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沿

2013-11-05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磷虾纳豆餐厨

■餐厨垃圾制十小时 农业碳肥惠九城市

据三农直通车11月14日综合报道:由北京嘉博文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采用餐厨废弃物制备生物腐植酸的技术与工艺”近日获得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金奖。

据了解,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40%—60%的餐厨废弃物和厨余垃圾,农村每年有30亿吨的畜禽粪便、7亿吨的秸秆,这些有机废弃物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嘉博文通过生物装备工业技术进行精准生物降解,把有机废弃物快速地全部转化为工业化的高品质碳肥。从餐厨垃圾到农业碳肥一般只需要十小时的化学和物理反应。

目前,嘉博文已在北京、成都、南京、广州、乌鲁木齐等九大城市建设了14个规模化的处理厂,设施处理能力达到每年82万吨,位居全国第一。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3000万城市人口每天产生的餐厨废弃物处理难题,还能为运营企业每年带来12亿元以上再生产品销售收入。

■ SARS病毒源解疑窦 中华菊头蝠是源头

据科技日报11月4日报道,近日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分离到一株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SARS-like CoV),进一步证实了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源头。这项最新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据介绍,SARS冠状病毒是造成2002~2003年SARS暴发的病原,已造成全球8094人感染和774人死亡。已有的流行病学证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的直接来源。虽然在世界各地包括非洲、欧洲和中国的蝙蝠体内均发现与SARS病毒相似的SARS样冠状病毒,但这些病毒均不能利用人和果子狸的ACE2(即人SARS病毒受体)作为受体,不是SARS病毒的近亲。石正丽国际研究团队分离的SARS样冠状病毒可以利用人、果子狸和中华菊头蝠ACE2作为其功能受体,并且能感染人、猪、猴以及蝙蝠的多种细胞。这些实验结果为中华菊头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

研究人员称,尽管蝙蝠携带多种病毒,但这些蝙蝠病毒传播到人的机会并不多。蝙蝠在自然生态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们传播花粉,是害虫的天敌,从不主动攻击人类。保护蝙蝠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是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

■ 转基因纳豆有望治疗钩虫感染 安全廉价有效

据新华社11月16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廉价的疗法:用转基因益生菌发酵而成的纳豆来治疗钩虫感染。动物实验已表明其安全有效。

钩虫是一种嗜血性肠道寄生虫,可使感染者出现贫血等症状,感染钩虫的儿童还会营养不良、体智发育迟缓等。世卫组织统计,包括中国在内全球有约7.4亿人感染钩虫。目前治疗人类钩虫感染的药物,最初是为治疗牲畜肠道寄生虫而研发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而且在非洲、东南亚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抗药性问题,改进疗法已迫在眉睫。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拉菲·阿罗恩教授与项目科学家胡燕博士等人发现,用于害虫生物防治但对人体安全的苏云金杆菌(BT)会产生一种晶体蛋白Cry5B,在动物实验中具有非常好的抗钩虫效果。他们将相关基因植入一种益生菌中,转基因的益生菌也会在发酵过程中生产Cry5B蛋白。胡燕说,这种益生菌叫做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日本人用它来发酵黄豆制作传统食物纳豆,这种转基因菌和由它发酵的纳豆对人类和动物是完全无害的,而且成本较低。

■ 科学家开发出纳米自组装运输网 灵感源于鱼类

英国牛津大学和沃里克大学科学家11月10日表示,他们成功地研发出采用纳米级电机驱动和DNA控制的微小自组装运输网。运输网的各条道路长达数10微米,可以用于运送货物。此外,运输网中的道路可以自行拆除。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以及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委员会对该研究给予了支持,相关文章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科学家的研发灵感源于鱼类的载黑素细胞,它被用于控制细胞的颜色。在鱼类身体中,存在着微小的运输网,其道路从某中心向四周延展而成,如同自行车车轮的辐条网。驱动蛋白在运输网中传送色素,它们或将色素堆积在道路网的中心,或将色素送至整个道路网。当色素集中在道路网中心时,道路网的其他地方无色素而透明,因而细胞颜色较浅。反之,细胞颜色较深。

牛津大学研究小组开发的运输网与鱼类体中的类似,它由DNA和驱动蛋白(电机蛋白)所组成。以三磷酸腺苷(ATP)作为燃料,驱动蛋白携带着由DNA短链构成的控制模块沿着运输网中的道路移动。由两个驱动蛋白组成的组装纳米机器人能够在道路上行进组装道路网,不过运输车仅需要一个驱动蛋白在道路上运行。

■ 新发现:八千年磷虾数量变化讲述南极气候变迁

据科技日报11月3日报道,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孙立广教授研究小组首次获得了东南极海域过去8000年来磷虾数量变化,表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曾对南极磷虾及海洋食物链变化产生过深刻影响。

过去7年,孙立广、黄涛研究小组通过对现代和古代企鹅骨骼、羽毛的稳定氮同位素和加速器质谱碳14定年分析,进一步研究了东南极西福尔丘陵全新世以来阿德雷企鹅的古食谱,据此首次获得了东南极海域过去8000年来磷虾数量变化。他们发现,过去8000年,阿德雷企鹅稳定氮同位素发生了明显波动,并与气候冷暖变化紧密相关。南极磷虾是一种喜冷水环境的南大洋食物链关键物种,对气候海冰变化极为敏感,气候温暖时期磷虾数量偏低,企鹅食物偏向鱼类,而偏凉时期相反,气候变化影响了企鹅食谱的变化和磷虾种群动态变化。

环南极大洋磷虾生物量达到10亿吨以上,是人类蛋白质资源的巨大宝库,该项研究表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都曾对南极磷虾及海洋食物链变化产生过深刻影响,这对评估未来南极气候变化下南极磷虾的种群动态响应及南大洋生物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猜你喜欢

磷虾纳豆餐厨
磷虾真是“虾无敌”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热电气联供系统优化
南极磷虾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小型堆肥箱用于餐厨垃圾连续堆肥的性能试验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与高值化利用技术发展展望
强大的磷虾
“美味”的磷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