的工作日志,日志记录时间为2011年8月底至9月底。8个村分别是:渝北区大盛镇大盛村、沙坪坝区中梁镇新发村、丰都县十直镇灌塘溪村、渝北区大盛镇大盛村、云阳县双江街道稻场村、江北区五宝镇干坝村、永川(县/区)吉安镇黄沙村、开县竹溪镇春秋村。8位大学生村官有5位是2010年参加工作的,3位是2011年参加工作的。
在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材料的编码和分类统计法。我们对以上材料逐一编码,然后对材料中所描述的每一个行为/事件进行归类,当某种行为第一次出现时,给其命名;第二次出现时,则将前述命名赋予它;不能归入既有角色类型的,则赋予一个新的角色名字。为避免角色太多,相似的行为/事件尽量归为一类。对于大学生“村官”个人内心情感的描写篇章则不计入研究范围。角色统计方法见角色统计示例。
角色统计示例
案例材料一 (材料编号:江苏JS013)
角色命名:协调者角色
下原镇下原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大学生“村官”陈小兵工作日志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阴
今天我与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
刚坐下不到5分钟就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只见一个50岁左右的村民气呼呼的站在门口。我忙起身相迎。此人走进办公室就一屁股坐下。我明白他一定是遇到什么烦心事儿了。为了稳定他的情绪,我又是倒茶又是递烟。待其情绪稍微稳定之后,我向他详细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他说他家屋后的两棵树被邻居王建荣给卖了,让村委会给他做主。弄明白后,我首先给书记打了一个电话,书记说这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就交由我处理。
这是我第一次处理这样的邻里纠纷,由于心里没底,我叫上了村里的调解员一起前往。
到了现场一看,场面一片混乱,七嘴八舌,有教唆闹事的,有帮忙调解的。再往里面看,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骑坐在三轮摩托车上,车上是两颗刚挖好的风景树。那架势显然是不肯把树拖走。不管怎么说就是不肯下来。为了控制现场,稳定情绪,我请来了和她家关系好的邻居来做工作。
老太太最终被说服了。待事态平息以后,我找来了两家主人,让卖树的一方先把200块钱拿出来押在村委会,先让买树木的人走。她们都认可了这个方法。等买树的人走后,我找来了两家宅基地的老底册,经过一番测量后发现,这棵树正好长在分界线上。经过询问得知原来这两棵树是自己生长出来的。他们也无话可说了。200块钱分给他们,一人100块,说什么她们也不好意思接受。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把钱拿出来修路,修一条邻里之路。
案例材料二 (材料编号:江苏JS056)
角色命名:创业推动者角色
雪岸镇雪岸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高玮的工作日志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晴
在市里大好政策的倡导下,我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任职以来,我一直积极进行创业探索。创业最重要的是选择好的创业项目。如皋是上海的 “一小时经济圈”,也是鱼米之乡,特别是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餐饮行业迅猛发展,龙虾经常供不应求。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社区实情,最终选择了龙虾养殖这一条创业道路。在社区书记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下,经反复观察地形,最终选定了靠近雪白线的一处占地五十亩左右的池塘作为养殖基地。此外,我们还依托有关力量,在当地成立了龙虾养殖合作社。
创业的道路是艰辛的。几个星期来,我一直非常的忙碌。连续的阴雨天气导致池塘水位过大,水草生长缓慢。同时,因为多雨季节经常下雨。光照不足,地表污物、泥土等随雨水流入养殖池塘,往往会改变水质,导致小龙虾吸收钙质的能力和自身免疫力下降,常引起小龙虾蜕壳不遂和软壳病的发生。面对这些不利的因素,我除了在网上搜索应对措施外,又积极走访了附近的龙虾养殖大户,听取他们的建议,用EM菌粉经活化后兑水全池泼洒,另加虾康兑水全池泼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幸的是,今天天气开始转晴,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如今,龙虾已经进入生长期,也到了蜕壳的时候。蜕壳是淡水小龙虾生长的重要标志,搞好蜕壳虾的管理十分重要。尽管日子依旧忙碌,但我对接下来的工作信心满满。
表1 各地鼓励的10种大学生“村官”工作角色
日志材料 (材料编号:日志1-917-2)
角色命名:联络员 信息员
到所住的小区附近水果超市调查柚子销售行情,目前附近共有6家水果摊位、2家超市,市面上主要是泰国柚、台湾文旦、沙田柚、梁平柚和福建琯溪蜜柚,零售价格在每公斤6元-10元,月销售量在2000公斤左右。今天分别于零售商家进行了初步接触,留下联系方式,商家表示需要先看到样品再确定进货数量。
二、研究结果
(一)各地鼓励的10个大学生“村官”角色——基于村官事迹材料的研究
优秀村官的优秀事迹、编著的村官日记、上传到村官网上的“村官风采”是各地政府筛选后的事迹材料,这种筛选至少表明材料中的事迹是得到认可的、值得鼓励和倡导的行为,但课题组得到这些材料后并没有进行任何筛选。我们对重庆市39位优秀村官的所有事迹材料、江苏省编写书籍中的所有87篇日记,山西村官网上所有村官风采故事,全部逐一编码,然后对材料逐份阅读,对其中的事件/行为逐一命名、统计。在完成对以上所有材料的逐一阅读、命名、归类工作后,课题组得到了各地最为鼓励的大学生“村官”的10个工作角色。各角色名称及其内涵见表1。因为数量比较大,所以有理由认为,以上行为可以囊括几乎所有各地认为重要的、当地政府或者老百姓认为最值得鼓励和倡导的大学生“村官”角色行为。
