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腹胀因素分析及护理

2013-11-14李艳梅

河北中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胆管炎胃肠功能胆道

李艳梅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肝胆外科,河北 唐山 063000)

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setype,ACST)又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由结石、蛔虫、肿瘤或狭窄等原因所造成的胆道完全梗阻和急性化脓性炎症所致,主要症状是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加上休克和神经症状,即五联征,是胆道外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是胆道感染中最严重的类型,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凶险、病死率高的特点[1]。一旦确诊需急诊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较多,如术后通气延迟、腹胀不适等。为研究ACST术后腹胀产生的临床因素以及相应护理对策,笔者选择了我院肝胆外科2009-08—2010-12行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和中西医结合的细心护理,预后效果满意并康复出院,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1983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提出的重症急性胆管炎诊断标准[2],经B超、CT证实为ACST,均有手术指征。

1.2 一般资料 全部112例均为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92岁,平均(63.5±3.5)岁;胆总管结石44例,肝内外胆管结石6例,胆总管下端肿瘤梗阻10例;既往胆道手术病史16例。对照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37~91岁,平均(62.5±3.7)岁;胆总管结石3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5例,胆总管下端肿瘤梗阻8例;既往胆道手术病史1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腹胀因素分析 通过临床观察,将ACST患者术后腹胀的发生因素按照围手术期阶段不同分为术前、术中、术后,具体如下。

1.3.1 术前因素 由于ACST发病急、病情重,多采用急症手术,致使患者手术前的肠道准备工作不充分,有的患者在术前8 h内仍有进食,导致胃肠道内食物残留,易导致腹胀。

1.3.2 术中因素

1.3.2.1 手术刺激 脏器受外界刺激后引起反射性的胃肠平滑肌和血管痉挛,离断、结扎组织血管以及局部出血渗血,都会造成微循环障碍和淤血停留,其结果造成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肠麻痹。

1.3.2.2 麻醉 麻醉药物使肠管暂时性麻痹,表现为肠蠕动减弱或消失,使过多气体集聚肠腔不能从肛门排出,出现术后肛门排气、排便功能障碍。

1.3.2.3 术后因素 术后患者卧床主动活动少,导致胃肠道内长时间存在过量气体,增加了腹胀的发生。术后镇痛药物可使代谢缓慢,影响肠功能,如术后使用镇痛泵,由于镇痛泵使用的镇痛药是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抑制肠蠕动[3]。由于术后禁食或者呕吐,导致营养物质补充不足引起电解质紊乱,血钾降低引起腹胀。术后过早进食或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造成胃不适应而加重胃壁水肿引起腹胀。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按腹部手术常规进行护理,患者回病房后给予平卧位,神志清楚后给予半卧位。24 h连续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的变化,保证各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静脉输液通畅,记录24 h出入量,注意口腔、皮肤的护理等。

1.4.2 治疗组 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并加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

1.4.2.1 足部按摩 术后当日开始,采取向心性全足按摩,由脚趾端向上依次按摩脚底、脚内侧、脚外侧、脚背,力度大小均匀,每次20~30 min,每日2次,连续3 d。人体是个全息胚,我们对全足的按摩能激发经气,产生一种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反射活动调节机体各器官、组织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达到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目的。

1.4.2.2 穴位注射 在足三里处穴位注射维生素B1,既有经络调理作用,又有药物作用。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中医理论,经络是沟通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通路,在体表和脏腑之间互相联系[4]。本病病位在脾、胃,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胃与脾相表里,故能理脾胃,调中气,通调经络气血,扶正培元,对胃肠等器官具有重要的调理作用。

1.4.2.3 及早下床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以使腹腔内容物因重力而产生部分自然排列的效果,腹腔内脏器的移动可以使部分脏器之间轻微的膜状粘连产生延伸、变薄,甚至分离,同时,这种脏器的移动还有刺激胃肠蠕动的效果[5]。及早下床可防止肠道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可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的愈合。一般术后8 h即能够进行翻身,并每2 h翻身1次,视病情鼓励患者在24~48 h下床进行简单的活动,并随时间加大活动量、复杂运动方式,逐渐延长活动时间。

1.4.2.4 心理护理 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对人体有不同影响,手术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故我们应积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其积极因素,以取得合作。

1.4.2.5 饮食护理 患者术前、术后宜进食柔软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进甜腻高脂肪的饮食,应进一些含钾的食物。一般患者术后24 h即可进食以粥类为主的食物,一般先从水、米汤等低脂流食开始,少量多次温服,从50 mL到100 mL逐渐增量,从而刺激胃肠道顺应性蠕动,也避免了肠腔内的胀气,这是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腹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及肛门排气时间等。

2 结 果

2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腹胀、术后并发症及排气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2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腹胀、术后并发症及排气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1可见,治疗组的住院天数、术后腹胀、术后并发症及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 论

ACST发病急,病情重,多需急症手术治疗,其术后并发症较多,腹胀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腹胀是术后胃肠道功能抑制的一种反应,属中医学胃脘痛、腹痛、胁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术后由于气滞、血瘀、热结、寒凝等原因,造成胃肠气机不利,腑气不通,气滞于中,清气不得上升,浊气不得下降,上下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生腹胀、腹痛等一系列症状。目前,西医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尚缺乏有效方法,还只是等待胃肠功能的自主恢复。由于临床上严重腹胀会导致膈肌上升,直接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同时也会使下腔静脉受压回流受阻,连带发生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临床护理消除腹胀、恢复胃肠功能十分必要。我们在西医治疗的基础加以中西医结合护理使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缩短,腹胀发生率低,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例数减少,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术后消除腹胀,尽快恢复胃肠功能的有效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石景森,王炳煌.外科黄疸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45-253.

[2] 黄志强.肝胆管结石专题讨论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83,21(6):373.

[3] 谢子宁.高龄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4):46-47.

[4] 张红伟,杨志远.内关穴位注射解除阑尾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J].护理学杂志,1997,12(5):292.

[5] 胡雪芹,臧文义,白晓峰,等.术后套餐预防腹部外科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531-1532.

猜你喜欢

胆管炎胃肠功能胆道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胆管炎的临床观察
结石性急性胆管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