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川县文化中心建筑方案设计探索

2013-11-06

山西建筑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文化馆布置建筑

姜 芒

(宁波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200)

0 引言

青川县文化中心由青川县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三家公共文化单位组成,是青川县灾后重建的重要工程。“如何恢复重建?”是我们设计该项目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建设”与“破坏”“继承”与“创新”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两大命题。建设与破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若一味只道“不破不立”乃至“破即是立”往往会走向事物美好的反面。故建设工程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性评估”“安全影响性评估”“交通影响性评估”,而城市文化影响性评估则需要建筑师在设计中去思考并完成。如果说地震灾害带给青川人巨大精神痛苦,地震灾害破坏了原有的物质家园,但其建筑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是人们所不会忘记的,那么,通过恢复重建,就应该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恢复其文化精神家园,唤起人们对地方建筑文化的记忆:在建筑史上,川北民居以简洁明快的建筑立面、朴素淡雅的格调而独树一帜,青瓦、坡屋顶、粉墙、石墙、乌红色的木板墙、穿梁斗拱式建筑结构及院落式布局,是川北地区的建筑特色和风格(见图1)。“把根留住”便成为我们设计该项目的主题。设计亦由此展开。

图1 川北民居风格

1 场地分析与总体布局

1.1 场地分析

1)城市观的角度:选址位于高家园沿河公共绿带中,城市总体规划的中心区域,区位优越。其城市道路界面和城市沿河景观界面皆为重要。其人流将来自老城区和新城区三个方向。2)环境观的角度:沿河景观成为建筑的观景面,公共绿地作为建筑的户外活动场所和环境的有益补充应与设计统筹考虑。3)建设用地窄小,建议将公共绿地纳入其总体规划。

1.2 总体布局

1)设一条玻璃斜街(共享中庭)连接剑青路和滨河路人行入口,自然将建筑划分为两大区域:将影剧院布置于沿两条城市道路,便于集中人流疏散;将文化馆和图书馆院落式组合布置于沿河一侧,具有良好的观景面,相对安静。将文化馆布置于影剧院观众入口广场一侧,将图书馆布置于滨河路绿地一侧,动静分区明确,且可满足三家单位的相对独立使用和管理,有分有合(见图2)。斜街作为共享空间、过渡空间、链接空间将三个功能块有机地连接为一个整体,成为该建筑的公共空间、交往空间和精神场所,并与院落空间一起再现川北建筑的布局特点。2)按规划要求将机动车出入口布置于滨河路一侧,尽量远离道路交叉口,并不影响人行步道。影剧院的后勤入口也布置于此,方便布景道具的进出。机动车进入车行广场便由坡道进入地下车库,做到人车分流。于公共绿地中结合观众主入口广场一侧设临时停车位,满足地面临时停车需要。于沿河绿带一侧设园路式消防环行通道。3)青川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春迟、夏短、秋凉、冬长,空气湿度大。民居院落式布局和可开启天窗的玻璃中庭为建筑创造了良好的通风条件。仅剧场设中央空调,文化馆和图书馆做分体式空调,既节省造价又节能。

图2 总平面图

2 模块化与功能布置

“模块概念”被广泛运用于现代设计中,简单说就是将相关联的功能打包分区,形成功能块,既相互独立避免干扰,又可链接、集成,成为整体。

1)方案设地下室一层,布置为停车库、设备机房、剧场台仓及电影放映厅和多功能演艺厅。2)地面建筑以玻璃斜街(共享大厅)为中心衔接剧场、图书馆、文化馆三大功能块。功能布置遵循动静分离的原则由东向西展开。剧场可满足大中型文艺演出、会议、歌舞、地方戏的演出要求。图书馆设计规模为藏书量15万册。文化馆为接待广大市民进行文娱活动的所在,设展厅、活动区和培训区、办公区及排练厅等。

3 现代本土与造型设计

3.1 现代本土

在地方现代建筑创作中,始终回避不了“继承”与“创新”这对矛盾。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本土风格就是“继承”与“创新”对立统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决不是“旧瓶装新酒”,不是旧形式的再现,而是以现代公共建筑风格为主体,以现代形式、材料、构成等最新设计手法,汲取本土建筑文化元素创作的具有川北建筑文化意象的新建筑。现代本土建筑风格的确立为重建现代化的美丽而有特色的新青川明确了方向。

3.2 造型设计

采用变异的坡屋顶形式建构建筑轮廓线,与山城环境相融合,以斜街玻璃体穿插建筑之中(见图3,图4),将城市空间引入建筑,并将建筑自然划分为两大体块。

图3 鸟瞰图

图4 沿街透视图

1)影剧院体量大、沿街,设计以大坡顶结合高耸的舞台形体建构建筑形式,采用肋型金属(或铝合金)屋面板构造坡屋顶,以乌红木板墙、白墙、本土石墙、“H”型钢、木板百叶、遮阳构件等的有机组合,构筑建筑表皮,高大玻璃门厅与玻璃斜街构成一个整面,与大台阶、钢柱、飘篷形成大气势的主入口,创造了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的沿街界面建筑形象。同时,坡顶形式能与影剧院使用空间有机结合。2)文化馆和图书馆设计为五层,以四个变异的坡顶由院落组合而成,同样采用肋型金属(或铝合金)屋面板构造坡屋顶,以乌红木板墙、白墙、本土石墙的有机组合及山墙穿斗梁的符号运用、观景平台和悬挑玻璃体等组织建筑形式,并采用花格窗作为室外空调机架的装饰构件自然构成建筑表皮,建构建筑表情,创造了具有韵律感的沿河界面建筑景观和简洁明快的建筑形象。

将绿化引入斜街,以庭院植入建筑,形成生态的建筑空间,引人入胜。整个造型虚实对比强烈,形式感强,文化意蕴浓厚,具有时代性和文化性。

4 结语

该方案未能实施,其原因据说是当地人不喜欢坡屋顶。实施方案确实为方盒子平屋顶(据说是当地人要现代建筑)。由此可见,建筑文化创作若不能满足地方审美意志的要求,只能是纸上建筑。群众文化取向尤其是长官意志对城市建筑文化建设的影响可见一斑,城市建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尽管汶川地区恢复重建工作已结束,但其建设留给我们的思考还将继续。“建设还是破坏?”不仅是建筑师思考和回答的命题,更应成为我们城市建设管理者思考和回答的命题。

猜你喜欢

文化馆布置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