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用药医嘱分析

2013-11-08徐维平

中国药业 2013年24期
关键词:注射剂氯化钠医嘱

陈 辰,刘 圣,徐维平,夏 宏

(安徽省立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在药物治疗中,静脉给药因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而被临床广泛应用。据统计,在我国住院患者的治疗方式中,静脉给药的比例高达70%以上,而国外仅为20% ~30%[1]。由于临床一些用药习惯和经验,加之药品种类繁多,导致静脉用药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增加药品不良反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我院是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于2010年5月正式运行,并有临床药师负责住院患者静脉用药医嘱的合理性审核。为了促进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不合理静脉用药医嘱进行整理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调取2012年1月至12月住院患者静脉用药医嘱共计915 492份,采用PASS合理用药临床药学工作站,依据《新编药物学》《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注射药物相容性手册》和药品法定说明书等相关资料,并以相关文献报道作为参考,对调取的医嘱进行合理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结果

在审核的915 492份医嘱中,不合理医嘱为4 803份,占总审核医嘱的0.52%,主要表现详见表1。

表1 我院2012年不合理静脉用药医嘱分析

2.2 分析

2.2.1 用药剂量不合理

药品法定说明书对药物用量作了明确规定,一些临床医生往往根据长期用药习惯及自身经验,或是只追求疗效而忽略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导致药物超剂量使用。超剂量用药不但造成药品浪费,更主要会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在用药剂量不合理的医嘱中,主要表现为药物的超剂量使用,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在本次调查的不合理医嘱中,超剂量用药占27.44%,主要表现为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的超剂量使用。

抗生素:临床上部分医师错误认为给药剂量越大,疗程越长,疗效越好,并没有考虑到抗菌药物实际情况和患者个体差异,盲目超剂量用药,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多。抗生素的超剂量一般表现为单次剂量超量和1日总剂量超量。单次给药超剂量的情况如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头孢硫脒4 g,1日2次,说明书规定该药1次剂量为2 g;1日总量超剂量的情况如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头孢呋辛钠3,1日2次,说明书规定该药成人1日1.5~3 g。还有单次剂量和1日总剂量均超量的情况,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5 g,每8 h 1次,说明书规定该药成人用量为每次1.125~2.25g,每8 h或12 h静脉滴注1次。抗生素超量应用不仅使细菌的耐药菌株增多,导致抗菌治疗越来越困难,而且使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3]。

中药注射剂:传统上认为中药的作用缓和,毒副作用小,剂量偏小等,因此经常出现医师加大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情况。例如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灯盏花素150 mg,1日1次,说明书规定该药用于静脉滴注时,1日1次,一次20~5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血塞通0.4 g,1日1次,而说明书规定该药用于静脉滴注时,1日1次,一次200~4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L,1日1次,说明书规定该药用于静脉滴注时1日1次,一次12 mL。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的日益增多,近年来其在临床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增多,其中超剂量用药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4]。有研究表明,随着中药注射剂药物浓度的增加,不溶性微粒数也随之增多[5]。因此为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临床医师应严格控制药物剂量。

其他药物:除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外,其他药物也存在着一些超剂量使用现象。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盐酸氨溴索90mg,1日2次,说明书规定该药用于静脉滴注时1日2~3次,1次15 mg,严重病例可增至每次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盐酸纳洛酮10 mg,1日1次,说明书建议该药剂量不超过4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水溶性维生素2支,1日1次,说明书建议该药每日1支,而且人体1天只能吸收1支的剂量。

2.2.2 溶剂不合理

选择不合理:药物配制成溶液后,常受其所用溶剂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成品输液的质量,因此溶剂的选择与药物稳定性、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有着密切关系。本次调查的不合理医嘱中,溶剂选择不合理占24.82%,如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 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葡萄糖溶液中极不稳定,且葡萄糖含量越高,其含量下降越快;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3 h后,阿莫西林的含量只有原来的71.75%,而克拉维酸钾含量下降的更快,只有原来的12.31%,该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相对稳定[6],因此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宜选用葡萄糖溶液作为溶剂;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乳糖红霉素,5%葡萄糖注射液的pH为 3.5~4.5,当与乳糖红霉素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为4.2~4.8,当混合液pH小于5~6时,在室温下放置时其药效会大幅降低,因此乳糖红霉素应选择与其水溶液pH接近的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剂。但应注意在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前应先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以避免盐析现象的发生[7]。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其在临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溶剂选择不合理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如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舒血宁,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丹红,由于舒血宁、丹红等多数中药注射剂偏酸性,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发生盐析作用,易产生不溶性微粒,因此多数中药注射剂宜选择葡萄糖溶液作为溶剂。但也有少数例外,如灯盏细辛、复方苦参、血必净等宜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一些化疗药物也存在溶剂选择不合理的现象,如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洛铂,因洛铂在电解质溶液中很不稳定容易降解,所以应选用葡萄糖溶液作为溶剂。近期,临床出现了用果糖注射液作为溶剂的医嘱,如果糖注射液+注射用卡络磺钠、果糖注射液+复合辅酶等,由于果糖可能影响药物的稳定性,降低药物的疗效,因此果糖注射液不宜作为溶剂。

