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碳含硼钢氮含量的控制

2013-11-05彭其春童志博陈立鹏彭明耀周春泉陈建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钢液连铸工序

彭其春,童志博,陈立鹏,杨 柳,彭明耀,周春泉,陈建新

(1.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81;2.湖南华菱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湖南 娄底,417009)

我国硼资源丰富,在钢中添加少量的硼元素便能替代部分贵重元素,使钢材获得优良的机械性能,因此,我国正大力推进含硼钢的研究开发。但含硼钢也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即含硼钢的裂纹敏感性较强,硼含量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钢坯产生较大的缺陷[1],如板坯边部裂纹等。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生产45B含硼钢过程中,通过采取降低钢水中N含量等措施将裂纹发生率由原始工艺的17.7%降至3.1%[2]。湖南华菱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涟钢)210厂在生产中碳含硼钢A36-LB过程中铸坯角部裂纹严重,为有效地控制角部裂纹的发生,特向钢中加入Ti元素以控制氮含量,取得良好的效果。可见有效控制钢中氮的含量对控制铸坯角部裂纹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拟通过研究涟钢210厂生产中碳含硼钢在LF精炼—连铸过程中氮含量的变化,分析氮含量的控制现状,确定其主要增氮位置,并提出相应的氮含量控制措施。

1 取样及检测方法

在涟钢210厂中碳含硼钢A36-LB生产线上,用取样器分别于钢包进站、第一次送电、加合金、第二次送电、出站、中间包和结晶器处各取样1~2个,车削加工成φ5mm×15mm的圆柱试样,用美国LECO公司的TC-500氧氮测定仪(精度为0.1×10-6)测定各试样中的氮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对涟钢生产A36-LB钢取第三、第四炉钢进行氧氮分析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中可知,从进LF精炼站到结晶器处钢水中总共增氮量约为12×10-6。在钢水进入LF精炼站时,氮含量在16×10-6~23×10-6范围内波动,表明转炉出钢时氮含量的控制不稳定;LF精炼环节在整个工序中增氮最多,约为11×10-6,而一般情况下LF精炼过程增氮量的较好水平应为小于5×10-6,表明涟钢LF精炼过程中增氮较多。另外,中间包到结晶器环节钢中增氮约2×10-6,表明连铸保护浇铸较好。涟钢2011年7、8月份统计的该生产线不同工序氮含量的光谱分析平均值为:氩站终点16.8×10-6,LF精炼站终点26.7×10-6,铸坯中27.1×10-6,与氧氮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图1 各工序钢中的氮含量Fig.1 Nitrogen contents in steel sample in each stage of the process

涟钢生产A36-LB钢的工艺流程为BOF-LFCC,在整个工艺流程中,除了转炉脱氮外,其余工序均为增氮工序,故为了控制钢中氮含量,应该在转炉中将氮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并且减少精炼、连铸等工艺过程的增氮量。

3 讨论

3.1 吸氮理论计算

在1600℃的冶炼过程中,氮在钢液中的溶解度公式[3]为

式中:w[N]为氮在钢中的溶解度,cm3/100g,1cm3/100g溶解度对应的氮的质量分数为0.00125%。

表1为2011年7、8月份涟钢A36-LB钢生产不同工序钢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平均值)。根据表1数据,由式(1)计算可得,A36-LB钢在冶炼过程中钢液氮的溶解度为425×10-6~428×10-6。但是,钢液中实测的氮含量远低于此值,并且连铸钢液脱氧、脱硫良好,氧、硫对钢液吸氮没有阻碍作用,只要钢液与大气接触就会吸氮[4],这表明试验炉次各工序钢中氮含量均远未达到饱和,各工序过程中吸氮的驱动力很大。

表1 A36-LB钢不同工序时各元素质量分数的平均值(wB/%)Table1 The average element contents of steel in each process

3.2 转炉控氮

涟钢生产A36-LB钢采用底吹氮氩切换模式,虽然转炉终点没有取样检测氮含量,但一般情况下,氩站吸氮极少。图2所示为钢液在氩站时氮含量的光谱分布图。由图2中可知,氩站钢液氮含量约为23×10-6,这与实验所测进入LF精炼站的两炉钢含量为16×10-6和23×10-6相差不大,由此推测从转炉到氩站氮含量是满足要求的。同时由图2中可见,氩站氮含量波动较大,这也表明转炉出钢时氮含量波动较大。

