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013-11-12徐园园纪易斐卢学超魏迎凤翟林云

微循环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全血颈动脉红细胞

徐园园 纪易斐 卢学超 魏迎凤 翟林云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发生早、进展快,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1],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微小病变。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临床许多疾病的病因研究及诊断,特别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辅助诊断及防治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血管病变的血流变因素,为临床应用两类检查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选择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 WTO糖尿病诊断标准,无急、慢性感染及脑卒中史,无心、肝、肾功能不全,近一个月未使用任何影响血流变的药物。根据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2],CIMT≥1.0mm为增厚,CIMT≥1.3mm为斑块,将患者分为两组:血管病变组(CIMT≥1.0mm或伴有斑块形成,n=54),男30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98±12.31)岁,病程(6.90±7.17)年,收缩压(137.98±10.34)mmHg,空腹血糖(7.98±3.31)mmol/L;无血管病变组(CIMT<1.0mm且无斑块形成,n=34),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98±12.31)岁,病程(7.30±6.84)年,收缩压(135.78±11.43)mmHg,空腹血糖(8.01±2.45)mmol/L,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检测方法

1.2.1 CIMT检测:在安静、室温恒定房间内,由经验丰富的超声诊断科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前嘱患者休息5~10min,取平卧位,头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测定IMT、斑块和管腔狭窄及血流情况。选取颈动脉膨大下1cm或以内中膜最厚处及近心1cm、远心1cm 3点的厚度,左右两侧6点的均值作为IMT。两侧颈动脉IMT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1.2.2 指标检测:受检者入院后次晨(治疗前)空腹取静脉血5ml,肝素抗凝,采用北京中勤世帝全自动血液粘度仪(LG-R-80A)、日本希森美康血凝仪(CA7000)及配套试剂、日本希森美康血液分析仪(XT-1800i)及配套试剂分别检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同时检测患者血压及空腹血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CIMT和血流变指标检查结果比较

血管病变组CIMT、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管病变组CIMT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血管病变组CIMT与全血(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血高切粘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2。

表1 血管病变组及无血管病变组CIMT和血流变检查结果(s)

表1 血管病变组及无血管病变组CIMT和血流变检查结果(s)

注: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1)P<0.05

检测指标 无血管病变组(n=34)血管病变组(n=54)CIMT(mm)0.72±0.21 1.28±0.291)全血高切粘度(200/s,mPa·s)3.65±1.14 4.82±1.281)全血中切粘度(120/s,mPa·s)5.15±1.09 5.76±1.161)全血低切粘度(10/s,mPa·s)8.72±1.63 10.01±1.771)血浆粘度(120/s,mPa·s)1.21±0.24 1.43±0.321)红细胞压积(%)42.38±3.48 47.23±3.781)纤维蛋白原(g/L)3.24±0.52 4.23±0.821)

表2 血管病变组CIMT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r值)

3 讨 论

CIMT作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初筛指标已得到普遍认可,因为CIMT与全身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很好的相关性[3],且CIMT增厚程度可反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而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反映循环血液的流动性、凝固性、血细胞的粘滞性和变形性。两者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断和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但两者的相关性如何未见报道,所以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本文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的糖尿病患者,其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CIMT较无颈动脉内膜病变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青梅等[4]及樊华等[5]研究结论相一致。颈动脉内膜病变患者全血(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CIMT呈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存在明显血液流变学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可能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胰岛素相对不足,又常伴胰岛素受体缺陷,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继而出现一系列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和糖基化血红蛋白增高。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使葡萄糖渗透到红细胞内,使其渗透压升高,液态流动性异常,并在毛细血管中呈钱串样聚集,阻塞血管和损伤管壁,引起微循环障碍[6]。同时,高血糖状态使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加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被大量糖基化[7],携氧能力降低,红细胞膜变得僵硬,脆性增加,变形能力下降,加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导致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血粘度增加,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另外,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增加,使凝血功能相对亢进,导致血液流动缓慢,组织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均会引起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浆粘度增加。上述改变最终引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及微血栓形成,从而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

本文联合超声与血液流变学检查,以CIMT为窗口了解全身血管硬化程度及斑块状态,结果证实,颈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且CIMT与血流变相关指标呈正相关,提示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除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之内外,还应尽早干预、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预防血管病变的发生。

1 Xu CB.A neodoxy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diabetic cleratheroma angiocardiopathy[J].Foreign Medical Sciences Section of Endocrinology,2003,23(3):172~174.

2 王宏宇,张瑞岩,郭 远,等.根据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6,18(5):323~331.

3 Gariepy J,Denarie N,Chlroni G,et al.Gender diference in the influence of smoking on arterial wall thickness[J].Atherosclerosis,2000,153(1):139~145.

4 张青梅,任传梅.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J].微循环学杂志,2011,21(3):41~42.

5 樊 华,戎 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1,12(25):513~515.

6 辛 沈,林朝胜,贺顺川,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3(14):260~261.

7 黄 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液流变学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77~79.

猜你喜欢

全血颈动脉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新鲜抗凝全血对Sysmex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