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BC理论的心理干预对护理人员艾滋病反歧视的影响

2013-11-15王秀全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松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长春132101

吉林医学 2013年31期
关键词:艾滋艾滋病态度

马 娜,王秀全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松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2101)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广泛传播,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早已突破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已经引起了个人、社会、国家的广泛反应,态度也从同情、照顾发展到沉默、拒绝、恐惧、愤怒乃至暴力。据调查,在导致AIDS的广泛流行的行为因素中,他人的羞辱和歧视是一个重要因素[1]。研究表明,社会对HIV感染者或者艾滋患者的歧视普遍存在,其中卫生保健领域名列榜首[2]。“知-信-行”理论指出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行为,要改变行为必须首先转变态度,态度的转变势必会影响今后的行为[3]。为降低护理人员对艾滋患者的歧视,本研究依据ABC理论对临床护士进行AIDS反歧视心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吉林2所综合性医院的132名护士作为本项课题的干预对象,纳入标准是:①工作在临床一线;②护龄在2~35年之间;③之前及本次研究期间未涉及与本研究相关的学习、培训及研究。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干预前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调查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发放问卷,并现场回收,发现缺项、漏项及不合格之处及时纠正。此问卷是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自行设计,并根据预调查结果修订而成。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相关态度和行为四部分,重测信度系数为0.83,内部一致性Cronbach′s系数为0.85。

1.2.2 干预方法:ABC观点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林恩·克拉克提出的揭示认知、情绪和行为机制的理论[4]。在ABC理论中,A(Activating events)指诱发性事件,B(Beliefs)指个体在体验诱发事件后,由于自身的经验和认知结构、知识结构等背景而产生的信念,即本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Consequences)是指在这一事件情境下,个体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即情绪和行为反应。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信念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直接原因。

基于艾滋病歧视的复杂性,研究者在基线调查基础上,组建专家培训团队,依据ABC理论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降低艾滋歧视的心理干预,具体方法为: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相关信息、帮助建立应对技巧、提供咨询、促进其产生同情心,同时,针对与护理相关的艾滋歧视的九种形式及歧视后果、干预对象的治疗新进展,帮助护理人员培养应对技巧。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知识系统宣教的同时,每所医院进行为期5 d的ABC理论干预,2 h/d,共10 h,干预过程中不断进行例证、反馈与交流,其后每周进行一次ABC理论交流会,共4次,探讨本周的干预问题记录及解决问题过程,并由研究者给予指导帮助。在培训期间,专家组实行24 h值班制度,密切沟通培训信息。

1.2.3 统计学方法: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数据录入完成并进行逻辑纠错后,将数据转为SPSS数据库,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配对设计的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干预前发放问卷146份,收回问卷141份,按缺项<5%的原则剔除不合格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为97.87%;干预后再次对上述人员发放问卷146份,收回问卷145份,有效问卷137份,有效回收率为94.48%;干预前后问卷均完整有效者共计132人,占90.41%。

2.1 干预对象基本情况:本研究调查护理人员132人,均为女性,年龄为20~45岁,平均32.48±12.15岁;护龄为2~35年,以2~6年者为多,占45.5%;学历集中在大专,占65.2%;既往护理过艾滋病患者的护士共62人,其中护理超过20名患者的10人,占7.6%。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护士的基本情况

2.2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的比较。

2.2.1 三项总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

表2 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

项目 培训前 培训后 t值 P值50.09±3.83 61.04±4.88 17.225 <0.001态度 45.68±3.56 56.34±5.61 15.743 <0.001行为知识34.47±2.89 35.09±2.80 4.712 <0.001

由表2可见,干预前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50.09、45.68、34.47,干预后平均得分分别为61.04、56.34、35.09,比较干预前后各项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得分高于干预前得分。

2.2.2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比较:艾滋病相关知识包括现状知识、基础知识、传播途径,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比较: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艾滋病现状知识、基础知识、传播途径等知识都有所增加。干预后与干预前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干预后得分高于干预前得分。

表3 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比较()

表3 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比较()

项目 培训前 培训后 t值 P值10.74±1.10 12.73±1.53 9.937 <0.001基础知识 16.61±1.69 20.13±3.80 9.731 <0.001传播途径现状知识21.13±2.97 25.49±1.40 10.921 <0.001

2.2.3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比较:艾滋病相关态度包括一般态度和医疗态度,干预前后得分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态度总分比较()

表4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态度总分比较()

项目 培训前 培训后 t值 P值15.99±2.13 19.55±2.49 12.127 <0.001医疗态度一般态度27.79±3.15 36.42±4.05 12.903 <0.001

由表4可见,一般态度和医疗态度在干预后的得分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干预后得分高于干预前得分。

2.3 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对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总得分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均不呈正态分布(P<0.05),故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

2.3.1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5。

表5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性

由表5可知,干预前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呈正相关(r=0.578,P<0.001),与行为得分正相关(r=0.401,P<0.001);干预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199,P<0.001)。

2.3.2 不同学历、护龄、艾滋病护理经验与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的相关性: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护理人员不同学历与干预前后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护龄与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的相关系数为0.219(P<0.05),其他均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护理艾滋患者经验与干预前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干预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均存在正相关(P<0.05)。

