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质量是办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必然选择

2013-10-31张晋生

学理论·中 2013年9期
关键词:内涵发展提高质量

摘 要:民办高校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大举措。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民办高校只有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时刻牢记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根本,切实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注重教学改革,突出专业亮点,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之路,才能办成高水平的民办大学。

关键词:高水平民办大学;提高质量;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328-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强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2011年12月,陕西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也提出,“要加强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和开展民办高教研究”。高等民办教育正处于超常规发展的大好发展时期,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民办高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之路,才能办成高水平民办大学。

一、办高水平民办大学要走质量型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2013年3月22日至23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会议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都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要将办教育、建大学同办企业、办社会团体明确区分开来。教育发展有其自身的多重规律,其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需要经过长期积累,方能见其成效,这种规律是不可逾越的。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要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速度协调发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来看,同我国公办院校的发展水平相比,办高水平民办大学要走质量型发展之路。第一,基于国家的需求,是实施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更是将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有力举措。民办高校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应用型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劳动者,为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其社会地位、社会信誉度却一直处于偏低的层次,社会的认可度提升缓慢。其发展趋势是,国家必然会对民办高校的统招学生给予财政补贴,进一步扩大高水平民办大学办学自主权,这更加有助于调动全社会兴办教育的积极性。同样,在高等教育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的财政扶持将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入高等教育领域,这无疑将对我国发掘和拓展高等教育资源,拓宽高等教育实践路径,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带来重要影响。但会在3到5年对列入计划的民办高校进行一次全面考核验收,建立动态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形成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良性竞争态势,这决定了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位置,必须要以质量求生存,通过不断激发自身能量,发扬拼搏向上的改革精神,不断改善和重塑学校的外在形象,通过自身的努力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同时促进我国从较低层次的人力资源大国向有内涵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第二,可以带动民办高校的转型,由过去单纯强调发展规模向注重加强校园内涵建设转变,由只关注学生数量增长向注重教学质量提高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转变。纵观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现状,虽然其数量不断上升,但从质量和内涵建设角度来看,我国民办高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当下民办教育发展的最大的实际。也就是说,由于当下绝大多数民办高校还未形成特质化的办学模式,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还将面临着更多挑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厘清和解决。微观层面而言,要想从过去以规模“论英雄”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变成以“质量求生存”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是一个关乎民办教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转变。民办高校只有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彻底改变重规模轻内涵、重数量轻质量、重粗放轻规范的现象,逐步形成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实现由规模扩张型向内涵式发展型转变,由趋同化办学向特色化办学转变,才能建成国家放心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高水平民办大学。反之,办学实力的提升也将赢得社会的认可和青睐,进而争取到政府进一步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合力助推民办高校走上一条竞争力较强、质量过硬、口碑良好、特色鲜明的永续发展之路。

第三,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有助于形成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良性互动和有序竞争的战略格局。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个方面是社会大众要求接受高品质的高等教育,需求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却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短板即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稀缺,远远满足不了百姓上好学读名校的需求。要解决这一高等教育领域“供求”的主要矛盾,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模式就一定要转变。简而言之,一所民办高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短时期内设置很多学科、专业和层次,也不可能开展学术型和研究型教育,这恰好是公办高校的优势。民办高校则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专业设置、教育内容和毕业生就业方面体现出教育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但创新不是“985”、“211”的专利,它可以是各个层面的。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驶入快车道,逐渐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由国家一手包办教育的单一模式,初步形成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共存、共兴、共荣的态势,要允许教师的双向流动,为教师在公办、民办学校之间自由流通,使民办和公办高校发展呈现出良性循环的态势,才能最终缓解上述矛盾,满足百姓对高等教育日趋多样化、创新化的需求。

第四,提高质量能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大批各类应用型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据估算,六十多年以来,全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及民办高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提供了一千五百多万的各种类型的人才。它为提高人口素质,缓解短时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变革,逐步实现人才的低端输出到服务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乃至服务型社会的人才定制的转变,并日益成为打造高新技术品牌和培养挑战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加速,受过高等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供不应求,但民办高校因其起步晚,办学起点低,办学条件差强人意以及教育经验匮乏等现实原因,还不能承担起培养高水平研究型和应用管理型人才的重任。面对社会需求和优胜劣汰的挑战,民办高校在现阶段必须力求高水平办学,充分发挥其优势,才能长期发展下去。

二、提高质量是办高水平民办大学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提高质量是各个国家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教育精品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也更成为办高水平民办大学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质量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质量问题不是今天才提,今天说的质量是新时期赋予了新内涵、新要求。过去大学也重视质量,但由于受环境条件所限,不少时间花在了建新校区、新建大楼、购设备、扩规模上,虽然这是高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但还不等于质量。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根据对预培养人才的目标工作领域和技术领域的把控,进而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理念,同时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打造明确的人才观。全力打造重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培养观念,摒弃过去单一培养知识继承性人才的传统人才培养观念。“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亮点,更是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的鲜明特色;要以“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为原则立场,以“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学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在这两点上高职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形式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高度一致的。但具体而言,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全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总体定位。也就是说这一类型的人才在知识层面上不讲求对理论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探究,和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有显著的区别。民办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也将紧紧围绕学生可以胜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的能力展开,同时要注重讲授与形成技术应用能力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缩短从成熟科研成果到生产应用之间的时间,在更短的时间里将成熟的设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能实现上文提出的学生培养的两个总体目标。

