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再认识附56 例临床分析
2013-11-18徐嘉莉
徐嘉莉
(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615000)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以下简称FD)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是一类以小儿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早、喛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约占儿童消化不良的二分之一。国外20 世纪70 年代就将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临床诊断,国内80 年代后期才渐被认识。1999 年罗马Ⅱ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溃疡样型、运动障碍型和非特异型三型。2005 年罗马Ⅲ标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与上腹痛综合征两型,是目前最新标准。国外报道儿童青少年发病率为10% ~27%,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内有报道达23. 28%[1]。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功能性疾病,但因症状持续或反复长期出现,对患儿的生活和学习、心理造成影响,并进而可影响患儿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重者可引起营养不良,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现将我院3 年来诊治的FD 资料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56 例均来自2009 年6 月~2012 年6 月我院儿科消化专科门诊,男35 例,女31 例,男女比为1. 13:1,年龄8 ~15 岁,平均11. 4 岁。
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2]。即①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或脐周疼痛或不适、早饱、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至少2 个月,每周至少出现1 次。②症状加重与减轻与排便无关联;③除外器质性疾病。
3. 方法:所有病例均进行饮食管理,作到规律饮食,少进食刺激性大的食物如油炸、烧烤、过度辛辣食物等,避免使用非甾体类及胃肠反应大的药物。去除不良心理因素,矫治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然后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3 组进行治疗观察。第一组24 例以早饱、腹胀、呕吐、腹胀痛为主要表现,予吗丁啉治疗;第二组20 例以返酸、嗳气、腹痛、烧心为主要表现,使用奥美拉唑或雷尼替丁治疗;其中8 例HP 检测阳性,在使用制酸剂同时加抗HP 治疗;第三组为对照组,随机抽取12 例,予常乐康或促菌生治疗。
4. 疗效判断:所有病例均在治疗2 周后进行疗效判定。临床症状消矢、饮食恢复正常为痊愈;临床症状减轻,饮食正常为显效:症状无改善,食欲无好转为无效。
结 果
第一组有效率为95%,第二组有效率为95. 8%,第一、二组有效率达95. 5%。对照组第三组有效率为33. 3%。具体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讨 论
1.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理的再认识:FD 的发病机理尚不太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胃肠运动异常:目前胃肠运动异常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精神、神经和胃肠激素有关。具体表现在胃节律紊乱、胃排空延缓或胃窦运动降低、小肠运动障碍等方面。胃动素、胃泌素等胃肠激素能引起胃电节律加快,增强胃窦收缩,促进胃排空。对多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检测胃泌素、胃动素无明显降低,但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动素、胃泌素有明显减少[3]。有研究认为FD 患儿胃排空延迟可能有胃粘膜肥大细胞的密度增多及脱颗粒,提示与特异性的胃粘膜肥大细胞介质的释放有关[4]。王志华等[5]报道FD 患儿中66. 7% 有胃排空延迟。FD 患儿空腹状态下同时有十二指肠动力降低。潘彤彤等[6]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空腹ghrelin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可能存在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ghrelin 的异常,从而引起胃排空延迟。
(2)胃、十二指肠高敏感性:内脏超敏感性使胃及胃窦对扩张超敏,十二指肠对酸侵袭高敏感。万坚等通过水负荷试验时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外周内脏感觉传入中枢后,中枢在边缘系统以及颞叶、小脑、枕叶等脑区的加工、处理和调节存在异常。提示内脏感觉传导及内脏高敏感的中枢作用,导致内脏敏感性增加[7]。
(3)HP 胃炎:有认为HP 感染引起胃泌素释放和胃酸分泌,使胃局部神经功能和形态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胃感觉和运动异常[8]。但黄开宇等报道FD 患儿HP 阳性组与HP 阴性组总的症状积分比无显著性,但有HP 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儿童饱胀、食欲下降症状明显,而患儿症状严重程度及治疗转归与粘膜炎症程度无关[9],提示可能不同临床类型及不同临床表现HP 感染在发病中所起作用有不同。应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临床表现病人确定是否行根治HP 的治疗。
