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开、阖、枢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013-11-14薛海滨

河北中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阴三阳潜藏遗尿

薛海滨

(华北石油辛集矿区医院中医科,河北 辛集 052360)

1 开、阖、枢的理解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明和厥阴2个概念引入后形成三阴三阳,而三阴三阳是中医理论建立的基础。开、阖、枢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愿闻三阴……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开、阖、枢是三阴三阳工作的机制,三者缺一不可[1]。开、阖、枢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生命存在的根本。笔者立足气一元论来理解开、阖、枢理论,人体的本为真一之气,为阴阴互抱的阴阳合体,即元气,阴阳不可分[2]。有人把它比喻成如油入面中,混为一体。但阴阳两者的关系不是绝对的阴阳平衡,而是阳主阴从[3-4]。而这个升降出入是以阳气的升降出入来表达的,“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不可分,但我们能看到的是阳气的升降出入。

三阳为阳气生发的过程,三阴为阳气收藏的过程。太阳开就是阳上升的过程,可理解为春天到夏天的过程,阳气上升又不能无限上升,上升到一个极点就是阳明,因两阳阖明为阳明,阳气最旺的时候为阳明,阳明主阖,正常阳明阖时太阴开,阳气开始潜藏,表现出来的阳气开始减少。而中间转换的这个枢就是少阳。枢非常重要,枢机不利,阳明不能正常阖,太阴不能正常开。随着太阴开的过程,阳气潜藏于土下水中,阳气全部潜藏时,我们看到的阳气最少,表现的阴气最重,这时两阴交尽为厥阴。如果厥阴主阖功能障碍,那么阳气就不能很好的潜藏,就会出现寒热错杂的病证,阳气潜藏的好,则厥阴阖的好,接下来就是开到太阳。而这个阴转阳的枢就是少阴。故少阴病时枢转不利,阴不转阳,出现极阴极寒之证,主方为四逆汤。与阳明极热证正好相反,而不与同为枢的少阳病相反。

立足于气一元论,六气就是一气的变现。因为三阴三阳的开、阖、枢使我们看到的气不一样而已,图1、2、3中横线可理解为表里的分界线,或地平线,上面是我们眼睛能看到的部分,竖线可理解为生命体包括人的元气,或者叫元阳。如果显露一半,潜藏一半,那么我们眼睛只能看到一半显现的阳气,如同自然界的春秋两季,不冷不热,如图1。如果阳气大部分潜藏,如图2,阳气显露很少,如自然界的冬天,图3大部分阳气显现,如夏天。这些都是正常的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是病态,病态是指三阴三阳不能有序的开、阖、枢,气机升降出入出现紊乱。而治疗疾病就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使人体恢复正常的开、阖、枢。

太阳被郁闭,不能正常的开,则出现无汗、身痛等表现;太阳开的太过则表现为汗出不止,恶风。所以治太阳病要用汗法。阳明阖的不好,会出现发热、大汗出、口渴等表现,为白虎汤证;如阖的太过,则成阳明腑实,为承气汤证。少阳枢机不利为小柴胡汤证。太阴不开则水谷不能运化,表现为腹满而吐食不下;太阴开太过则表现为下利,便溏。厥阴阖不足,开不到太阳,则出现郁热的表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阖的太过则出现不欲食,下利。少阴枢转不利则阴不转阳,出现四逆汤证,或阳根不固,真阳外飘,成格阳或戴阳证。

2 开、阖、枢的应用

2.1 例1 胡某,男,76岁。2011-11-17就诊。患者1周前不明原因出现右胁痛,3 d前行局部放血疗法治疗1次,当时明显缓解,12 h后又出现剧烈疼痛,查B超示:胆囊炎。予消炎利胆片等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4 d仍不缓解,求诊于中医。刻诊:右胁痛如刀割,时轻时重,痛时汗出,局部不红不肿,墨菲征阳性,右下胁也有明显压痛。伴心烦,寐不安,不欲食,口不干,口不苦,大便正常,舌淡黯苔薄白,脉缓,右寸浮。考虑患者右胁疼痛,病在少阳,为少阳枢机不利,同时伴有太阴开机失常及阳明不降,遂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药物组成:柴胡20 g,桂枝10 g,干姜10 g,天花粉10 g,牡蛎20 g,黄芩10 g,甘草10 g,三棱10 g,莪术1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柴胡和少阳,桂枝开太阳,干姜、炙甘草开太阴,天花粉阖阳明,以恢复人体正常的开、阖、枢,使其气机能正常地升降出入,药后患者当日即疼痛减轻,3 d后加白芍药、延胡索、浙贝母,再用6剂,疼痛完全消失,病愈。

2.2 例2 李某,男,9岁。2012-03-12就诊。主诉:遗尿,每2~3 d必遗尿1次,有梦,患儿母亲述睡中多翻身,但患儿本人并无不适,嘻笑玩耍正常,学习成绩优秀,食欲不佳,反复口腔溃疡,口不干,很少主动要求饮水,不畏寒,出汗正常。舌淡嫩略胖苔薄白,舌尖红星点,脉细而躁。考虑患儿病在三阴,元气不足。虽主症遗尿为太阳主开失司,膀胱气化失常,但本在三阴,厥阴失阖,太阳不能正常开,真阳上飘;少阴枢转不利,阴不转阳,影响厥阴阖和太阳开;太阴不开则水谷不运。治以恢复三阴的开、阖、枢为主,予真武汤加味。药物组成:制附子15 g,白术20 g,茯苓30 g,赤芍药10 g,生姜10片,黄柏20 g,砂仁10 g,炙甘草15 g,酸枣仁20 g,远志10 g,淫羊藿10 g,补骨脂10 g,枸杞子10 g,菟丝子10 g。日1剂,水煎2 h取汁300 mL,分早、中、晚3次服。服用3剂后口腔溃疡即愈,未见遗尿,再用6剂后停药,随访1个月,治疗后未再遗尿。

[1] 刘力红.思考中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6.

[2] 吕英.《伤寒论》四逆汤方名分析及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7):1343-1344.

[3] 卢崇汉,李可,吴荣祖,等.扶阳论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6.

[4] 刘力红,孙永章.扶阳论坛3[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68-169.

猜你喜欢

阴三阳潜藏遗尿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思维模型的基本特征※
从温、补、清三法论治小儿遗尿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思维模式溯源
《内经》《难经》 “三阴” “三阳” 的指代和含义研究*
热门还是热闹?4月加州鲈见涨,但下半年行情潜藏危机
Mother's hands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影 子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