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重子、重仙为主迅速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症状40例
2013-11-04陈杰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成都610500
★ 陈杰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成都 610500)
针刺重子、重仙为主迅速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症状40例
★ 陈杰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成都 610500)
目的:研究针刺重子、重仙穴配伍肩井穴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症状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重子、重仙组(治疗组)和针刺夹脊穴组(对照组)退各40例。2组均以1次治疗的效果作为观察对象。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前后(VAS)疼痛积分。结果:针刺重子、重仙组和针刺夹脊穴组都可以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Plt;0.01)。治疗组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的疗效优于针刺夹脊穴组(Plt;0.01)。
颈型颈椎病急性期 重子、重仙穴 牵引针
董氏奇穴针灸学是台湾董景昌先生绍衍祖学,研究发展,自成一派的一家之学,是一种疗效高、操作简单的针灸之学,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重子、重仙穴是董氏奇穴中常用的穴位,主治背痛、肺炎、感冒、咳嗽、气喘、颈痛。笔者临床运用董氏奇穴中的重子、重仙穴配伍肩井穴迅速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症状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颈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均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重子、重仙组(治疗组)和针刺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8岁-66岁,平均年龄36±2岁;病程0.5-7天,平均2.3天;平均疼痛积分7.34±1.62分。对照组中男19例 ,女21例;年龄18岁-68岁,平均年龄37±3岁;病程1-6天,平均病程2.4天;平均疼痛积分7.28±1.54分。2组性别、年龄、病程、疼痛积分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中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拟订:(1)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2)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3)除外其他疾患,主要是除外颈部外伤、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因颈椎间盘退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2)自愿加人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年龄18-68岁者。
1.4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2)颈椎骨关节结核、骨折、脱位、肿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者;(3)某些特定人群如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取穴:重子穴,掌心向上,在第 1掌骨与第 2 掌骨之间,虎口下 1寸处,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重仙穴,手掌向上,当第 1掌骨与第 2 掌骨之间骨缝下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肩井穴:在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取患侧。(2)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采用 1寸一次性针灸针,重子、重仙直刺0.8-1寸,留针45 分钟,肩井穴用皮内针埋入皮下,其间嘱患者缓慢活动颈部。
2.2 对照组 (1)取穴:颈椎夹脊,在颈部疼痛相应的颈椎及上、下颈椎棘突旁开0.5寸,取三穴。(2)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采用 1寸一次性针灸针,直刺0.8-1寸,留针30 分钟,施平补平泻手法,每10分钟行针1次。2组均以1次治疗的效果作为观察对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价时间 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给予疗效评价。
3.2 疗效标准
3.2.1 疼痛程度评估标准 运用VAS疼痛计分法评定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患者在一个10cm的视觉量尺上对临床症状进行自我评价,0代表没有任何颈项部不适,10代表最大程度的症状和不适感,所得到的自我评价得分,即VAS评分。
3.2.2 综合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临床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缓解,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3 治疗结果
见表1、2。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4 讨论
颈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病程短,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属中医学“颈项强痛”、“痹证”等范畴。如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往往转成慢性病变。随着现代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长期困绕群众身体健康。已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创立的独特针灸方法中所应用的穴位,其定位大多与十四正经腧穴不同,虽有部分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在同一位置,但命名与主治功用却不同[2]。董氏奇穴中重子、重仙穴在第 1掌骨与第 2 掌骨之间,主治主治背痛、肺炎、感冒、咳嗽、气喘、颈痛。肩井穴属于足少阳胆经,《铜人》曰:“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根据笔者对董氏奇穴针灸学的理解,董氏奇穴与正经穴位虽有较大的差异,但实际上董氏奇穴针灸学是在正经的基础上对经穴的补充和发挥,与中医基础理论、传统针灸学的充分结合。故善于用针者必须有深厚的中医基础理论,综合运用针灸、经络、脏腑、五行学说,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学会董氏针灸学。重子、重仙穴虽不在肺经经脉这条线上,但却是肺经经筋、皮部所属,又与心包经相临,可谓一穴连两经,颈椎病病位在上,属上焦,与心肺相关,故而重子、重仙穴治颈椎病有良效,两穴同用,正是董针的倒马针法,只针患侧也是《内经》针法的巨刺,配肩井穴皮内针埋针又是牵引针法,同时活动颈项部,又是董针的动气针法。可以说针刺重子、重仙穴配伍肩井穴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症状正是针灸、经络、脏腑、五行学说的综合灵活运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舨社 ,1994:186.
[2]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1.231.
R 246
B
201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