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科技之光照亮三晋大地 建设中的山西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2013-11-05王勇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农业大学研究院山西省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王勇

山西农业大学坐落于山西中部最富发展活力、文化张力、和谐魅力的晋商故里、特色名县——山西省太谷县。太谷自西汉置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有“中国华尔街”、“旱码头”、“小北京”、“金太谷”之美称,是大诗人白居易的祖籍地,近代政治人物孔祥熙的出生地,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在中国明清以降直至近代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2012年12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和科技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山西农业大学联合省内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了山西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

研究院成立以来,结合山西农业产业实际,整合省内高校、院所等多种资源,协同创新,坚持“多元、开放、综合、高效”、“校地共建,综合服务、融合发展,机制创新、模式探索”的原则,紧紧抓住山西省被列入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历史性机遇,以山西农业大学已有的技术推广团队、服务体系、推广示范基地、服务模式、研究中心等为基础,以学校承担的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专项行动项目、国务院农村改革试点项目——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区域性综合推广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式服务站、信息服务平台四大建设为重点,以校内校外协同创新、联合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为主要方式,以机制体制创新为保障,探索具有山西地方农业高校特色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把高校办到农村大地

在一年的建设过程中,研究院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技播撒三晋大地、把高校办到农村大地的理念。以“四大建设任务”为重点,组建了百余个服务推广团队、推广了百余项农业科技成果、形成了“八大服务体系”、突出了“八大服务模式”,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组建了百余个服务推广团队。在研究院建设过程中,山西农业大整合各种资源,逐渐形成了一批技术队伍,活跃在山西省农业和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地方。2011年在学校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科技专项服务行动”以来,学校围绕作物、果树、蔬菜、养殖、食用菌、林学、农机、食品加工、新农村规划、园林规划等产业领域或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方面,专门组织了30个专家服务队伍,从而形成了200名专家教授、200名博士、1000名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宏大的科技服务队伍。针对山西省2013年启动实施的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山西农业大学启动了“百团大战”专项行动,组建了38个专家服务团队、近千名师生参与该项工作。

推广了百余项农业科技成果。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00余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科技发明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星火科技奖两项,育成60余个新品种,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00多亿元。依托山西农大已有的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项目带动,基地示范,打造了高叶酸小米、优质石磨面粉、晋香黑猪肉、钙果饮料、钙果蜜饯、钙果酒、孢子粉、壶瓶枣、贵妃鸡蛋、蜂王浆冻干粉胶囊等近百余个特色产品。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形成了八大服务体系。研究院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八大优势和特色科技服务体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与动物健康养殖技术服务体系;园林规划与林业生态工程设计技术服务体系;测土配方施肥与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服务体系;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服务体系;日光温室设计与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新农村建设与县域产业经济规划服务体系;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服务体系;农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

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研究院通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业技术培训、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等多种渠道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30余场,为地方培养了大批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所需的人才。

RS、GPS和GIS技术可高效完成变更数据的采集工作,在此基础上,本系统能够完成对原始数据与变更数据的统计汇总与面积量算环节的内容,并可借助Excel软件的嵌入将统计结果自动填写至变更记录表中,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变更前后图斑的单位权名称、图斑号、面积等资料均可直接通过系统变更记录表中所设计的属性查询功能获得。此外,变更记录表还具有草图自动绘制功能,即可在叠加分析变更后图斑的基础上得出变更前的图斑,并在管理系统中及时更新变更前后的图斑后,标注于图斑内,待确认无误后即可生成数字化图片保存于报表中。

突出八大服务模式

第一,“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模式。2011年年底,学校出台了“关于开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科技服务专项的通知”举全校之力,组织100名教授、200名博士、1000余名大学生,分赴太谷、武乡、左云等十二个县市,驻点包村包县,开展了“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科技服务专项行动。

最后形成了多个服务项目,一是学校以山西省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的晋中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基地,进行特色农业产业综合示范。二是在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方面,动物科技学院与武乡鑫四海投资公司合作建立亚洲最大的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食品学院与广灵县、泽州县合作建立食用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在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方面,园艺学院与太谷县合作建立设施园艺产业示范基地;林学院与孝义市、汾阳市、柳林县合作建立核桃产业综合示范基地;动物科技学院与右玉县合作建立雁门关优种肉羊生产技术综合示范基地;生命科学院与浑源县合作建立黄芪等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四是在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方面,动物科技学院与农业厅、岢岚县合作培育了晋岚绒山羊新品种,是目前我省牛羊业唯一的国家级品牌;农学院与左云县合作建立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与汾阳市合作建立了谷子产业示范基地;文理学院与寿阳县合作建立杂粮产业示范基地。

第二,参与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专项行动项目模式。这一模式是“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科技服务专项活动模式的升级版。该活动在得到山西省政府充分肯定的同时,山西省财政厅把山西农业大学与山西省农科院一并列入了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专项行动承担单位,2012年予以首次500万元经费的支持,山西农大申报的17个项目全部得到批准。2013年山西省财政厅又给山西农业大学下达了500万元,17个项目的指标。

第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撑的服务模式。研究院整合山西农大承担各级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山西省星火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加大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以及农业技术的服务。

