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儿科药品不良事件的调查及分析

2013-11-08杨树仙周财学

中国药业 2013年24期
关键词:儿科药品静脉

杨树仙 ,周财学 ,崔 岚

(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云南 昆明 650101;2.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2009级实习生,云南 昆明 650500)

药品不良事件(ADE)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但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儿童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尚未成熟完善,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差别很大,因而比成年人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1]。为探讨儿科ADE发生的情况,减少发生率,笔者对医院2008至2012年收集的41例ADR/ADE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ADR/ADE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旨在更好地开展其监测工作,为儿科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儿科收集的41例ADR/ADE报告。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所有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ADE的可以防范和不可防范进行判断及关联性评价。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DE被认为是可预防的:药物无适应证或禁忌征;给药剂量、途径或频率不恰当;没有进行治疗药物检测;有该药物过敏或药物反应史;药物相互作用有关;达到血药浓度或实验室检测指标;患者依从性不良。根据Naranjo关联性评价标准中10项内容进行对比评分,总分大于或等于9分,肯定有关;总分5~8分,很可能有关;总分1~4分,可能有关;总分小于或等于0分,不太可能。调查研究采用Excel表对收集的ADR/ADE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指标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药物及其剂量、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ADR/ADE转归情况等。

2 结果

41例儿科 ADR/ADE报告,患儿男22例(53.66%),女 19例(46.34%);0~3岁 15例(36.59%),4~6岁 11例(28.83%),7~14岁14例(34.15%),由于其中1例无年龄未纳入;入院前发生 16例(39.02%),入院后发生 25例(60.98%);ADR/ADE发生的年龄(5.4±4.25)岁。本组资料中涉及药品40种,根据《新编药物学》分类,抗感染类药物最多,涉及27个品种,其中又以头孢菌素类最多,涉及8个品种(20.28%);其次是青霉素类药,涉及6 个品种(14.49%)。ADR 中,给药途径为口服 13 例(31.7%),静脉注射29例(68.3%)。具体见表1。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见表2。

表1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情况

表2 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药物ADR/ADE包括药物的副作用、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毒性反应和致畸作用等,ADR/ADE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3类。41例中轻度不良反应 39例(95.12%),中度 2例(4.88%),没有新的不良反应。41例发生ADR/ADE的患儿经过停药处理、观察或者积极的治疗,治愈14例(34.15%),病情有所好转 27 例(65.85%)。ADR/ADE 可以防范 9 例(21.95%),不可防范32例(78.04%);关联性评价可能有关22例(65.8%),很可能有关 16 例(39.02%),肯定有关 3 例(7.31%)。

3 讨论

41例ADR/ADE报告显示,0~3岁儿童ADR比例较高,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各项防御机能尚不完善[1];部分器官发育尚不成熟;注射给药是儿童给药的主要途径,上述因素均可导致儿童ADR/ADE的发生较多。通常而言,药物在儿童体内所发挥的药理作用与成人身上所观察到的作用并不一致,不能把成人的研究数据直接换算应用于儿童。因此,需要加强对儿童ADR/ADE的监测。

ADE的防范方法包括:严格根据药物适应证或禁忌证用药;根据年龄、体重、或疾病状态选择适合的剂量、途径或频率用药;进行治疗药物检测和实验室检查、血药浓度指标检测、判断药物相互作用和患者依从性,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反应史。

从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看,ADR/ADE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最多也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反应,还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反应等。婴幼儿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反应比较敏感,但除了皮肤及消化系统外,其他系统的ADR/ADE较成人更难发现。

从种类上看,引起儿童ADR/ADE的药物类别中,抗感染药物占51.21%,位于前2位分别是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中药及生物制剂2例,占4.87%。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ADE有上升趋势,尤其在婴幼儿及儿童,发生几率较大,特别是严重ADR/ADE较多。这跟药物质量有密切关系,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很多,中药注射剂的提取工艺和有效成分纯度有关[2]。另外,还受栽培条件、产地、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贮藏等多环节的影响,同一物种因其有具体的生态气候要求(土壤、光照、温度、降水等)。为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按要求快速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批准文号制度、《药品管理法》实施和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浸泡使得有效成分流失和浸泡带来的污染,以保证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儿科,感染性疾病占首位,而其他疾病相对少见,所以抗感染药物ADR/ADE比例高,这是儿童疾病的特点决定的。另外,抗微生物药中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ADE最多,这与头孢菌素类品种多、抗菌活性强、使用频率高有关、抗菌谱广等特点[3],在本院应用较广,也是ADR/ADE多发的原因。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感染药,其ADR/ADE的发生率与本院的药物使用频度呈正相关,导致其较高的ADR/ADE发生率。

从给药途径分析,口服给药13例(31.7%),静脉注射28例(68.3%);其中口服(误服)1例,静脉滴注(过量)1例。静脉给药是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药物浓度、注射剂的pH、渗透压、微粒、等因素均可能成为引发ADR/ADE的因素,静脉给药的ADR/ADE报告占49%(20例)以上,这与报道一致[4-5]。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静脉给药起效快,医护人员及家属多希望或要求采用静脉给药,从而导致住院患儿不良反应多数为静脉给药。因此,改用口服给药,以减少静脉用药并发症及ADR发生的风险[6]。其次,婴幼儿胃肠道尚未发育完全,胃酸分泌水平低,影响药物的吸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婴幼儿的口服给药。再者,儿童药物剂型缺乏等也是儿童静脉给药比例过高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适用于儿童的药物规格、剂型不足6%[7]。口服剂型药物往往由家长带回家中自行服用,此类ADR/ADE报告率很低。

从生理特征看,儿童其独特的生理、生化功能,特别是肝、肾、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对儿童而言也有其自身规律,所以儿童的用药需区别对待[8]。儿童为ADR/ADE的高发人群,开展儿童ADR/ADE的专项监测工作,应作为今后ADR监测的重点内容[9]。医院应开展儿童ADR/ADE的专项培训,建立并落实相关制度,完善儿童ADR/ADE报告体系。通过增设儿科专业临床药师、建立专项的分析评估体系等手段[10],及时分析、反馈报告的内容。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合理用药,减少ADR/ADE的发生。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ADR,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的滥用[11]。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减少静脉给药,降低注射用药的比例,是当前减少儿童ADR/ADE的关键所在。

[1]刘 勤.儿童生理特点与药物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21 -122.

[2]张海霞,彭翠英,蒋 志,等.125例儿科中药及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1,17(1):46 -47.

[3]陈晓芬.临床合理用药的处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6):70-71.

[4]司继刚,赵 群.我院5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与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2):58-59.

[5]朱黎平.165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28(6):810 -811.

[6]冯雪梅.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及不合理处方分析[J].当代医学,2011,78(8):40-41.

[7]吴明钗,林 洁.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36例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6):356.

[8]倪韶青,寿洪初,王 珏.关于儿童用药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6):815 -817.

[9]王 丽,李文武,张惠霞,等.273例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2):34.

[10]黄伟雄.儿科临床用药及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6):716.

[11]王次霞,王海燕.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186 -187.

猜你喜欢

儿科药品静脉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