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苏迪曼杯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谌龙vs李冬根技战术对比分析

2013-11-09侯光光

运动 2013年14期
关键词:谌龙杀球高球

侯光光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4)

第13届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打响,中国队与老对手韩国队进行最终较量,结果凭借混双、男单和男双全线告捷中国队以总比分3 : 0战胜对手,这是中国羽毛球队第9次捧得苏杯,同时这也是中国军团史上第1个五连冠荣耀。其中,男子单打决赛,我国小将谌龙以2 : 0轻松击败韩国选手李冬根,为中国军团拿下关键第二分。为了更好的评价本次男单决赛双方的技术。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本次比赛进行统计,旨在分析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提供可靠性数据,从而提出合理性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苏迪曼杯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谌龙vs李冬根技战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博士硕士数据库、期刊数据库、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等信息平台,围绕羽毛球技战术研究内容,阅读优秀参考文献,搜集谌龙、李东根的相关信息报道以及文献,对本次研究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分析。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多次观看比赛视频录像,认真详细统计2位运动员前后场技术以及主动得分、失分的相关数据。

1.2.3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谌龙和李冬根在比赛中的详细技术统计,分类对他们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各自技术特点以及自身的不足。

2 结果与分析

冬根使用挑球,然后伺机在后场扣杀得分。

第2局双方体力下降了很多,谌龙第1拍就使用挑球,诱惑李冬根在后场跳杀,消耗其体力,再结合勾吊迫使李东根增加失误。另外,谌龙使用推球和扑球都多于李冬根,说明谌龙在主动进攻以及移动速度上优于李冬根。

2.1 前场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分析表1可知,2位运动员都大量地运用了网前搓放球和挑球技术,且使用的次数较接近,但从录像中发现他们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第1局比赛中,谌龙的搓放球、杀球高于对手,而挑球明显低于对手。第2局的时候谌龙改变了战术,与第1局刚好相反,2种不同的战术说明谌龙在体力好的时候用较多回合的搓球迫使李

2.2 中场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分析表2和视频,平抽平挡和接杀放网前小球是2人中场运用较多的技术,这说明2位运动员在被动的情况下回球尽量让对方陷入困境,甚至直接置对方于被动。谌龙防李冬根杀球的时候多采用接杀放网前小球或者勾对角,这样不仅消耗了李冬根的体力,更使其杀球后可能陷入被动甚至失分的局面。相反,李冬根则在接杀中较多的使用了挑高球,这样持续让自己处于被动局面,从而可以看出谌龙的防守能力强于李冬根。

表1 前场技术总次数对比

表2 中场技术总次数对比

表3 后场技术总次数对比

表4 双方主要得分技术统计

表5 双方主动失分技术统计

2.3 后场技术总次数对比

以表3数据为依据并参考录像可以看出,谌龙和李冬根都比较多的使用了吊球技术,尤其以正手吊球为主,并结合挑球、搓球来消耗对方体力。但两者有不同的地方,虽然双方全场杀球次数相差不多,但是有效得分谌龙却多于李冬根,原因在于谌龙在接杀球的时候多采用放网前小球,勾对角,极少地采用挑高球,这不仅可以使自己摆脱困境,而且使对手陷入被动,从而很好地做到攻防转换,寻找有利机会得分。相反,李冬根在接杀中,采用了不少的起高球,这样就使自己一次次陷入困境,从表4中可以看出,谌龙的杀球、扑球、推球总数18次要远高于李冬根的7次。所以,从前后场的攻防转换上,谌龙要远胜于李冬根。

2.4 双方主要得分技术统计

表4的数据显示,在主动得分上谌龙21分是李冬根的3倍,其中杀球、推球和扑球的总得分占了18分,可以看出谌龙的主动得分意识很强,移动速度很快,技术比较全面。而李冬根只有在杀球和扑球上得了7分,技术不全面和移动速度慢是他跟谌龙的最大差距。

2.5 双方主动失分技术统计

在这场比赛中,谌龙是以2 : 0击败李冬根,比分是 21 : 15 和 21 : 10,其中谌龙主动失分15分,李冬根主动失分22分。可以看出,2人的主动失分李冬根较谌龙多了7分,谌龙主要失误在网前放网和过渡下网,两项失分分别是5分和6分。其他失误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因此谌龙这两项网前技术是今后需要着力提高的。李冬根的主要失分在回后场出界、放网和勾对角,这3项失分分别是9分、3分和3分,尤其是勾对角占比例很大,从数据和视频可以看出李冬根对后场的控制不够,以及在前后场过渡中球下网比较多,谌龙也是抓住李冬根的技术不足,进行前后场调动,最终导致李冬根的失误。(表5)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谌龙是一个技术很全面的选手,在新老球员交替之际,他在这次大赛中有了很好的表现,为以后大型赛事奠定了一个基础,为以后比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1.2 前场技术中,都较多使用了搓放球和挑球,但在战术运用上,谌龙比李冬根更胜一筹,开局谌龙多使用网前搓球,迫使李冬根较多的使用挑球,在体力充沛的条件下多次利用后场杀球以及快速上网扑球、推球得分。次局多用放网球,挑后场来调动李冬根,让对方主动杀球的消耗体力战术,多拍的前后场吊球,迫使李冬根在攻防转换中失误。

3.1.3 在中场后场技术中,谌龙的优势远超于李冬根。在中场接杀球中,谌龙多采用接杀勾对角或者放网前小球。相反,李冬根在接杀中,较多地使用了起高球,如此就很容易使自己陷于被动局面甚至直接丢分。

3.1.4 后场技术,从全场来看,都较多是使用了吊球和杀球。视频中明显可以看出,谌龙掌握了场上的节奏,控制比赛。并且在后场起高球上,谌龙远少于李冬根,由于很多情况下李冬根的后场高球质量不高,谌龙直接杀球或扑球得分。

3.1.5 全面的技术、合理的战术安排,是谌龙取得胜利的关键。

3.2 建 议

3.2.1 苏迪曼杯谌龙以全胜的成绩展现出了全面的技术,但这次并没有和李宗伟交锋,遇到的对手还不是最强大的,心理上不能有松懈,为成为日后真正的男单一号做好心理和技术上的准备。

3.2.2 从主动失误数据上可以看出,谌龙下网丢了10分,因此加强网前技术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3.2.3 谌龙还需提高自身的体能。第22局谌龙的杀球少了,取而代之是利用前后场的调动让对方失误,确实起了作用,但是如果遇到像李宗伟比较全面的选手,体力的不足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因此加强体能训练也是谌龙需要立刻加强的。

[1]钟建萍.羽毛球新旧赛制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后场技、战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1):93-96.

[2]陈莉琳,陈碧红.从北京奥运会看中国羽毛球队的潜在危机及应对[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2):49-51.

[3]庞龙,丁聪.2009年法国羽毛球公开赛李宗伟vs陶菲克技术运用对比分析[J].西安大学学报,2010(9):35.

[4]刘秀峰.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林丹vs李宗伟技术对比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10):78-80.

[5]戴劲,钟建泽.羽毛球男子单打优秀选手前场技术特征的对比分析[J].运动,2009(10):23-24.

[6]代花.2010年香港羽毛球公开赛汪鑫vs王适娴的技战术应用分析[J].体育科技,2011(11):174-175.

猜你喜欢

谌龙杀球高球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谌龙:老将的坚守与坦然
一个谌龙球迷的内心独白
关于羽毛球杀球技术动作解析
谌龙: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创造和限制杀球进攻途径的研究
谌龙: 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羽毛球杀球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高球之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