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3-11-11杜向琴刘志龙
杜向琴 刘志龙
[摘要]针对建筑力学课程难学、难教的现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实际,从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教学开展及考核方式变革等方面提出了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力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该课程对学生了解结构设计、建立安全意识、培养专业兴趣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概念多、理论性强、计算繁琐乏味,加之高职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空间想象力不强、计算能力差,难以适应建筑力学的学习,于是“难学”、“抽象”、“用处不大”成了建筑力学的“代名词”。即便授课老师努力提高教学技巧,费尽心思改善课堂氛围,仍难以避免尴尬的课堂氛围,甚至出现老师唱独角戏的课堂现象。笔者结合多年的建筑力学教学经验,就如何开展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建筑力学涵盖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部分知识,内容覆盖面广,其中静力平衡、内力与内力图、强度与刚度条件、结构几何组成分析等计算量大、逻辑性强、与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是课程的重点,也是教与学的难点。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的课堂讲授学时总体缩减,而学生的实习实训学时比重加大。在这种形势下,要在有限的学时内高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首先,要明确课程培养目标,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程度及今后的就业方向,结合建筑力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能解决普通静定结构一般力学问题为目标,进而构建建筑力学的课程知识体系;其次,要精选教学内容,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必需,够用,实效”为原则,减少繁琐的、理论性很强的公式推导,代之以对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并加大实际应用方面内容的讲解与练习;最后,要整合教学内容,按照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组织教学,避免简单重复,如在教学中,将轴拉(压)构件的内力计算、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按顺序连续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的让学生看到前后知识之间的连贯与承接,也能完整的体会到建筑力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与“学”互动。如何让课堂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教学方法与手段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要让建筑力学课堂走出沉闷与枯燥,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填鸭式”教学,代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主动式”教学[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对比法、讲练法、任务驱动法、工程案例法、现场体验法、小组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将生活和工程实际融入力学的教学,让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看到力学的存在,从看似普通的现象中发现力学的奥妙,进而在繁琐枯燥的计算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加减乘除中体验成就感。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才能使他们长久的保持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教学手段上,应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的优势[2],又要秉承“粉笔+黑板”传统教学交互性强、浓缩性好、步骤性鲜明的优点。如利用多媒体生动展现工程实例、展示结构破坏形态,用动画再现构件的破坏过程,从而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节省课堂时间;而用板书进行公式推导、习题讲解、学生演练等,更易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启迪学生思维,巩固课堂知识,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
三、有效开展实践教学
高职学生不擅长计算而乐于动手,不擅长分析而善于观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很好的将理论融于实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必能改变尴尬的教学局面。
(1)现场实践教学[3]
例如在讲结构的简化时,完全可以带学生到教学楼、实验楼观察不同形式的楼盖结构,讨论梁、板、柱之间的支撑方式,体会杆件、荷载及支座的简化,并进一步理解支座的含义和荷载的表达。再比如讲到梁的内力图时,可带学生到施工现场或实训场所观察简支梁、悬臂梁的配筋,理解弯矩图、剪力图和钢筋配制之间的关系,理解变截面梁的本质。同时,教师还可通过现场提问为新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如为什么梁都是“立”放而非“平”放,为什么悬臂梁和简支梁的配筋截然不同?
(2)实验教学
建筑力学实验是建筑力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深理解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建筑力学实验环节。条件许可时,应完成轴向拉伸与压缩实验、扭转实验及梁的弯曲实验,若实验条件不足,也可采用播放标准实验视频的方式。
(3)习题课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计算能力非常重要。在建筑力学教学中,让学生多做习题,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计算能力,还能锻炼发散思维能力。但在习题的选择上,要少而精,避免耗费过多的课堂时间,要多选择与工程实际相关的习题,避免单纯为计算而做题。在解题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规范、正确、有条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采用多种解法来拓展思路。此外,习题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答疑、讨论、比赛等为主,避免“以教师为中心”。
(4)力学模型制作与分析
作为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新尝试,笔者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完成一力学模型的制作与受力分析。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制作的模型不仅有塔吊、屋架,还有央视大楼、中国馆、斜拉桥等,从资料收集、团队分工、模型制作到最后的答辩解说,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资料搜集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同时还建立了他们在力学学习中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四、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1)与生活情境相联系,丰富教学内容
有人认为力学离我们很远,其实力学无处不在。在力学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定理、概念,我们完全可以用形象生动的生活实例来解释。如用转动方向盘、拧螺丝等来解释力偶及其转动效应,用剪刀的开合、手臂的转动来解释光滑铰链的约束效应,用手推门来解释力矩的概念,用手提称来演示力矩平衡的含义,用“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来阐释力矩的巧妙运用,用穿高跟鞋与平底鞋时对地面的压力、铁钉与细铁棒钉入墙体时的差异来解释应力的概念及计算等。将这些真实的、生动的生活情境巧妙融入建筑力学的教学中,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增加了建筑力学课程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与工程实际相联系,强化工程意识[4]
力学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中,应广泛联系工程实际,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如在讲解平衡方程应用时,引入塔式起重机平衡铁重的计算,讲解结构几何组成分析和压杆稳定时,引入脚手架的垮塌案例等。通过一系列工程实例的引入,使学生认识到力学在实际工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强化工程安全意识,培养嘘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变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
要全面推行教学改革,就必须变革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变一次性、终结性的考试为多阶段、多形式的考核,变单一的闭卷考试为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变以测试记忆为主的知识性考核为以能力和素质为主的综合性考核,将是建筑力学课程考核方式转变的方向。“能力分”除平时作业、考勤、课堂提问外,还包括大作业、课程竞赛、期中测试、现场实践、学生讲课、小组讨论等,“素质分”将由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共同组成。
结束语
建筑力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的探索、实践、再探索,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建筑力学难教、难学的现状。
项目:2012年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张彩凤.《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81-83.
[2]多媒体技术在建筑力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10):338-339.
[3]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0(12):61-63.
[4]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
(作者单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 安徽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