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2013-11-12张丽楠隋俊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实践

张丽楠 隋俊

摘要: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研究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解决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问题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该角度出发,以大学本科四年制学习过程为例,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思路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109-02

一、本科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中现存问题分析

近年来,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观念逐渐普及,各高校开展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活动有了长足进步,但通过调查发现,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生涯规划理论研究薄弱,实施中以模仿效仿为主

目前,各国高校对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的重要因素缺少本土性的理论探索和研究,从而影响了生涯咨询活动以及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与此同时也发现,在对这一问题的实践探索上仍徘徊在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增加发展规划课程、生涯发展教育进入课堂等技术性策略、措施等方面的计划上,或者不加以分析和审视就盲目模仿、引入国外职业指导教育课程设计模式等问题。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伴随课程开设缺少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

目前,我国从事大学生职业指导活动的主要力量是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人员。就业指导部门有限的人力大量投入到办理就业手续、联系招聘单位等日常工作,无法兼顾提高就业指导课程质量、培养大学生生涯发展自主性、开展生涯咨询研究等方面。这也成为就业指导活动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尽管高校内部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也不断推出一些促进大学生生涯发展的活动和措施,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校内整合机制,成效并不显著。

(三)就课程本身而言,各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方面尚存许多不足

首先,缺乏对于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能提供富有指导意义的相关理论的梳理、总结和提炼。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整理发现,系统性开展“生涯课程设计”的论述或研究特别是具有指导性的理论研究严重不足。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课程模式单一,针对性不强,未能与社会资源相衔接,提供实践机会不足,与社会需要想脱离,教学效果不佳。

(四)尚未形成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监督保障体系

职业涯规划课程开设质量的优劣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如何保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能够符合教育的目标,在顺利实施的同时能有所发展等问题都会受到缺乏有效监督评估机制的制约。

二、本科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一)积极创建校园职业指导氛围,将该项工作纳入本校人才培养方案范畴

1 转变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实施的主体意识。高校领导与具体主管部门领导要转变观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将该项工作纳入日常高校教学工作考核范畴中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职业规划师资队伍的引导、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技能和管理水平。以改变目前很多高校领导不重视,部门应付了事,教师不认真,学生被动上课的现状,从上到下形成以职业规划教育为己任的工作队伍主题意识和荣誉感。

2 将职业规划教育与常规育人教育工作相融合,将之纳入校风、学风建设范畴。按照舒伯的生涯时空发展理论,大学教育阶段恰好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探索阶段,是职业生涯明确、细化、实施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等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

3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自主职业发展意识培养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职业理念的确立,促进大学生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相结合,确立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就业理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二)创新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创建教学科研平台,重视创业基础教育

1 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放式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要树立“职业指导终身化”的持续大学四年全过程的综合性职业指导教育理念。在构建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以及创业基础教育于一体课程内容体系同时,要注意:第一,要注重全程化与持续性的问题。要注重全员参与性,端正职业指导人员的思想,树立全局就业理念,要注意发挥就业工作“一把手”的作用。第二,各个指导阶段目标要明确,并有效衔接形成总体优势。每个学期教学任务明确,各阶段教学目标合理,不同年级的指导人员的安排不同。同时注意各阶段指导任务的衔接性与连贯性,要注重整体指导优势功能的发挥。第三,考核方式多元化,采取综合学分制的考核方式。宜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评价的方式: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过程。

2 注重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接受系统、正规的创业培训,培养将来创办企业所需具备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与创业精神,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育和输送高素质的潜在创业主体,使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从事自主创业,从而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制订合理的课程计划,完善创业教育政策支持,多渠道获取创业教育资金支持,完善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推进创业教育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3 鼓励建立教学科研活动平台,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在开展职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应重视和完善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统合现有教育资源,积极研发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成果,注重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分组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研究运用。加强研究开发,构建以试验、实测、实践为主导,以实践性教学方法为手段的授课形式。

(三)稳定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培养他们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工作热情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教师在整个职业规划工作开展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们是整体职业指导工作的推进者和依重的坚强核心。为此,从选拔到培养,要有健全的考核机制和培养机制。

1 建立严格的准入考核制度,严把教师入门关。各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课教师评聘制度和考核办法,按照该制度和考核办法要求构建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这也是当前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

2 注重该师资队伍的组成结构合理化。职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应立足于现状,着眼于未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内外互补、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指导队伍。

3 建立教师培训载体机构,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教育部学生司提出“各高校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参加相应培训;把该项工作列入高校就业工作评估的指标体系”。因此,各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号召,鼓励和要求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培训,逐渐推行职业指导课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四)建立多方位的职业指导工作的监督评估保障体系

各高校要整合教育资源,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各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纳入高校自身学风建设考评体系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中来,使之成为高校检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注重开展学生一家长角度监督反馈机制的构建,每学期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与咨询相结合的信息反馈机制,研究解决现存问题,总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开展的经验,确保工作实效。

(五)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为导向,形成长效的职业实践活动机制

各高校要逐步树立以专业为基础,以职业规划为手段,以社会需要为向导的职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和深化社会实践的内涵和形式,强化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于今后高校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周兆农,美国创业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8,(12)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实践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