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3-11-16刘杰
刘杰
不稳定型心绞痛指患者处于急性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患者的病情可以迅速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1-3]。而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机能的下降,更易发生危险。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是由于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造成,而此时禁用溶栓治疗,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因此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6]。笔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标准。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80~89岁,平均(83.78±4.66)岁;病程1~3年,平均(2.12±0.34)年;类型:18例初发型,25例恶化型,2例自发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80~88岁,平均(82.55±3.24)岁;病程1~3年,平均(2.21±0.46)年;类型:17例初发型,24例恶化型,4例自发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经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无法控制。排除标准:伴有血压明显异常的患者;伴有心率明显过缓的患者;伴有重度传导阻滞的患者;伴有肝肾功能严重异常的患者;伴有内分泌严重异常的患者;伴有休克的患者;伴有重度感染的患者;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包括口服硝酸甘油,10~30 mg/d,口服美托洛尔12.5~50 mg/d,口服卡托普利37.5~75 mg/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诺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剂量为4000 U/12 h,疗程为5 d。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3级,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胸闷、胸痛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心绞痛2周内无发作,心电图检查ST段改善50%以上,T波恢复直立;有效:胸闷、胸痛等临床表现较治疗前明显缓解,心绞痛2周内偶有发生,心电图检查ST段改善50%以上,T波明显变浅或显双向;无效:胸闷、胸痛等临床表现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心绞痛2周内反复发作,ST段无改善,患者的疾病甚至较治疗前明显加重,部分严重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显效和有效之和计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45例患者中,显效12例,占26.67%,有效29例,占64.44%,无效4例,占8.89%,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45例患者中,显效9例,占20.00%,有效19例,占42.22%,无效17例,占37.78%,总有效率为62.2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脑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出血,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经治疗好转出院,有3例出现皮下淤血,自行吸收。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s)
出血时间(min)组别 血小板计数(×109)凝血酶原时间(s)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观察组(n=45) 142.56±35.45 147.45±33.78 >0.05 1.17±0.34 1.24±0.54 >0.05 12.45±4.56 13.23±4.98 >0.05对照组(n=45) 143.53±37.66 142.45±34.56 >0.05 1.21±0.24 1.51±0.76 >0.05 13.21±5.87 12.66±1.67 >0.0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分解出的一个片段,主要通过对普通肝素进行分解和纯化得到,具有抗凝效果稳定、抗凝效果强的特点[7-8];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以及凝血酶的生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出血并发症的概率也比较小[9-10]。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抗缺血和抗凝血酶。对于老年患者,低分子肝素对患者的血小板的影响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均比较小,更适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11]。老年患者即使肌酐等肾功能指标正常,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抗凝治疗出血风险增高[12];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增长,8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占住院人数的比例明显增多,对这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探讨[13]。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此次临床试验,低分子肝素对老年患者的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获益大于出血风险。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1]彭翠珍.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J].医学前沿,2011,1(17):77.
[2]王玉石,王玲,付涵.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4例临床诊治探索[J].医学前沿,2012,7(33):191-192.
[3]黄彩念,黄凯.常规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2):218-219.
[4]谷素洁,李春杰,崔哲.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谷素洁[J].中国医药指南,2010,10(5):103-104.
[5]唐艳红,李虎,赵劲波.灯盏花素加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31(10):103-104.
[6]刘巨华,刘俊,丁波东.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7):301-302.
[7]杨文献.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斯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2,30(12):301-302.
[8]朱瑞芳,乐胜,刘志红.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30(3):901-902.
[9]任路辉.二乌温阳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10]苏轮,李彬,孙沛.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20(9):96-98.
[11]郭建浩,陈若峰,周立尧,等.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5(12):210-212.
[12]李荷英.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39-40.
[13]崔银香.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