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013-11-12姜思哲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解决途径大学生

姜思哲

摘要: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而且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不断拓展服务的领域,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时效性,推进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更顺利持久地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118-02

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及意义

我们国家自从20世纪推出“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高校的大学生一直就是这项行动的主要力量。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青年志愿者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这支新崛起的队伍在社会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可以说,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宏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秉承“爱心奉献社会,真情暖人间”的志愿服务理念,对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动中,能够更加清晰地看清自我,了解社会。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工作,对于加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工作的创造性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加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与社会融为一体。

从高校自身来考虑,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促进高校之间的联系,打破学校之间的界限,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更好地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高校大学生实践锻炼的工作空间和服务内容,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增加它的实效性。同时,大学生在社会上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奉献自己爱心的同时,也为所在高校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能够立体地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活动的层次较低,针对性不强

高校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时,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层次较低。例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为年纪大的人表演节目,义务献血,为贫困的社区捐款捐物,给闭塞落后的学校支教,高校之间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几乎是雷同的,并没有做到与学校的办学特点相结合,没有做到与学校的自身优势相结合,并没有做到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特长和优势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这就导致了活动从本质上缺失了它应该具有的内涵。

(二)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者没有树立正确的认识

在高校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大多是大一、大二学生,他们对社会还没有独立、正确的认识,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工作能力也并不是很强。当通过大学生活的锻炼和实践学习以后,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多数学生都掌握了一定工作技巧与处世方式,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意识,为了发展自身的素质,他们许多人都不愿意留在这个组织,这自然而然就造成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与最初的创建目的相去甚远。

(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个体自觉性不强

自从我国高校引入志愿服务活动这项内容到现在,仍然没有形成大学生自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氛围,而是依靠高校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的力量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者通过学校来组织活动,大部分成员是听从领导者的安排来进行相应的工作,只是消极地被动接受,而没有形成主动地去承担。随着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者年龄的增长,强制性的量化考核和功利性的诱惑逐渐失去所承载的功能,大学生志愿服务就流于形式,失去了凝聚力。

(四)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

目前,我们志愿服务活动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在服务过程中,活动的开展缺乏管理、指导和监督,导致志愿服务的效果不理想,存在有需要开展服务就召集志愿者,活动结束就解散的情况,而后续的志愿活动经验总结等也就往往流于形式。因为没有合理保障机制,相关的部门没有做好协调工作,很多志愿服务组织都没有得到可靠的资金保障,也没有得到大多数高校应有的重视,使得很多本应该顺利开展的活动都被搁置下来。

(五)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没有进行统一培训

高校的志愿服务者的招募一般都通过学生推荐的方式,使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一般都没有经过志愿者的相关服务经验、服务程序、服务技能、服务标准等的培训。某些高校的相应部门也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对志愿服务队伍进行考察的时候只不过是走一个形式,这就导致开展活动的时候一般都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

三、改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措施

(一)完善高校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机制

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管理部门在选拔、培训的过程中,就应该引入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志愿者加入前期,要把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的具体情况、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传达清楚,本着自愿的原则,能够让每一个志愿者都能通过志愿服务这个平台来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对加入者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分配给每一个加入的志愿者以后具体从事哪个方面的工作,做到逐渐可以使加入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根据学校下派的具体任务或通过社会调研需要的任务独自进行合理的分配,做到由志愿者自己管理自己所在的组织。不仅仅这样,我们还应该针对志愿者引入相应的培训机制。这里说志愿者组织引入相应的培训机构是指能够建立为加入的志愿者提供工作培训的机构。无论是普通的志愿者还是志愿者服务活动部门的领导者,都应该注重自身对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岗前培训,了解这一组织的具体情况和工作的性质、方向,确定自己以后工作的内容。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为社会、为学校提供的付出均是以服务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要完成这一活动就要求志愿者有很强的服务与交流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志愿者组织应该根据每一个成员的不同特点提供给他们相应的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措施。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我国高校当中一般存在志愿者协会和服务者协会。针对这一情况,可以由学校的相关部门出面,尽量把多个组织合并为一个部门,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学校管理,也可以做大做强,集中力量围绕某个与本学校的优势专业相关联的方面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出本学校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更好地与社会联系,发挥自己的专长,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就克服了一所高校里社团每年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几乎都是类似的,不仅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而且也没有什么特色,都是一些重复的活动。

(三)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保障

针对目前某些高校中存在的志愿服务活动资金不足而导致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下去的问题,其应该从规章制度、资金支持、社会协同等方面加强保障,确保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都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各项活动都有充足的活动经费支持。可见,社会上为大学生建立一个特殊基金是十分必要的。这项特殊基金可以采取政府补贴、社会赞助、学校支持等多种途径,这可以促使高校为本校的志愿者优化出活动的项目。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向学校递交活动申请,学校了解活动内容以后可以给予经费支持,这也为学校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口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每年应该拨给各高校一定的用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这样就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志愿活动组织也应该通过与企业进行沟通,争取得到企业的支持。这也是锻炼志愿者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争取利用更好的项目来取得与企业更好的合作,进而减少对学校财政的依赖。

(四)进一步落实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

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适当的激励是很重要的。即使志愿者在最开始参与并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并没有要求被表彰,但是我们却一定要大力弘扬宣传这种志愿的精神,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志愿者个人的表彰,更使它能够通过这个跳板来为社会树立起一种志愿的精神。可以说,在一个志愿精神不太丰富、志愿服务并不普遍、人们的志愿服务意识并不十分“纯粹”的情况下,大力表彰志愿服务对唤起社会良知、促进人们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也是必要的。高校可以根据每次参加志愿活动的志愿者的表现而采取相应的表彰,可以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明确的规定,把志愿服务和学生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学生的专业发展生涯与设计结合起来,根据相关的服务管理规定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登记和考评,进而把志愿服务意识和行动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这可以极大地促进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而且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层次较低,针对性不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者没有树立对这一活动正确的认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个体自觉性不强,还需依靠高校来进行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进而提出了“完善高校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保障;进一步落实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措施,对保证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更加顺利持久地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顾一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德育教育新途径[J],今日财富,2008,(16)

[2]田丽娜,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猜你喜欢

解决途径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