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队伍及专业化程度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2013-11-11黄静芝
黄静芝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背景下,社区教育也随之被赋予新的含义,社区教育工作者们必须担负起新的责任和义务。但就目前来看,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程度的现状与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也制约着社区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认清当前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的发展程度并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程度;现状;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9-078-03
随着建设学习型社会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发展目标,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专业和职业,其重要性也在教育界渐渐显现出来。就我国现状来看,无论在数量、能力还是知识结构方面,我国专门从事社区教育的工作队伍远远不够,教师、技术人员、志愿者等都面临着平均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不高、知识和能力素质水平滞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社区教育机构社区教育的深入推进。因而,加强对社区教育队伍及专业化程度现状及制约因素的研究与思考,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当前社区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社区教育队伍及其专业化程度的现状
1.专业知识体系匮乏。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教育的改革。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其所具备的知能结构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社区教育教师队伍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体系已经明显跟不上当前学习型社会日益发展所带来的需求,许多社区教育工作者并未接受过系统的社区教育培训,他们在从业之前所接受的学科教育专业与社区教育关系不大,且在社区教育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而来,并不具备从事社区教育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这些人都无法很好地承担起社区工作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
2.学历层次偏低。各社区教育队伍的教师学历层次相对偏低。在专职教师中,本科、大专学历占绝大多数,高中学历较少,而在兼职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也超过半数。但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很少。不过可喜的是,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一些高学历的人员正在逐渐加入进来,而且一部分社区教育工作者也具有了终身学习的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重新走入课堂,积极参加进修、委培等学习深造,不断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区教育。
3.“高龄化”现象严重。社区学校教职人员年龄偏大,高龄化趋势明显,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需要及时注入年轻的血液。将近40%的专职人员和超过60%的兼职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这一现象,使得补充和更新社区教育教师队伍人员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一工作迫在眉睫。虽然社区教育工作者“高龄化”现象是由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客观因素导致的,但它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教育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此,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对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开展有效的、持续的、专业化的继续教育。
4.道德观念淡薄。专业标准体系构成的重要部分便是专业道德,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守相关的道德规范,其工作的首要理念便是“服务大众,以人为本”。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理解什么是专业道德,并以此作为其日常工作的标准。只有全力投入工作,不断超越,社区教育的各项工作才能够创造性地顺利展开。但在当前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中,很多人存在着急功近利,对学员不负责任;缺乏工作热情,缺乏团队精神;重科研轻教学,重业务轻政治;自我要求不高,业务能力低下又不严谨治学等一系列问题。他们没能认清其本职工作的社会意义,无法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只有小部分社区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自治能力不足。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便是社区教育工作者是否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决策权。这既是个体的专业自主,也是整体的专业自主。社区教育工作者有无各项活动具体的组织安排以及开展措施的决定权标志着该个体有无专业自主。比如,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可否在组织活动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临时更改已预先制定好的方案;再比如,教师可否在教学时根据学员的要求或现场的情况更改教学内容与形式等。所谓有无整体的专业自主权,即社区教育队伍群体是否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资格认证体系,有否对从业者的入行设有限定条件与要求。但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独立自主权,无论在个体还是整体方面,确实都比不上律师等专业工作人员。
6.专业发展意识欠缺。当前,有相当一部分社区教育工作人员没能真正理解他何所从事的职业是不是一种专业。他们不清楚社区教育工作应该成为一种怎样的专业,社区教育有怎样的主要特征,它该如何实现它的专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产生这种模糊认识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很多社区教育工作者未能理解终身学习这个概念,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也没能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一部分社区教育工作者虽然满怀热情,却只是依靠以往的经验来开展工作,有些甚至只把关注点集中在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方面,如工资调整、职称考核评定、职位晋升等,而对待社区教育工作却敷衍了事,认为专业的整体发展与个人无关,这种僵化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空间。
二、社区教育队伍及专业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1.缺少资金、资源或项目支持。我国的社区教育正处于实验阶段,大部分地区缺乏开展社区教育的认识和经验。各种类型的社区教育模式在组织形式和教育内容上还有待发展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因此,要发挥社区教育研究组织作用,加强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就必须获得资金、资源和项目的支持。项目运作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而要进行项目运作,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必不可少。许多项目都是由于缺少资金和资源而前功尽弃。而缺乏项目实践,可能导致教职工们参与社区教育的热情减弱,同时也会阻碍他们能力的提升。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或许在于对社区教育社区性的理解有失偏颇,或者说还未把握好社区教育内在萌动的脉搏。社会对社区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肤浅,受制于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式、封闭观念。如果继续一味地依循思维定式,依赖“等、靠、要”,不把群众的力量重视起来,社区教育只能被困在怪圈里。
2.社区教育层级管理机制缺失或错位。社区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必须具有大教育观,必须理顺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关系,从而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整合。社区教育的成败取决于体制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当前,我国的民主自主意识还有待加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区教育的成功离不开体制机制的约束,体制机制的建立和规划在我国社会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地方的社区教育一方面由成人学校或职业院校承担,由其教育行政单位来管理教师的编制、评聘以及职称等。这些院校对社区教育的管理大多是一种“兼管”行为或者“拓展”行动。另一方面,我国多数地区都是社区管理人员在开展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他们中很少有专门从事教育事务的,而经过专业教育师范培训的、了解教育教学规律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是一些社会工作者,如街道、居委会的管理干部。社区的人力物力资源由他们全权管辖,教育的实施又依赖教育部门,由政府民政等部门主管其业务。各级各类上级主管部门直接向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部署本部门工作任务,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分头开展教育,他们无力自顾,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这样的现状必然造成社区教育难以落到实处。