因为以上角色统计不是基于所有工作行为、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时间的统计,所以,大学生“村官”的实际行为角色很可能多于这10种角色。
统计各角色名称在所有样本材料中出现的频次,总体而言,各地最为鼓励的五个大学生“村官”角色依次是:创业推动者、问题发现者、信息员、组织/实施者、协调者(如表2所示)。其中最为重视和关注的,是创业推动者、问题发现者和信息员。
创业推动者即“帮助村民筹资、引进技术,创办农业基地,带领村民致富等行为”;“创业推动者”成为各地政府、当地村民认为最重要的、值得鼓励和倡导的行为。这是由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展实际决定的。实际上,近两年,各地都出台了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政策,其中尤以江苏、山西为最多:截止2011年7月21日,大学生“村官”网的创业政策栏目共列有全国及各地创业政策111个条目,其中江苏省共有27条,山西有15条,两省之和(42条)超过总条目的三分之一。
表2 各地最为鼓励的10个大学生“村官”工作角色排序
表3 重庆、山西、江苏最为鼓励的大学生“村官”角色分布情况
问题发现者即“走访村民,了解民情、村情,收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等;各地鼓励大学生“村官”的“问题发现者”行为,这也是大学生“村官”政策使命的必然要求:培养年轻人成为更好的了解社情、国情、民情特别是复杂的农村局面的新一代建设者。各地制定有切实推进大学生“村官”走访村民,了解民情、村情,收集现实问题的强有力的举措,比如重庆市的联系服务群众的三项制度、民情日志、调查报告、工作日志等。
信息员即“通过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介向村民传播技术、知识、就业信息等;向外界宣传驻村所在地如传播当地土特产品信息、特色资源”等,这是大学生的强项,既受重视,也得到了大学生们的有效运用。
通过表3我们发现,不管是东部的江苏、中部的山西还是西部的重庆,虽然各角色的频次不同、占比不同,但10种角色都是各地鼓励的角色。但是,角色频次在各地的占比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就事迹材料来看,各地最为鼓励和肯定的前五个角色中,有两个共同的角色:“创业推动者”和“信息员”角色(见表4)。其它几个角色包括问题发现者、协调者、政策宣传员、组织/实施者等,至少有两个地区同时鼓励、倡导。
(二)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角色——基于村官工作日志的研究
我们得到的8位大学生村官日志共记录工作项488项,工作时间1516个小时,总工作时间218天(不含休息日),如表5所示。
以前面确定的10个角色对日志材料进行编码统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中,符合前面10个角色定义的工作项共有286项(如表6所示)。以频次占比来看,大学生村官最主要的前五项工作是文员、问题发现者、联络员、组织者、政策宣讲员。承担得最多的前三项角色(文员、问题发现者、联络员)频次总和已经超过了大学生村官所有角色频次的6成。
如以各项角色的时间占比来看,大学生村官最主要的前五项工作依然是文员、问题发现者、联络员、组织者、政策宣讲员。承担得最多的前三项角色(文员、问题发现者、联络员)的工作时间已经超过了大学生村官所有角色工作时间的6成。
将表6、7与表2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排在最鼓励工作之尾的“文员”实际上是大学生村官干得最多的工作。而最受鼓励的“创业者”工作在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中毕竟是少数。问题发现者、组织/实施者角色既是较受鼓励的角色,也是实际担当较多的角色。
在承担这些角色的时候,大学生村官究竟干了什么,其工作内容有哪些?为此,我们按照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结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把大学生村官的日常工作按照以下6个内容进行统计:农民生活、办公文秘、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其他,得到表7。由于农村情况的复杂,农村精英的缺乏,大学生村官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从事有关农民生活、办公文秘的工作,花在农业生产、乡村治理方面的时间只有2成。
表4 江苏、山西、重庆鼓励的前五位大学生“村官”角色
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工作地点在哪里?我们按照室内、室外两种情况进行统计,在大学生村官的452项工作任务中,工作地点在办公室的(含村办和镇办)有336项,占了74%,而剩下的26%的工作项的地点则是在村民家里、田间地头或其他现场(见表8)。
按照是主动开展工作还是被动接受工作来看,我们发现,在488项工作中,只有74项工作内容是主动开展的,占比只有15%。这说明,大多数时候,大学生村官的主动性和智慧尚处于被抑制状态。
三、结论及关注点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调配、考核、培养必须获得可以信赖的来自于实际的数据支持。基于前面的描述性和统计性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的结论。
