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的意义
2013-11-16徐志威张海燕李远媚欧琳华
徐志威 张海燕 李远媚 欧琳华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胆红素(TSB)代谢异常引起血中TSB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高,TSB易进入大脑,可能沉积于大脑形成胆红素脑病,轻则留下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如脑瘫、癫痫、听力及智力障碍等,重则导致死亡,所以本病需积极治疗[1],但其缺少特异的临床表现而不能早期诊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TSB水平升高可影响机体内多种组织器官功能[2]。为能早期发现TSB对脑损伤的程度,本研究通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早期血清NSE和TSB浓度的测定,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NSE和TSB浓度之间关系,利用NSE和TSB水平监测高胆红素血症的病情,评估预后和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根据《新生儿黄疸干预指南》为诊断标准[1],所有患儿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其中女60例,男40例;足月儿74例,早产儿26例;出生体质量(3.15±0.90)kg;出生日龄(4.5±1.5)d;排除脑部疾病、先天畸形、早产儿、ABO溶血症、G6PD缺乏症。入院时按TSB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高胆组45例(TSB 221~257 μmol/L):男21例,女24例;中度高胆组31例(TSB 257~342 μmol/L),男12例,女19例;重度高胆组24例(TSB≥342 μmol/L):男7例,女17例。选取同期生理性黄疸不明显(TSB<85 μmol/L)的足月顺产新生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4例,出生体质量(3.12±0.91)kg,出生日龄(4.6±1.5)d。两组在胎龄、性别及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采集静脉血2 mL,NSE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ROCHE ELECSYS 2010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按试剂盒说明要求由专人进行操作,正常值<15 ng/mL。TSB测定用DADE-RX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组NSE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高胆组NSE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B程度越严重,NSE水平越高。见表1。
表1 各组NSE、TSB水平比较(±s)
表1 各组NSE、TSB水平比较(±s)
组别 NSE(ng/ml) TSB(μmol/L)对照组(n=50) 14.2±3.5 69.2±12.1轻度高胆组(n=45) 19.5±4.6 235.1±18.1中度高胆组(n=31) 28.9±5.7 302.5±26.7重度高胆组(n=24) 34.1±8.6 365.2±15.1
3 结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TSB在体内积聚并导致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是新生儿期尤其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黄疸程度若超过正常生理水平时称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由于感染、溶血、缺氧、母乳及肝细胞对TSB排泄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引起并导致肝功能的损害;同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又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3-6]。目前研究所知未结合胆红素是一种两性分子,它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对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当体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超过正常水平时可以造成肝、脑等重要器官细胞功能损害。因此目前新生儿科医生高度重视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治疗。
高胆红素血症脑损害从可逆到不可逆逐渐发生,与血清、脑内TSB水平以及神经细胞暴露于一定浓度TSB下的时间相关。TSB对神经系统毒性作用更多的是比较轻微的表现形式,可发生在以往认为是比较安全的TSB水平,特别对于低出生体重和高危新生儿,而在TSB水平较高时不一定有脑损伤发生。因此仅以TSB作为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并不可靠[7-9]。NSE是主要存在于大脑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内[8],当神经元损伤或坏死,NSE从细胞内溢入脑脊液和血液。脑胶质细胞和其他神经组织中不含NSE,故NSE是检验脑内神经元损伤或坏死的客观指标[9-116]。经过多年研究已证实,多数有神经元损伤或坏死的疾病如脑炎、脑出血、脑外伤、脑梗死、缺血缺氧性脑病,均可出现血清NSE水平升高,作为对神经元损害和坏死程度的判定。
本研究中显示高胆红素血症组NSE、TS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高胆组NSE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B程度越严重,NSE水平越高。
综上所述,血液NSE水平变化对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程度的检测是可靠的,该方法简单、方便、准确度高,值得临床、尤其是在缺乏高水平实验室诊治的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应用。
[1]杜凤兰,陈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酶和总胆汁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7,6(22):766-767.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
[3]王冬菊,肖昕,肖小敏.黄疸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4):1108-1111.
[4]金晓秋,曲书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029-1031.
[5]袁传顺,陈吉庆,陆超,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及意义[J].海南医学,2009,20(7):4-7.
[6]赵志勇,徐玉华,吴奇中,等.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γ-谷氨酰转移酶含量变化及其关系[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7(3):192-194.
[7]王晓红.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0:71.
[8]刘秀翠,李红,孙若鹏.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4):147-148.
[9]刘辉,朱红岩,茆康卫,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华西医学,2009,24(11):2890-2892.
[10]陆巧英,滕懿群,石桂枝.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脑干诱发电位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09,11(6):844-845.
[11]王冬菊,肖昕,肖小敏.黄疸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4):11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