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村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2013-11-05郑适杨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村镇基础设施农民

文 | 郑适 杨洋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生态村镇建设必须把握其科学的内涵。生态村镇绝不仅仅指的是村容的整洁,乡村环境的改善,其科学内涵应该包括三层含义:其一,生态村镇应该是一个适于人类居住的,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其二,生态村镇应当是一个生活便利,功能齐全的生活场所。以往我们经常忽略其作为生产生活场所的重要特征;其三,生态村镇的建设不能脱离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和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生态村镇的建设必须同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便利相结合,开创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同发展的生态村镇建设新思路,创造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农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村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态村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是核心和保障。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广大农村掀起了一轮生态村镇建设的高潮。众多生态建设良好的村镇正在逐渐展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地发展的潜力所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过度无差别化,盲目进行农居改造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我国生态村镇建设中面临的诸多困难。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匮乏,脏乱差是普遍现状。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有超过65%的人生活在农村,但全国的绝大多数乡镇没有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近60多万个行政村中仅有不到5%有条件治理环境污染。同时,快速增加的生产生活污水和动物尸体等生产废弃物早已超出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而公共财政长期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忽视,造成了农村人居环境落后。近年来虽然政府投资力度有所增强,但这与生态村镇的建设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基础设施的匮乏也成为我国生态村镇建设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地少人多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为了弥补土地资源的不足,提高经济效益,我国的农药、化肥使用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在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极为普遍,这导致地力下降、水体污染、耕地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以及通过食物链给人畜带来危害。此外,农业生产中大棚的普及,对土地的污染也在日益加剧,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且综合利用率低。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的经济增长相当部分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的。如何转变这种破坏性的农业生产方式,走出一条符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建设生态村镇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

农村生态意识淡薄。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加之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过分重视产量的粗放性经营,这就导致农村人口生态意识淡薄。农民由于生态意识的淡薄,对保护生态环境漠不关心,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秸秆焚烧等现象屡禁不止,同时由于我国农村生活功能性基础设施缺乏,如厕所等卫生条件,动物粪便的随意处理等问题造成了污染程度进一步加剧。

我国生态村镇的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这就需要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想要更大程度上激发农民的生态意识,必须将这种生态村镇的建设与改善农民的生活相结合,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基础设施,让广大的农民能最直接的享受生态村镇建设的好处。

探索生态村镇建设的好路径

生态村镇的建设不仅应停留在农村环境的改善上,还应系统研究在当前背景下农业与农村采用何种发展模式的问题。生态农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中国实现新一轮城乡一体化的长远发展的问题。

首先,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当前进行的生态村镇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改善农村的现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如果我们想在根本上解决生态村镇建设的问题,就必须同提高农民收入相结合,这样的生态村镇的建设才能获得成功。从实践中看,各地成功的生态村镇建设都直接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如安徽黄山的宏村和浙江武义县的郭洞村,通过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了当地旅游等产业,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的生态和发展共赢的新路子。

其次,增强农村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政策,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物品的服务,以此来推动生态村镇的建设。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生态村镇的建设中必须让制度先行。生态村镇的建设是一个长久的系统的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建设中不能急于求成,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在制度层面给予保证。建国开始,我国的经济发展往往以牺牲农村环境作为代价来换取城市经济发展,为了实现环境公平,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有利于生态村镇建设的经济政策,让城市反哺农村,推进农村的环境建设,保障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再次,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坚持适用技术推广。应加大对于农村环保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研究等领域的扶持力度,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应尽可能的采用小规模、微动力等与农村原生态循环链相符合的环境保护技术和能源供应方式,不能盲目地追求规模,应力求符合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的特点。同时在建设生态村镇时一定要注意尊重原生态和多样性,发挥当地村民的智慧,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向农民提供多一些的设计和施工图方案,让农民自主选择,这样会增加农民在建设生态村镇中的自主性与参与感。

第四,加强农村生态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农民自身生态意识的强弱对整个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方式使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并成为自觉行动。同时在教育中要避免单纯的说服教育,多从农民的切身利益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入手。

第五,实现城乡差别化发展,发展特色生态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我国有序城镇化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因此在建设生态村镇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从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欧盟和日韩,农村与城市景观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非常注重生态的原生态性,成为适合于人类居住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生态村镇建设中,走出一条适合于农村发展的道路。做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不失掉农村原生态的良好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村镇基础设施农民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