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研究
2013-11-02徐海英汪修娇
徐海英, 汪修娇
(淮阴师范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研究
徐海英, 汪修娇
(淮阴师范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按照一定原则设计了淮安市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根据相关标准并结合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水平确定了标准值.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淮安市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整体评价.从不同角度对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做了比较分析,明确了当前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总结了淮安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成功与不足,并根据研究结果和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推进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淮安市
0 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相对于传统农村、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以及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农村而言的,它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新内涵、新风貌的农村[1].
淮安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更是重要的产粮区,加快新农村建设对淮安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淮安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健康城市化的重要内容.淮安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目前,淮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形式良好,成效显著,农村经济得到较大幅度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社会事业实现了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民主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虽然淮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众多成果,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又要统筹协调,扬长补短.要从淮安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加顺利地展开.因此,结合淮安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能够全面、动态地反映淮安市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1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等多方面的内容,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综合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从系统整体出发,全面综合地反映一定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进程,不仅要包括经济发展,还应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其他方面,能全面、客观、准确地体现新农村的内涵,并能够客观地反映各个方面之间相互关系.
2) 针对性原则
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还应具有针对性,能够较好地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问题,应该针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际,确定关键性的、决定性的要素.
3) 层次性原则
设计各子系统具体指标时要注意指标的级次和相互匹配的关系,一级指标和次级指标不要出现在同一级系统中[2].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生活、社会、政治等很多方面,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一般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作为一级指标,用以反映新农村建设某一方面的达到的水平,下面包含若干二级指标[3].
4) 可操作性
设计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运用,因此入选的指标要能够合理地进行量化,要注意数据的可得性与信度,易于为社会各界接受,把需要与可能性结合起来,且易于计算和进行标准分析.
5) 可比性
所选指标要便于横向与纵向的研究分析. 横向上,可以对不同地区新农村的建设进程进行对比分析;纵向上,可以比较说明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差距.
表1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结合淮安市的实际,构建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5个一级指标,并在每个一级指标之下再设置若干个二级指标,总计有20个二级指标.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淮安市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和各指标的权重(专家包括淮安市农业局专家2人,淮安市环保局专家2人,淮阴师范学院教授2人.权重值是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取平均值).一级指标中,生产发展占0.3,生活宽裕占0.3,乡风文明占0.15,村容整洁占0.2,民主管理占0.05.还具体确定了二级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1.
3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水平与江苏省平均值比较
3.1 标准值和实际值
本文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标准值时,尽可能与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关指标相一致,并参考借鉴了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和要求,结合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2010年淮安市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值.2010年淮安市和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值来源于江苏省和淮安市统计年鉴.结果见表2.
表2 2010年淮安市和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值和实际值
3.2 指标评价计算方法和结果
3.2.1 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每个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无法将其直接综合.为了可以正确描述各项指标变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正反作用,同时消除各项指标因量纲上的差异给评定工作带来的影响,因此在综合评价时,首先应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之转化为可进行综合的相对数.本文在评价新农村建设各指标实现程度时,采用的是指数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1].
在评价淮安市新农村建设水平以及比较淮安和江苏省的不同建设情况时采用指数变换法.
1) 正指标是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评价结果方向一致的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评价结果越好.可用下式计算:
其中:yi为第i项指标的无量纲化(标准化)数值,xi为第i项指标的实际值,ui为相对应指标标准值.
2) 逆指标是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评价结果方向相反的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评价结果越差.逆指标实现程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yi为第i项指标的无量纲化(标准化)数值,xi为第i项指标的实际值,ui为相对应指标标准值.
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即为标准化值乘以100%.无量纲化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无量纲化处理后的结果
3.2.2 计算方法和结果
在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基础上,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建立起新农村建设考核评价模型,将各指标的无量纲化值与相应的权数相乘,加总得到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得分.其模型为:
其中:Y为新农村建设考核评价指数,P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系数,Xi为第i项指标的标准化(无量纲化)数值,n为指标总个数.有了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考评模型,就可以运用上面两表的统计数据对新农村建设考核评价进行量化研究,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新农村建设发展进程[4].计算结果如表4.
3.3 计算结果解释
综合得分与1之间的差值,即为目前的建设现状与新农村建设标准间的差距.根据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数的大小,0.7以上为初步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0.9以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值基本实现,1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值完全实现.