用量不合理:溶剂量过少使药物浓度过高,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加。例如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长春西汀40 mg,这样配制的药物浓度达0.12 g/L,体外溶血试验提示长春西汀浓度超过0.06 g/L时出现溶血。溶剂量过多导致药物浓度过低,使药物稳定性下降而影响疗效,如奥美拉唑一般用100 mL溶剂稀释,如使用250 mL或500 mL的溶剂量,溶液的pH降低,药物稳定性也随之下降。溶剂量过大导致滴注时间延长,在短时间内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而影响治疗,如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依达拉奉,依达拉奉要求在30 min内滴完,因此改用50~100 mL溶剂量较为适宜。又如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盐酸法舒地尔30 mg,盐酸法舒地尔一般也要求在30 min内滴完,宜选用100 mL溶剂量。

2.2.3 药物配伍不合理

药物配伍不合理主要是指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配伍禁忌是指药物在体外混合调配时发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药理性的变化,从而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8]。如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门冬氨酸钾镁+复合辅酶,由于门冬氨酸钾镁和其他药物配伍时出现过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宜单独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参附+氯化钾,氯化钾属于电解质会影响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因此不宜与中药注射剂配伍;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正规胰岛素,维生素C能降低胰岛素的效价,影响胰岛素的疗效。维生素C注射液具有强还原性,与很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如维生素K1、氨溴索注射液等药物[9],因此在用药配伍时应注意。

2.2.4 给药频次不合理

给药频次可以影响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因此给药频次不当对药物的临床疗效也具有一定影响,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 g,1日2次,由于β-内酰胺类药物血清半衰期较短,其药效属于时间依赖性,最大效能取决于给药间隔期药物浓度维持超出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其杀菌效应与体内血药浓度在 MIC以上的时间成正比[10]。对于抗菌后效应(PAE)及血清半衰期较短的药物,给药间隔过长,不仅使药效降低,且易产生耐药性。所以此类药物的用药原则是将给药间隔缩短,一般日剂量分3~4次给药。不是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要求1日多次给药,如头孢曲松。研究发现一次使用头孢曲松1~2 g后,其药物浓度保持高于感染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达24 h以上。因此,一般情况每日给药1次,如病情严重者,可根据情况增加用量。

2.2.5 其他不合理现象

本次调查的不合理静脉用药医嘱中还存在给药方式不合理,医生或护士录入错误等。给药方式不合理主要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的药物用于静脉滴注,如甲钴胺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尼可刹米注射液等,其中有一些是录入错误,但大多是由于临床医师不熟悉药物的给药方式而造成的。医生护士录入错误包括未录入皮试结果,医嘱未联合等。

3 结语

PIVAS的建立为临床药师审核医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药师可以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对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在药物配置前及时纠正不合理医嘱,避免用药错误,极大程度地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药师要积极地学习药物及相关临床知识,不断积累审方经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药师对临床用药的监督作用,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1]杨俊何.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意义[J].广东药学,2011,11(6):4-5.

[2]陈冰冰,余澄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浅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3):97-99.

[3]李文杰,李小云,范雪亮.抗菌药物超剂量使用的后果及其原因概述[J].中国药业,2012,21(2):47 -48.

[4]张惠霞,陈建玉,宋 成.341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 2006,3(4):232.

[5]王燕俊,陈 婷,王建平,等.静脉药物配置环境下13种中药注射剂配置后不溶性微粒的测定[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2):2 663-2 666.

[6]祝 璇,黄吉吉裕.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配液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业,2006,15(2):43 -44.

[7]蔺建云.乳糖酸红霉素在临床静脉滴注中的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137.

[8]李雪松,杨伶俐,李小军,等.我院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5):329 -330.

[9]王晓珉,祝德秋,崔 岚.氨溴索注射液与氯化钾和维生素C及维生素 B6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医药导报,2006,25(11):1 219-1 220.

[10]张永信.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176-177.

猜你喜欢

注射剂氯化钠医嘱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识归纳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及安全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