衡量高水平大学建设是否成功,并不是靠某些行政发文和个别领导讲话“宣布”,或学校自我“表彰”,更不单纯取决于学生的规模、专业的分布或是否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归根结底是学校自身的办学能力和水平,更为关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的声誉是否能赢得社会大众的良好口碑和广泛认可。前几年工科类把高职教育理解为一种单纯的科学知识传授或技术类教育,教育中较少涉及或基本不涉及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忽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时受传统教学模式和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学习兴趣淡薄、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薄弱、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求生存、求发展,在教学培养质量上,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为扩大招生规模而牺牲教育质量,更不能仅仅从数量的增长上来标榜学校的发展。就高职院校来说,它应以市场为导向,直接为生产一线输送合格的人才,其在数量上占社会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较大部分,必须对教育质量加以重视,以质量取胜。高水平民办大学培养目标是,根据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的人才应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加强调和突出对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毕业后不但能成为踏实肯干的优秀工作者,更是能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凡成绩的创造者。

为此要想树立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培养目标就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观。在现代高职教育之中,面对数量增长后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能否主动实现转型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其教育质量能否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考验。要明确洞悉社会需求、区域性市场需求、一线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自身需求,着力培养适应上述需求的人才,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志。只有树立求新求变的适应性的质量观,高职院校才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以现实和未来的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建立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质量标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应用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自觉强化人才培养是办高水平民办大学的根本任务。民办高校应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质量赢得生源,赢得社会认可,赢得办学效益,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三、办高水平民办大学要加强提高质量的措施建设

在深入研究教育发展规律并结合自身办学实践经验后,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核心问题。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与日俱增,给保证教学质量带来很大压力。而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建设,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的动态过程,只有不断蓄藏积累,却没有捷径可寻。要办好高水平民办大学一定要时刻秉承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根本办学宗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质量意识,抓好教学改革,突出专业亮点,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有一席之地。

1.强化教育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当前科技发展综合化趋势愈发明显、社会所能承载的信息量与日俱增、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所以修订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都要依据教育发展规律科学地展开,主要是由省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研讨,最大限度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设置上,应以产业结构、新兴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需要为设置导向。例如,面对中国城市交通运输业人才缺匮的情况,学院及时增设“城市轨道类专业”,并将其培养目标定位于适应我国地铁、轻轨、高铁实用性技术人才,其毕业生面向全国各城市地铁、高铁等部门和企业,从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岗位群,满足了许多省城轨道交通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在专业教学改革方面,依托鲜明的行业背景,建立牢固的产学结合关系,更加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性”,打破传统的唯知识质量观念树立技术应用能力质量观念,并坚定不移地实践下去。同时要建成高水平民办大学,要坚持教学科研相长,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让科研工作反哺教学工作,民办高校就是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来开展一些教学研究,包括学科、教学法的研究,把大学的科研资源转换为教学资源,让学生直接从中受益。

2.进一步完善系统培养人才的体制。高水平民办高校要坚持开放办学,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教育,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办学的投入体制。届时民办高校体制新颖、机制灵活的优势将为改善中国高等教育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按照应用型办学定位,学校专业设置要结合地方发展需要,着力加强应用型的产学研合作,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学资源和环境,紧密依托行业、企事业,共筹共建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使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落到实处,保持学校教育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实践和巩固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培养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这必须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坚持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制约点,而教师素质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关键在教师,最根本的是提高教师质量。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和政工队伍建设,应以全面提升整体素质为中心,努力创造有利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成长有效机制,建设一支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政工队伍,同时要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他们在职称评定、业务进修、医疗保险及公积金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一方面,要按照学院的定位要求,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继续加强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层次,继续提升学科修养;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在此基础上,依法建立教师薪酬最低保障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和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

4.突出应用,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按照“有用、够用、管用”的要求,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搭建课程平台,科学设置“课程模块”。更多地结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精选理论教学内容,增强应用性。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将行业与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社会生产一线密切结合为重点,完善基本素质、基础技能、专业综合素质、专业实验教学、专业综合能力、工程训练、综合实习、科研训练、创新训练等实践教学内容结构,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三年不断线”。

5.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而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学院在构建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干部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质量月和常规教学检查制度。这五项制度形成了一套符合校情、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维民.民办教育的回顾与展望[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2]张晋生.试论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的办学理念与目标设计[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3,(1).

猜你喜欢

内涵发展提高质量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
浅谈农村学校的语文教育研究活动
提高造林工程质量与对策
职教集团的基本功能和内涵发展指标
试论凸显农村初中特色,圆内涵发展之梦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处理好四对关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潜能德育视角下中职内涵发展与招生规模问题的对策研究
创建乐美文化,打造武术特色,促进内涵发展
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