(4)心理因素和饮食习惯:胃肠道是机体内唯一由中枢神经、肠神经、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有感觉功能亦有运动功能,易受情绪、心理影响,导致大脑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而出现胃肠功能失调与动力障碍。目前认为精神心理因素是FD 的重要发病原因。研究表明长期饮食无规律,进食冷冻食品、含气饮料、产气食物等,容易对胃粘膜造成损伤,使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增高,研究表明,在青少年FD 各种致病因素中,负性社会心理因素为第一位[1],提示在诊治FD 患者,特别是青少年患者时,应详细了解家庭、学习、性格等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罗秋华等报道,使用抗焦虑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得到更好的改善[10]。
2.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对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患儿要详细的询问相关症状,了解喂养、进食习惯,性格情绪、生长环境等方面的情况。认真体格检查,查看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是否伴有贫血、营养不良等。并针对病人行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及精神性疾病。
辅助检查:包括三大常规、大便潜血、腹部B 超、上消化道内镜、胃肠影像学、胃肠动力、内分泌、代谢、肝肾功能等辅助检查。其中前三项为必作检查,其它检查项目据临床表现选择检查。
鉴别诊断:①以早饱、喛气、呕吐、腹胀痛为主要表现的病人要与胃食道返流、消化性溃疡相鉴别;②以腹胀、腹泻等为主要表现的病人注意与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肠易激综合征及可引起胃排空障碍的糖尿病、尿毒症等进行鉴别。
3.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根据目前对FD 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患儿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个性化综合治疗。FD 在临床上分型较难,但临床医生仍可根据患儿不同临床表现来进行相对区别治疗。抑酸剂能减少酸对胃肠的刺激,临床上对以返酸、腹痛等为主要表现者,使用抑酸剂可产生理想疗效,对有HP 感染的患儿应配合抗HP 的治疗;而以饱胀、返酸等为主要表现的病人多存在胃肠动力不足,则选择促胃肠动力药,调节胃肠运动。此组病例因据不同表现进行个性化治疗,疗效满意,较相关报道有效率高[11],值得临床借鉴。对照组使用微生态制剂以调节胃肠道内环境,从而调节胃肠运动及改善胃肠对酸的敏感性,但效果不理想。故微生态制剂在治疗FD 时不值得推荐。药物治疗中,胃肠粘膜护剂亦可有一定作用。而抗焦虑抑制剂,在患儿中应用安全性尚无定论,应慎用。仅用于症状严重,精神因素明显且一般治疗无效的患儿。药物治疗的疗程一般为2 ~4 周。除了药物治疗,FD 的一般治疗尤为重要,对确诊FD 的患儿要详细了解患儿家庭、学校可能导致FD 的心理、饮食习惯等因素。进行饮食管理,作到规律饮食,少进食刺激性大的食物如油炸、烧烤、过度辛辣食物等,避免使用非甾体类及胃肠反应大的药物。去除不良心理因素,矫治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对有明显心理障碍的患者,可请心理医生参与配合诊治。对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应重新诊断,调整治疗方案或延长治疗时间。
1 牟春笋,刘艳萍,王进.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4):212 - 214.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FD 诊断和治疗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2012,50(6):423 - 424.
3 梁锦雄,蒋丽蓉,郭秀东,等.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激素、胃动力学相互关系探讨[J].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11):677 - 679.
4 覃源,叶辉,何真.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粘膜肥大细胞与胃排空的关系[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3(19):1503 - 1505.
5 王志华,王玉水,赵久龄.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排空功能检测的意义[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7):511 - 512.
6 潘彤彤,徐彰,黄开宇,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血浆ghrelin 变化与胃排空关系[J]. 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0):935 - 937.
7 万坚,朱莉,周慧,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水负荷试验时大脑感知作用的fMRI 研究[J]. 胃肠病学杂志,2011,16(12):721 - 725.
8 刘文忠.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2):72 - 74.
9 黄开宇,卢华君,胡伟国,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J].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0):808 - 811.
10 罗秋华,孙学礼,邹天然,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 四川医学杂志,2008,29(7):847 - 849.
11 章家友.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45 例诊治体会[J]. 临床儿科杂志,2001,19(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