第四,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从2012年开始,山西省科技厅实施“百、千、万”科技强农富民工程。山西农业大学选派了小麦、玉米、谷子、荞麦、马铃薯、食用菌、苹果、梨、桃、钙果、红枣、葡萄、设施蔬菜、露地蔬菜、花卉、苗木、养猪、养羊、养鸡、养牛、水产、水利工程、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方面的专家330名,参与到实施省级农村技术承包标杆项目、选派科技承包特派员、发展农村科技示范户、培养农村技术能手的科技强农富民工程中。

第五,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服务模式。山西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积极参与国家和山西省农业产业技术的服务体系工作中,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两人,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7人、副首席专家5人、岗位专家59人。其中“十二五”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岳文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冬春混播区栽培岗位科学家小麦高志强教授,每个人一年经费80万元,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7人,每年该体系经费60万元。副首席专家5人和岗位专家都有一定的体系经费支持。这些专家成为新时期服务山西乃至全国的农业的中坚力量。

第六,科技专家大院模式。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研究院在相关县区设立了科技专家大院。目前在经费、人员、年度工作任务、管理体制等方面运行较好的有6个科技专家大院,具体有泽州县生猪产业科技大院、食用菌产业专家大院、生猪产业专家大院、蔬菜产业专家大院、谷子产业专家大院、核桃产业专家大院、闻喜县小麦产业专家大院。专家大院的经费主要是地方政府提供,人员由山西农业大学选派,工作任务与考核由学校、专家、地方共同确定。

第七,专家创办科技示范园(企业)辐射带动模式。山西农业大学有一批既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又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还有很强的农业技术推广能力的专家,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已经成为山西农大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例如常明昌教授示范园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彭锁堂博士示范园区(马铃薯产业)等。

第八,规划设计服务模式。在长期的社会服务中,山西农大已经形成了整合目前山西农业大学已有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园林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等5~6支服务队伍,每年承担60多个的规划任务。

四大建设任务成效显著

研究院以“建立多种形式的新农村服务基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宏观战略研究、搭建跨校、跨地区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四个方面为重点建设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研究院建设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服务基地。两个个综合示范基地包括,一是与长治市长子县方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校企共建了辐射长治市的山西农业大学长治综合试验推广示范基地;二是与临汾市洪洞县天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合作,校企共建了辐射临汾市的山西农业大学临汾综合试验推广示范基地。

研究院以“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为特征,评选校级“农科教、产学研基地”130个。其中规模大、效益好的有十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12年在山西省财政厅的支持下,研究院依托山西农业大学被列入财政支农专项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以17个技术项目为核心,在全省21个县建立推广示范基地21个。2013年在16个县新增推广示范基地17个。

研究院依托山西农大绿荣科技有限公司和国务院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建立了覆盖62个县、配有48辆科技兴农服务车、分布在全省850家服务站和12065名科技示范户的服务网络。

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宏观战略研究。研究院承担了40多个县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全省150多个示范村的建设规划,为我省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了实证,已是全省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的重要力量。开展学术交流:研究院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多次主办全国、全省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政府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为山西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山西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被政府采纳;提出“大县城、特色小城镇”发展思路,被省政府采纳。

搭建跨校、跨地区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综合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已近有明确思路,同时和有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研究院自身网络建设已经完成并且正在有效运转。提供产业指导、商情分析、科技推广、成果展示、农民培训等综合服务,形成高等学校专家与村镇、企业、农户间的纵向联系。

开展体制机制研究与创新工作。制定学校层面的加强社会服务工作有关规定,如新进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先下基地工作一年以上,接受实践锻炼;学校40岁以下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申报高一级职称,原则上要有半年以上在基地或农村基层工作的经历;研究生导师评聘,把下基地工作和参与基地建设作为重要参考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

根据研究院建设发展需要,建立岗位科学家制度,每一个产业设1名首席专家、多名副首席专家和岗位专家,每一个产业以产业链为主线,以岗位科学家牵头组建起专家团队。

制定基层专家聘任和考核管理办法,从基地所在区域内选择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强、推广服务经验丰富、并且乐于为学校工作的涉农部门技术专家、特色产业基地的技术头人及技术骨干等基层专家,聘为研究院兼职教授或副教授,使其成为研究院基地建设以及学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的重要力量。

把研究院人员在基地的创业和服务工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学校分配体系。对在基地开展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给予必要的奖励,对长期在基地生产一线从事科技推广示范并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

新农村建设需要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打破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专项技术培训、阶段性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山西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目标

研究院要力争成为山西省研究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重大战略问题的主力军;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辐射中心;成为山西省各级政府制定三农政策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成为山西省农业技术、专家服务、科技产品供求、农产品供求的信息中心;成为山西省农业管理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新型农民的培训基地之一;成为山西高校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的先行区;成为山西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绩效分类考核改革的试验区。

通过研究院的建设可以为山西特色农业发展需要提供多学科技术和人才支撑,从而进一步推动山西现代农业的发展;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山西省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能够有效推进高校体制改革创新。

通过研究院的建设,最终探索出一条以高校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总结出一条破解“矿产资源丰富、农业欠发达省份转型跨越发展过程中农业崛起、农业振兴”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研究院山西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不是我!是他捣乱!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