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头考生

2013-11-08陆茂清

阅读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举人道光百岁老人

陆茂清

近年阅览古代野史笔记之类,发现科举时代多有白头考生,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应考不稀奇,还有耄耋之年甚至期颐之年的百岁老人吶!有道是命运多舛,他们在考场上屡屡失利,然并不气馁,败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从少年时代考起,考到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及至成了百岁人瑞,照样大大方方进考场。其执着到痴迷的精神可敬可叹,经受的辛酸悲苦值得同情。

据《国史旧闻》载,明末崇祯三年(公元一六三○年)乡试,五十八岁的陈天士是考生中的一个,发榜之日,看到自己榜上有名时,不禁潸然泪下。有考生惊问原因,他长叹一声,借晚唐诗人李商隐《乐游原》中的两句作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明清时代,凡读书人没有考中秀才的,不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可通过每年一次的岁试取得秀才资格。乾隆年间,工部尚书彭元瑞督学两浙,主持当地岁试。有个姓金的童生,年六十有余,交卷时长跪不起,说自己从辛卯年至今,参加过三十多次岁试,至今仍是童生,今行将就木,愿得一秀才名以为荣。彭元瑞听着甚觉可怜,有心成全他,将他的姓名加在榜末,并在他的试卷上批了四句:年在花甲之外,文在法理之外,字在红格之外,进在额数之外。

虽然仅是额外生员,但总在秀才之列,金秀才感激涕零,千恩万谢。南宋詹文年逾古稀好不容易登科,有人笑话他是科场耆老古来稀。他作七律《登料后嘲解》,坦言自己七十三岁中选,诉说了跃龙门的来之不易:“读尽诗书五石担,老来始得一青衫;佳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北宋时梁灏八十二岁得中状元,唱名后向皇帝上谢表云:“皓首穷经,尚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已过太公之二年。”他还写了谢恩诗一首畅抒胸臆:“天福三年来应试,雍熙二年始成名。饶他白发镜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观榜更无朋友在,到家唯有子孙迎。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从谢恩诗推算,梁灏第一次应试在天福三年(公元九三八年),到雍熙二年(宋太宗公元九八五年)方才得中状元郎,整整考了四十七个年头!《清朝野史大观》里,记载了多个百岁考生。乾隆五十年(公元一七八五年),九十八岁的广东秀才谢启祚参加乡试,主考官见他偌大年纪,气虚力衰,心生怜悯,劝他不要考了,将为他呈报礼部请皇上恩赐举人。谢启祚充满自信辞谢说:“科名有定数,切不可违规。老手末颓,安见此生不为耆儒一吐气耶?”结果榜上有名,欣喜之余,作《老女出嫁诗》一首,抒发老骥伏枥的凌云壮志:“行年九十八,出嫁引胜羞。照镜花生面,持梳雪满头。自知真处子,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

其时,谢启祚已有儿女二十五个,孙子二十九个,曾孙三十八个,玄孙二个。同样录取的举人中,年纪最小的刘彬华才十二岁,与之相差八十六岁,主考赋诗戏之赞之,内有句云:“老人南极天边见,童子春风座上来。”一时传为佳话。

康熙三十八年(公元一六九九年),广东百岁老人黄章,由曾孙一路照料着北上京都应考。考试那天五更鸡啼时,就草草早餐后赶赴考场,当时天还没有亮行路不便,便让曾孙提着灯笼在前引路,灯笼上写着“百岁观场”四个大字,引得众多年轻考生止步注目,还热情地为他让路。

珠海斗门荔山村人黄增庆高寿一百零三岁,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无数次进入考场,至道光三十年(公元一八五○年)九十九岁时,方才中了秀才。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年)一百岁时又中了举人,一百零一岁跋涉到北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钦赐进士出身。

清人钱泳的《履园丛话》里,录有科举史上最高龄的老人。道光六年(公元一八二六年)阳春三月,广东三水县举人陆云从一百零四岁入京会试,三场是考完了,可惜翰墨欠精未中贡士,考官劝慰再三,他苦笑着道:“百岁蹉跎,内心惭愧耳。”道光皇帝得悉后,格外开恩,钦赐为国子监司业,即中央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教授。

(摘自《大公报》)

猜你喜欢

举人道光百岁老人
一道光
北京百岁老人突破千人
百岁老人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江苏省如皋市百岁老人385位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
清末科举:实践背离严密制度的困局
瘦身TIPS,在夏天瘦成一道光
年羹尧:残忍将军爱家教
前后三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