图2 氩站氮含量Fig.2 [N]distribution in steel in Ar station

转炉终点碳含量对终点氮含量的影响如图3所示。由图3中可见,终点氮含量随转炉终点碳含量的升高呈明显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转炉冶炼过程中,钢液脱氮主要是依靠C-O反应生成的CO气泡将氮携带出钢液。吹炼开始,氧气射流冲击钢液面形成的火点(凹坑)是主要的反应区,熔池中硅先氧化,碳氧反应还未开始,脱氮速率很小。随着吹炼的进行,火点区温度升高,钢液中碳氧反应增强,熔池产生大量CO气泡将钢液中的氮脱除。在火点区温度下,钢液中氧、硫对脱氮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火点区虽然存在吸氮现象,但由于碳反应生成的CO量多,其压力大于外界空气压力,使空气难以与钢液接触,脱氮量大于吸氮量,脱氮速度迅速增大,到某一时刻达到最大值。随着碳氧反应强度的降低,生成的CO量减少,外部空气压力大于CO压力,这时空气就有可能与火点区的钢液接触,造成钢液的吸氮,脱氮速度逐渐降低,在某时刻脱氮速度变为负数,意味着此时钢液内脱氮变为增氮[6]。因此,采用适当的转炉吹炼终点高拉碳工艺可以降低终点氮含量。

图3 转炉终点碳含量与终点氮含量的关系[5]Fig.3 Effect of[C]on[N]for steel in BOF endpoint

图4所示为涟钢在2011年7、8月份生产的A36-LB钢在转炉终点的碳含量。由图4中可见,涟钢该阶段生产的A36-LB钢碳含量控制不稳定,这导致转炉终点钢中氮含量不稳定。另外,虽然转炉终点碳含量高可以降低钢中氮含量,但同时也会导致钢中磷含量增高,如图5所示。这是由于,从热力学角度来看,氧化条件是有利于脱磷的,而转炉终点碳含量高,会导致氧含量低,不利于磷与氧结合后被去除。涟钢生产要求转炉终点w[C]=0.06%~0.14%,故建议提高转炉终点命中率,稳定碳含量在内控成分的较高范围内。

图4 转炉终点钢中碳含量分布Fig.4 [C]distribution in steel in BOF endpoint

图5 转炉终点磷含量与碳含量的关系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C]and[P]for steel in BOF endpoint

3.3 LF精炼过程控氮

图6所示为LF精炼末期钢中的氮含量。对比氩站钢中氮含量可知,LF精炼末期钢中氮含量增加较多,这与前面分析LF精炼增氮最多结论一致。钢液中氧含量和硫含量越低,吸氮越严重,只要钢液与大气接触就会引起钢液增氮;而氮在渣中的溶解度很低,只要保证渣层均匀覆盖在钢液表面就可以有效防止吸氮[7-10]。在LF炉精炼后期喂Ca-Si线过程中,钙气化形成的钙气泡会吹开钢液面而使钢液吸氮;但如果渣层较厚,钢液面不被吹开,就有可能避免裸露钢液吸氮[5],另外,硅钙线、增碳剂中的氮含量也会使钢液中氮含量增加[11]。

图6 LF精炼环节钢中氮含量Fig.6 [N]content in steel in LF refining

电弧区的钢水裸露在空气中吸氮是LF精炼阶段吸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造好泡沫渣,保证起渣快,缩短冶炼时间,确保埋弧效果佳;在泡沫渣形成前,使用小电流、小电压操作,随着泡沫渣的形成,依次提高电极的电流和电压;LF渣料的加入也要避免一次添加量过大,避免造渣速度慢,形成渣料堆积,影响脱硫效果[11]。另外,钢包底吹氩的时间、压力及状态均对增氮有影响[11-12]。