表6 学历、护龄、艾滋病护理经验与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性

3 讨论

研究表明,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普遍存在,其中卫生保健领域名列榜首[2]。医疗机构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位置举足轻重,然而艾滋病患者感到在医院最容易受到伤害,医务人员的态度对他们病情的影响远远大于他们实际得到的治疗[5]。Lau等研究显示对艾滋病患者歧视态度与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关[6-8],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越高,对艾滋病的负向态度越低。因此,护理人员掌握全面系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在艾滋病反歧视干预中非常重要。

3.1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干预效果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艾滋病现状知识、基础知识和传播途径得分均较干预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证明本研究干预措施有效。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正确了解和掌握,这一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9-10]。调查得分越高,说明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好,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就越轻。但仍有部分护理人员在某些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如“蚊虫叮咬”、“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盘子、叉子或杯子”、“与艾滋病患者一起工作”、“与艾滋病患者一起游泳”、“接吻”等这些也可传播HIV,说明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全面和系统,这与严延生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1]。

3.2 护士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态度情况及干预效果分析:本研究所采用的干预方法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融入了情感成分。再实施干预方案时,研究者依据ABC理论,采用角色转变、换位思考的方法,开展“假如我是艾滋病患者”的小组讨论等,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艾滋病患者因众多不可控因素感染HIV的不幸(即改变护士对艾滋病患者歧视的诱发因素),激发护理人员对其产生的同情心,拉近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愿,改变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最终达到减轻歧视的目的。

护理人员艾滋病一般态度得分、医疗态度得分、相关态度总分在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得分越高,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歧视程度越轻。本调查中,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仍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因其感染途径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态度得分属于中等,处于中等歧视水平,这与Siobhan等的研究相类似[12-13]。

3.3 干预前后艾滋病职业行为及效果分析:由表4可知,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行为得分从干预前的34.47±2.89提高到干预后的35.09±2.80,得分越高,说明对待艾滋患者和感染者的歧视程度越轻,工作中职业行为越标准化。

以上结果说明,虽然护理人员已经掌握相关的防护知识,但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对自身防护的重视程度仍不高,往往因为怕麻烦而延续既往形成的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从而增加了职业暴露发生的可能性。林日平等将我国护士对艾滋病知晓情况总结为“二高三低”,其中“一低”就是对AIDS防护行为掌握程度低[14]。

3.4 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相关性分析:由表5可知,培训前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总得分与态度总得分呈正相关(r=0.578,P <0.001),与行为总得分正相关(r=0.401,P <0.001);培训后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199,P<0.05)。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越高,护理行为和态度得分越高,工作中艾滋歧视现象越轻。可见护士知识得分越高,对艾滋病的态度越趋于正向。提高护士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改变护士对艾滋病的态度是有帮助的。

由表6可知,护理人员不同学历与培训前后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护龄与培训后艾滋病知识的相关系数为r=0.219(P<0.05),其他均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说明可能护龄越长,护士必然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自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护理经验与培训前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相关系数为r=0.199(P<0.05),与培训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相关系数为r=0.315(P<0.05)、艾滋病相关态度相关系数为r=0.240(P<0.05),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有过艾滋病患者护理经验的护士,艾滋歧视水平低,证明了培训过程中护士和艾滋病患者保持接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艾滋病患者护理经验与培训后的艾滋病执业行为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197(P<0.05)。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护理经验相对丰富者,行为虽有所改变,但改变程度不理想,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对其进一步强化培训。

4 小结

基于ABC理论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艾滋相关知识水平,转变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规范了护理行为,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护理人员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值得在医疗机构艾滋反歧视进行拓展和推广。

[1]陈永聪,陈 莹,王学良,等.AIDS相关羞辱与歧视的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6):477.

[2]张丽坪,徐 鹏,吕 繁.我国艾滋病相关歧视现状研究及策略建议[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5):606.

[3]贾伟廉.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4-85.

[4]张 帆,陶艳玲,吴文娜,等.ABC情绪管理训练对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4,4(6):36.

[5]BEEDHAM,WILSON -BARNETTY.HIV and AIDS care:consumers′views on needs and services[J].J AdsNurs,1995,22(4):677.

[6]张 燕,绳 宇.医护专业学生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歧视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075.

[7]Lau JT,Tsui HY,Chan K.Reducing discriminatory attitudes toward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in Hong Kong:an intervention study using an integrated knowledge-based PLWHA participation and cognitive approach[J].AIDS care,2005,17(1):85.

[8]Lau JTF,Tsui HY.Discriminatory attitudes towards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and associated factors: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in the Chinese general population[J].Sex Transm Infect,2005,81(2):113.

[9]张爱华,王兆丽.泰安市医务工作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J].疾病监测,2007,22(1):25.

[10]汪婷梅,黄运珠,叶晟,等.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及职业防护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4):405.

[11]严延生,陈 柯,顾芊芊,等.福建地区大学生及医务人员艾滋病的KAB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0,6(9):856.

[12]陈明莲,李秀兰,周淑敏.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对PLHIV的认识程度和棘手态度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7.

[13]Siobhan S,Abbey H.HIV-positive patients′experiences of stigma during hospitalization[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Nurses in AIDS Care,2001,12(6):68.

[14]林日平,刘 英,林 雯.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36.

猜你喜欢

艾滋艾滋病态度
昆明地区艾滋初治病例感染、免疫及耐药情况调查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怕什么落魄潦倒和“艾滋”,多亏了他那一再逃避和背叛的爱情
从消除麻疹到力控艾滋 自主创新打造健康广西——记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卓家同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