1.村官管理部门要从高度关注大学生村官创业转向重视“文员”角色能力、问题发现能力以及组织/实施能力的提升。大学生村官创业虽然为各地高调推动,但这不是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工作。各地首先应大力提升大学生村官的“文员”角色能力。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工作是“文员”工作,这与不少县镇干部也把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文员”使用有关。有不少学者可能对这一现象提出批评,但我们认为,这恰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切入点——大学生村官可利用建立文档、整理文档、数据收集、处理、核实资料等文员工作之机开展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情况、掌握基层情况,寻求与村民、与乡镇干部的共同话题,建立与他们的感情联系。各地在培养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时,应着力提升他们的文员工作能力。
为了使文员工作建立起真正有价值的材料而开展的“走访村民,了解民情、村情,收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等活动,如果缺乏问题发现的能力,就不可能有真知灼见,也不可能发现农民、农村、农业的真正需求。即使发现了需求、有了好的想法,如缺乏组织/实施能力,也就不可能组织民众将利于村里发展的想法付诸行动或组织应对紧急事件,不能有效推动工作,这既不利于建立与村民间的信任关系,也不能形成真正的工作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并提升大学生村官的问题发现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2.村官管理部门应给大学生“村官”适度的自己决定工作内容和方法的空间。其实,以大学生自身拥有的优势和能力来看,帮助创业其实是大学生村官能力的短板;从农村当前的需求来看,我们认为农村当前急需要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村民成长”等方面得到改善,而这些又恰恰是大学生村官的长项,也是大学生村官可以有所作为的方面,但这些工作已成为“被忽视的角落”或是“被遗忘的角落”。为什么我们的宣传材料中,关注如此之少呢?为什么实际的工作内容中,着力是如此之轻呢?我们认为,更多关注经济发展的政府工作思路,以及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着力点的过分指导,已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村官对农村问题的独立、深入思考及应对。如果能够适度引导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将有助于弥补一些政府关注不够的工作。
表5 村官日志记录的工作项数及工作时间
表6 基于村官日志的大学生实际工作角色及其分布
表7 基于村官日志的大学生实际工作角色及其分布
表8 基于村官日志的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内容及其分布
3.大学生“村官”举措应着力于成长而不是“贡献”。 就大学生“村官”的能力状况以及农村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的前两年,尚不能担当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但他们将在村官的经历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并在将来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村官关注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承担文员、问题发现者等角色,将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基层、了解农业、农村、农民,从而培养了解中国国情的新一代年轻人,这样的年轻人避免了从学校到学校、从学校到机关、从学校到企业的成长路径的轻薄感。这样的年轻人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更有可能制定更符合我国大农村背景的政策,采取更符合更广范围内利益和发展需求的举措。因此,大学生“村官”举措应采取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方式,使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期间“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切忌以招商引资、经济帮扶等作为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要考核内容。
1.[加]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著,方海萍译:《管理工作的本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江苏省如皋市委组织部编:《燃烧的青春——江苏省如皋市大学生“村官”日记选》,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年版。
3.大学生村官网,http://www.54cunguan.cn/sx/feng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