由图1可知,在加合金过程中钢中氮含量并没有很明显的增加,故推测原材料增氮并不是主要原因;而经过第一次电弧加热后,第三、第四炉钢中氮含量分别由进站的16×10-6和23×10-6增至23×10-6和25×10-6左右,可见电弧加热过程增氮较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在LF精炼泡沫渣未形成前,操作中使用过大的电流、电压导致的钢液增氮。

3.4 连铸过程控氮

图7 连铸坯氮含量Fig.7 [N]content in steel in slab

图7为连铸坯氮含量分布图。为了防止连铸过程的二次氧化和吸氮,钢厂普遍采用保护浇铸。钢液由钢包到中间包过程,如果是长水口氩封保护浇铸,钢液吸氮量为3×10-6;钢液由中间包到结晶器采用浸入式水口及保护渣,增氮量小于2×10-6,因此在一定条件下,钢液在连铸过程的增氮量应为5×10-6[10]。由涟钢实际测量氮含量来看,连铸环节钢中增氮较少,即控制较好,但连铸终点钢坯中氮含量波动较大(见图7),这将会导致氮与硼、钛、铝等合金在铸坯中形成的氮化物不同,影响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实践证明,涟钢在氮含量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铸坯强度波动较大。

4 结语

(1)涟钢A36-LB钢生产中,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不稳定,导致转炉终点和最终的钢产品中氮含量波动较大;转炉终点碳含量高可使钢中氮含量降低,但同时也会导致磷含量升高;精炼环节增氮较多,其主要原因是电弧加热的操作过程中,在精炼泡沫渣未形成前使用过大的电流、电压引起的;连铸环节钢中增氮较少,但连铸终点钢中氮含量的波动较大。

(2)稳定控制涟钢A36-LB钢生产中转炉终点氮含量的措施主要有:稳定转炉终点碳含量在内控成分的较高范围内;在LF炉精炼过程中保证渣层均匀覆盖在钢液表面,在后期喂Ca-Si线时,使渣层较厚从而避免裸露钢液吸氮;造好泡沫渣,保证起渣快,缩短冶炼时间,确保埋弧效果佳;出钢前2min提前进行钢包底吹氩,同时在出钢过程中关小底吹氩气量并进行软吹。

[1]袁爽,王爱忠,高新军,等.含硼钢板坯表面纵裂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河南冶金,2012,20(5):47-49,52.

[2]田树生,易耀云,杨勇.45B含硼钢裂纹成因分析及改进[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0,38(5):36-38,48.

[3]陈家祥.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91.

[4]凌天鹰,徐匡迪.浇注过程钢液吸氮的研究[J].钢铁研究,1989,51(2):7-12,117.

[5]薛正良,吴映江,吴丽嘉.BOF-LF-RH-CC流程钢液增氮控制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1,34(2):86-88.

[6]李晶.LF精炼[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78-85.

[7]赵沛.炉外精炼及铁水预处理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103-109.

[8]Wolfdietrich Fix,Werner Loscher,Hans-Eike Wiemer.Functions of secondary metallurgy in the making of micro alloyed high-strength pipe steels with very low C,S,and N contents[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econdary Metallurgy,Aachen,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1987:171-183.

[9]李晶,傅杰,冯丙文,等.溶解氧对钢液吸氮影响的研究[J].钢铁,2002(4):20-23.

[10]Thomas J,Scheid C,Geiger G.Nitrogen control during EAF steelmaking[J].Iron and Steelmaking,1993(4):1.

[11]吴雄,章耿,李晓强.浅析宝钢厚板成品氮的控制[C]∥第十六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2011:519-523.

[12]刘光穆,邓康,任忠命,等.CSP薄板坯连铸用钢液全程控氮实践[J].钢铁研究,2005(1):35-37.

猜你喜欢

钢液连铸工序
连铸连轧生产25CrMo4齿轮钢带状组织的控制实践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真空熔炼过程中定向导流装置内钢液运动现象的研究
日钢板坯连铸SPA-H钢液位波动原因分析及控制
连铸塞棒中间包冶金集成技术的应用实践
60Si2Mn弹簧钢连铸方坯生产实践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LF深脱硫过程中的钢液增碳增氮的控制研究
高废钢比冶炼条件下的转炉脱磷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