3.社会对社区教育认识有偏见。社会对社区教育的偏见,难免导致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地位得不到彰显,从而影响了其对优秀人才的吸收。为何社会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会存在偏差?一方面,社区教育只是应景之作,虽然早在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就有已经开始萌芽,但当时的社会教育仅仅是国民党用来从事“党化教育”的一种手段,而非真正的普及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初,工农教育开始取代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的功能也就逐步被淡化,政府通过宣传和政治运动的方式,来教育社会民众培养道德教养,渐渐的,社会教育似乎沦为一种政治工具。社区教育工作者踪迹不定,没有基本的稳定性,又怎么谈得上队伍专业化?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社区教育是个无所不包的大拼盘,只要是社区的什么都可以纳入,社区教育工作者无须专门培训。第一,社区教育是直接面向社区大众的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社区居民年龄层次多,文化程度跨度大,需求也不尽相同;第二,教育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教育、闲暇文化生活教育,社区教育与其他教育形态属于交叉关系,要想纳入现有的教育系统,似乎比较困难。由于以上原因,很多人认为“能者为师”,社区教育教师无须经过专业培训,而这便导致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认同远不如普通学校的教师。
4.专业素质水平不高。社区教育工作者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社区教育管理者。他们有的来自教育部门,有的并非出自教育部门;有些是专职,有些仅是兼职,甚至还有的只是志愿者。这就造成了社区教育虽然具备较强的广泛性,但也具有不稳定性。许多社区教育工作者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他们的社区教育理念相对淡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水平也良莠不齐。随着新时期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他们也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就当前国内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素质所进行的一些调查来看,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社会招聘进入社区工作的领域,总体学历不高,鲜有专业科班出身的,本科学历比例都不高,更别提研究生毕业。许多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学历层次在专科及以下,而男少女多这一现象更成为社区教育队伍的明显特征。所以,这支队伍的学历结构还有待提升,专业结构还有待调整,男女比例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尽管在过去的研究中,几乎没有关于社区队伍素质的系统调查,但我们也欣喜地看见,已经有不少学者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我国著名学者高卫东就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素质做了深入分析。他根据素质冰山模型,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提出了一个具有43个素质要素的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素质模型。这一研究结果,为实施具体调查提供了较完备的指标体系,但仍需在实践中检验以及进一步完善。
三、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程度的提升策略
1.社区教育需要政府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的法律法规。只有在法律角度上规定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权力、待遇等,才能使得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被合法定位,也能明确社区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政府也要不断完善社区教育制度保障体系。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准人机制,把社区教育工作者纳入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同时完善聘任制度,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人才聘用制度;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者待遇保障制度,逐渐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并加大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者激励制度,表彰和奖励优秀教职工,以激发教职工们的工作热情,同时也采用末位淘汰制,淘汰综合素质差、工作能力差的教职工。
2.社区教育应注重教育队伍的建设。第一,尊重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社区教育工作者成为社区教育的主导者,真正发挥社区教育队伍的服务与教育功能。第二,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为其提供在职学习和培训的空间,尊重并满足其专业发展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在职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的机会。第三,提高物质待遇,稳定社区教育队伍,给予社会教育工作者一定的肯定以及他们所做贡献应得的报酬。同时,经济收入的提高在相应程度上也有助于社区教育工作者社会地位的提升。第四,尊重并满足社区教育工作人员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兼顾,尊重其受教育的权力。这也能够推动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发展。
3.社区教育工作者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一,社区教育工作者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教育工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之一。“热情有余,专业不足”这一现状必须得到改善。从事社区教育,就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专业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改革自身的教育观念,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调整自身的能力结构,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社区教育工作者们要积极制定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规划自身的发展轨迹,提高专业化程度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要求。第三,社区教育工作者们要加强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社区教育研究也是提高其专业化程度的一条重要途径。总结国内外社区教育工作发展先进经验,然后以项目和课题为出发点,开展专题实验或全面综合性实验,研究解决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探索适应我国国情与现状的社区教育理论和方法。
4.社区教育应注重社区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首先,要对社区教育的历史经验做一个系统总结。社区教育的历史经验是社区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能够指导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提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更好地认识规律,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求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程度的理论与方法。其次,对于社区教育在改革实践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必须做一个透彻的探讨。提高对社区教育客观规律的认识,从而改革当前所使用的社区教育的措施和方法,为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还需要普及社区教育科学知识。做好宣传工作,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专题教育讲座、学术年会等,推广先进理论与经验,让更多的社区教育工作者掌握社区教育研究成果,并合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完成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程度这一共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