从总体来看,淮安市2010年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得分为0.872,离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的完全实现还差0.128,离基本实现新农村建设指标还差0.028,可见,淮安新农村建设水平良好.其综合得分比江苏省低0.091,说明淮安的新农村建设水平低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
表4 淮安市和江苏省新农村建设指标评价值
从5个一级指标来看,淮安2010年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民主管理的实现程度分别为80.7%、95.7%、88.0%、80.5%和99.0%,这5项指标中,生活宽裕和民主管理的实现程度较高.综合得分分别为0.242、0.287、0.132、0.161和0.005,其中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2项指标的得分与江苏省的平均得分差距较大,分别相差0.24和0.39.说明淮安市注重改善民生,农村管理水平较高,但生产发展水平相对不高,农村清洁工程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完善村容任务重大.
从单项指标分析,在20项评价指标中,有12项指标,即有六成指标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其中,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等几项指标的现实值大大超过江苏省的平均水平,说明淮安市新农村建设在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和环境绿化等方面卓有成效.在其余的未达标的8项指标中,人均农村地区生产总值、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农村卫生厕所比重、农村人均用电量4项指标的得分分别为0.063、0.033、0.017和0.004,低于江苏省标准值较多,在今后新农村建设中应该作为重点和难点来抓.
4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4.1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保证新农村建设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是指导“三农”工作的全新理念,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路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淮安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基础,城市既要尽可能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又要鼓励、支持、引导优质生产要素向农村转移.用城市的民资、工商资本和外资开发农业,建设农村,用城市高素质的人才和先进技术去带领农民致富[5].不断提高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强度,加快城乡通之间各种资源和要素的双向流动,促进新农村建设.
4.2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夯实经济基础
从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与其他指标相比,生产发展指标的实现程度较低,是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说明生产发展还是淮安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江苏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以及世界发达国家农村发展的经验均表明,只有生产发展了,经济基础扎实了,才能进一步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6].因此,在淮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重视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结合淮安农村的实际,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扩大农民就业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4.3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美化村貌
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的5项一级指标中实现程度最低的是村容整洁指标,其综合得分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0.039.其中农村卫生厕所比重和农村人均用电量2项指标实现程度偏低是影响村容整洁指标实现的主要因素.农村人均用电量是所有指标中实现程度最低的一个,说明淮安农村用电水平比较低、电力发展落后.淮安应进一步规范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施工工艺,采用新技术提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水平.另外,农村卫生厕所比重指标实现程度也较低,说明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淮安市应有序推进镇村布局规划实施,加强规划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出行、饮水安全、环境整治、信息畅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使农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4 加强平安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从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评价结果可知,乡风文明指标的实现程度为88%,从其中的4项二级指标来看,除了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指标的实现程度仅有66.7%,其他3项指表基本达到目标值.因此在淮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利用各种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全面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组织领导,着力提高农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创造更好的法制环境,树立文明乡风、民风.
5 结论
通过对淮安市新农村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和与江苏省的比较研究发现,淮安市新农村建设已初步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离完全实现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淮安市2010年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民主管理5项指标中,生活宽裕和民主管理2项指标的实现程度较高,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2项指标的实现程度较低,个别二级指标尤其是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农村卫生厕所比重和农村人均用电量等指标低于江苏省标准值较多.淮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形式良好,成效显著,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艰巨的工程,应根据淮安市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1] 况敏. 江苏省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应用[D]. 南京财经大学,2009.
[2] 王晓丽, 吴蕾.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分析[J]. 人口学刊, 2009(3): 17-23.
[3] 解俊霞, 郇金宝区. 县级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乡镇经济, 2009(8): 32-36.
[4] 孙丽敏, 胡景辉, 冯改静, 等. 石家庄市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J]. 中国科技成果, 2009(8): 4-11.
[5] 张锋. 江苏城乡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名城, 2012(1): 28-32.
[6] 张珠龙, 张存库. 新农村建设的探索、挑战与对策——基于江苏城乡一体发展的研究[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8(3): 44-48.
AComprehensiveEvaluationontheNewRuralConstructionintheCaseofHuaianCity
XU Hai-ying, WANG Guang-jie
(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China)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system of Huaian is designed by a certain principle, which consists of the five-level indicators and 20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the standard value of this system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of Huaian City and the relevant standards. The composite index evaluation method,which i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ha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Huaian.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successe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Huaian, and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it also measure d the level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Huaian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promoting the level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Huaia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uaian.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dex system;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Huaian city
2012-12-22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SJB790006)
徐海英(1971-), 女, 江苏宿迁人, 副教授, 理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和城市地理.
F327
A
1671-6876(2013)02-0154-07
[责任编辑蒋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