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者的话

2013-11-16

郭沫若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全集郭沫若传统

这一期我们向读者推荐下列几组文章:

佚文解读

《郭沫若全集》三十八卷外,尚有大量佚文散见于建国前后的报刊杂志。对这些佚文加以搜集整理,必将推动郭沫若研究的深入。郭沫若纪念馆正积极、扎实地进行这一工作。本期刊登三篇不同性质的佚文,以飨读者。今后还将继续刊发,切盼热心这方面工作的研究者、读者也予以大力支持。

《关于〈郭沫若全集〉的考察》

文章从“全与不全”“需要一个编辑体例”“‘集外’文与‘集内’文”“拆分与新编”四个方面回答了读者对《全集》的批评,论证了《全集》的得失,并提出以后再编《全集》的建议,意见颇为中肯,值得重视。

同时代人

郭沫若长达60多年的文艺生活,学术工作,政治经历……,地域之广,人缘之多,在现代作家、学者中屈指可数,他所留下的遗产丰富多彩,本期发表的二篇文章,分别介绍,论述了他和著名画家李可染和老舍先生的交往及友谊,从中可看出他们的高尚情操!值得一读。

传统文化研究

杨胜宽教授的《关于郭沫若对吕不韦的评价问题》,论证了郭沫若坪价历史人物并非取决于“刺世”的政治动机,而是一贯学术思想和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必然反映;谢金良先生的《郭沫若易学研究的主要特色》,归纳了郭沫若易学研究“祛魅、还原、创新、臆测”四大特征的开创性的意义和广泛影响。王宁《申论十二辰为十二月》从学术上对郭沫若《释支干》一书中对十二辰相关论述的梳理、辩证,提出不同看法,言之成理,三篇文章均有独到见解,可启发我们进一步研究,也有助于百家争鸣。

史学方法研究

翟清福的《试论〈甲申三百年祭〉的史学方法》,明确指出观点确定后方法也极端重要。郭沫若史将宏观与微观结合,充分挖掘正史与野史的材料,将历史与现实比照,以文学与史学相渗透的方法写成了影响深远的《甲申三百年祭》;徐明波的《从传统金石学走向科学考古学——郭沫若甲骨文、青铜器研究中考古学方法的应用》是专门从研究方法入手,研究并阐述郭沫若如何从传统方法走向科学方法,并使传统方法与科学方法相互结合,从而创造了自己的考古方法,值得我们参考。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响应党中央关于改进文风的号召,本刊也积极响应,盼望作者所赐稿件,尽量少发空论,把文章写得扎实些,再扎实些!短些,短些,再精些!

编 者

二○一三年二月

猜你喜欢

全集郭沫若传统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对话”小伙伴老舍
郭沫若致郁文的信
郭沫若佚诗一首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少年力斗传统
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
会告密的闹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