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转型:从聚焦通道到关注应用
——访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市场运营研究部宋杰
2013-11-01舒文琼
本刊记者 | 舒文琼
在运营商新一轮转型过程中,流量经营毫无疑问是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三大运营商以智能管道和聚合平台为基础,以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为经营方向,展开了以释放流量价值为目的的流量经营。近日,记者就流量经营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市场运营研究部宋杰。
《通信世界》:近年来三大运营商纷纷依托智能管道展开了流量经营,您认为运营商流量经营的关键点是什么?力和成本负担并非运营商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何通过拓展收入来源和盈利模式促进流量经营收入的增长,以及如何减少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对移动网络价值的分流,对于电信运营商的难度和挑战更大。
运营商可以从4个方面提升流量经营的效益:以规模经营换收入,提高网络利用率以提高收入并减少成本,增强流量的黏性以提高流量附加值,拓展盈利来源以增加经营收入。
《通信世界》:移动互联网时代精细化流量经营的需求,使得定向流量免费逐渐成为国际运营商流量经营的重要手段,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宋杰:从流量构成层次看,运营商所经营的流量既包括底层的接入流量(数据流量),也包括表层面向用户的互联网流量(包括点击量、浏览量、下载量等),两者合称为用户流量。
运营商流量经营,关键在于实现两个转化:第一个转化是通过业务模式把用户需求转化为流量,包括客户获取、流量获取、流量提升、流量保持等一系列要素;第二个转化是通过盈利模式把流量转化为收入,也就是所谓的“流量变现”,包括前向收费模式、后向收费模式、基于开放平台的创新模式等,以及这些模式之间的组合。
《通信世界》:对于运营商实施流量经营,您有何具体建议?
宋杰:定向流量免费相当于免除了业务的通道费用,运营商必需要有合适的盈利模式对通道的价值进行弥补。除了把某些自营战略型业务或者高用户黏性业务采用不考虑收入的方式向用户推出之外,一般而言,运营商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盈利模式:前向内容计费模式、后向收费模式、后向广告费模式。
当然,定向流量免费并非灵丹妙药,并非所有业务都适于定向流量免费,流量单价的不断下降导致定向流量免费失去吸引力,因此,某些时候“全免”改为“限量”同样会降低吸引力。
宋杰:随着网络技术的演进,移动带宽每比特成本是呈指数级下降的,因此数据流量带来的网络压
《通信世界》:据您的观察,国际运营商在流量资费制定方面呈现出了哪些新动态?
宋杰:过去运营商在制定资费政策时,采取了以语音业务为主的方式,具体表现为语音业务按通话时长收费,数据业务采取包月的方式;现在,运营商的计费重点正在从以语音为主转向以数据业务为主,具体表现为数据业务按使用量收费,语音业务包含在套餐中。这体现了运营商对数据业务的收费日益精细化。
当然,也有一些运营商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做法。例如,T-Mobile最近推出了70美元不限语音和数据的套餐,不过这不是管道价值最大化的做法。
一个坚持走流量经营的道路,一个与智能管道背道而驰,前者是主导运营商,后者是弱势运营商,可以看出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不同的运营商做出了不同决策。
《通信世界》:从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到“新三者”,中国电信的战略转型经过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宋杰:中国电信的转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4~2010年,第二个阶段是2011年到现在。在第一个转型阶段,中国电信提出了转型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实现了三个定位:电信全业务的提供者、互联网应用的聚合者、中小企业ICT服务的领先者;在第二个转型阶段,中国电信的定位更加细化,提出了“新三者”战略,即要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以及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
在第一波转型中,中国电信侧重于横向的全业务能力的拓展,提出了三重、四重捆绑战略,本质上聚焦的还是通道能力;在第二波转型中,中国电信纵向进入了信息服务领域,通过与具体应用紧密结合,已将关注点从管道转侧移到了应用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