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百会、足三里和绝骨的卒中二级预防作用与机制研究
2013-11-16公维军张通
公维军 张通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有相当的比例伴有多种危险因素,是复发性脑卒中的高危个体,卒中二级预防工作迫在眉睫。卒中二级预防理念与中医“治未病”思想吻合[1]。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卒中易感自发高血压大鼠(SHRsp)40只,12周龄,雌雄各半。动物购自北京阜外医院实验动物中心。
1.2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鼠尾动脉血压测定仪(KN-210型,日本);自动生化分析仪(7060型,日本);佳能相机(IXUS750,日本);10%水合氯醛;多聚甲醛;清艾条。
1.3 实验方法
1.3.1 大鼠喂养 大鼠购入3 d后开始实验。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室温笼养,清洁级环境,明暗各12 h。高脂(由普通基础饲料配制而成,含10%猪油,2%胆固醇,0.2%胆盐)饮食,自由饮水。观察周期为10周。
1.3.2 卒中判定方法 Longa评分≥1分判定为卒中[2],记录每只大鼠卒中时间、次数;完成实验大鼠麻醉、灌注取脑。
1.3.3 大鼠麻醉方法 用10%水合氯醛3.0 mL/kg腹腔麻醉。
1.3.4 血脂测定 实验前后两次心脏取血4 m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G、TC、LDL-C及HDL-C。
1.3.5 血压测定 实验前后两次鼠尾动脉血压测定仪测定大鼠收缩压。
1.3.6 干预方法 治疗组大鼠首次卒中、病情稳定后开始艾灸百会、双侧足三里和绝骨,1次/d,5次/周,治疗至周期结束。
1.3.7 大鼠灌注方法 灌注时先用300 mL生理盐水(37 ℃)冲净血管内血液,待肝脏和角膜发白后灌注4 ℃、4%的多聚甲醛。先快后慢,30 min后待大鼠四肢及尾僵硬后开颅取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卒中大鼠取脑验证,全部存在脑内病灶,如图1。
2.2 两组大鼠10周再次卒中次数比较 10周后,治疗组大鼠再次卒中发生次数(包括多次卒中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9),见表1。
图1 大鼠梗死大脑半球外观
表1 两组大鼠再次卒中次数比较
2.3 两组大鼠观察前后收缩压比较 10周后,治疗组大鼠收缩压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见表2。
表2 两组大鼠观察前后收缩压比较(±s) mm Hg
表2 两组大鼠观察前后收缩压比较(±s) mm Hg
组别 观察前 观察后 P值治疗组(n=19) 234.79±10.20 237.89±9.54 0.010对照组(n=17) 238.41±9.68 249.94±9.28 0.000 P值 0.284 0.010
2.4 两组大鼠观察结束血脂比较 10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7,P=0.020),且高密度脂蛋白没有明显下降(P=0.018)。见表3、图2。
表3 两组大鼠观察结束血脂比较(±s) mmol/L
表3 两组大鼠观察结束血脂比较(±s) mmol/L
TC组别 TG LDL-C HDL-C观察前 观察后 观察前 观察后 观察前 观察后 观察前 观察后治疗组(n=19) 0.79±0.12 1.23±0.13 1.64±0.12 2.16±0.18 0.20±0.02 0.28±0.03 1.19±0.06 1.19±0.06对照组(n=17) 0.78±0.15 1.22±0.18 1.69±0.09 2.32±0.13 0.20±0.03 0.30±0.03 1.21±0.05 1.12±0.07 P值 0.653 0.983 0.185 0.017 0.818 0.020 0.331 0.018
图2 两组大鼠观察结束血脂比较
3 讨论
随着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卫生工作重心的前移,中医的“治未病”思想逐渐为国人乃至世界所接受。以经络为着眼点来研究、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逐渐被广大中医工作者重视[3]。针灸预防中风的临床工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机制研究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艾灸的内容更为丰富[4]。
本实验所用大鼠为北京阜外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所培育的自发高血压大鼠的一个亚系,是一个成型的卒中大鼠模型,相关生化等指标清晰[5]。
本研究所选用百会、足三里和绝骨是古今艾灸预防中风临床与研究中常用的经典穴位,取穴方便、中医理论基础牢靠[6-8]。足三里为多气多血胃经之合穴,灸足三里能化生水谷精微,会合自然界中的清气上行滋补于脑;再者,“合主逆气”,灸足三里,可引火下行,“胆随胃降”可调气机,降逆气,行气血,和阴阳,使“阳气复其位”。“髓会绝骨”,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故名髓海,故可灸绝骨以补髓充脑;绝骨乃“足三阳之大络”,能够起到联络足三阳经脉的作用,而振奋足三阳之阳气。再者,少阳主枢,关乎太阳、阳明之开合,调节枢机便能调节开合,调节开合便能调节升降出入。百会穴位居巅顶部,其深处即为脑之所在,且百会为督脉经穴,督脉又归属于脑,灸百会穴有醒神开窍的功效。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预防卒中复发可干预的重要危险因素[9]。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中国,血压升高,卒中风险更显著[10]。血压升高将会增加卒中复发风险,有效降压能够预防卒中复发[11-12]。同样,血脂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13]。血脂升高将会增加卒中复发风险,降脂能够预防卒中复发[14]。
本研究中,治疗组大鼠通过艾灸足三里、绝骨、百会明显减少卒中大鼠再次发生卒中的机会(P<0.05),且通过对比发现,治疗组大鼠收缩压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脂恶化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弱(P<0.05)。结果与卒中二级预防多中心临床研究相符,表明艾灸足三里、绝骨、百会预防卒中再发有效,这种预防作用可能来自对血压和血脂的控制。
[1]金阿宁.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文化研究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2):96-97.
[2]Longa E Z, Weistein P R, Carlson S, et al. 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niectomy in rats[J].Stroke,1989,20(1):84-91.
[3]王居易,王丽平.认识经络 调整经络 呵护经络--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核心[J].中国针灸,2011,31(4):329-332.
[4]邱 龙,周 爽,尤艳利. “治未病”思想在针灸预防中风中的运用及机理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8):100-102.
[5]王文,孙瑞成,王佩合,等. SHR、SHRsp 、WKy 三品系大鼠血液生化检查参数[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3,13(5):261-268.
[6]杜嘉,孙忠人,夏铭徽.古代针灸预防中风的处方规律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5):12-13.
[7]于本性,郭向军.近10 年艾灸疗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05,3(2):35-36.
[8]袁卫华,蔡圣朝.艾灸三里、绝骨对缺血性脑病干预的文献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8-9.
[9]Adams R J, Albers G, Alberts M J,et al. Update to the AHA/ASA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 Stroke,2008,39(5):1647-1652.
[10]周北凡.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作用特点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58-61.
[11]Kernan W N, Viscoli C M, Brass L M,et al. The stroke prognosis instrument II (SPI-II):A clinical prediction instrument for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a and nondisabling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0,31(2):456-462.
[12]Diener H C, Sacco R, Yusuf S,et al. Rationale, design and baseline data o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wo antithrombotic regimens (a fixed-dose combination of extendedrelease dipyridamole plus ASA with clopidogrel) and telmisartan versu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strokes: the Prevention Regimen for Effectively Avoiding Second Strokes Trial (PRoFESS)[J].Cerebrovasc Dis,2007,23(5-6): 368-380.
[13]Furie K L, Kasner S E, Adams R J,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1,42(1):227-276.
[14]Amarenco P, Bogousslavsky J, Callahan A, et al. High-dose atorvastatin afte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 N Engl J Med,2006,355(6):549-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