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研究
2013-10-31张东
张东
摘 要:新形势下高校的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调动青年学生党员工作的积极性,需要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办法,这对于考核学生党员工作实绩,促进高校学生党员有序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为适应高校党建科学化对学生党员评价的新要求。当前,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从完善高校党建工作的意义出发,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的高校党员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生党员;评价指标;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74-02
一、高校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学生党员充满活力,引领先进的文化。他们善于运用网络了解和学习大量信息,同时运用微博、微信等快速信息传播方式,影响着大批青年人。近些年来,在国家发生重大事件过程中,学生党员积极的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的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但是也不得不注意到,在学生党员数量剧增的今天,青年党组织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于此,近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意见》指出,截至2012年底,学生党员已达290.5万名,学生党支部达86 788个,但同时存在个别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少数党员政治素养不高等问题。以上情况导致部分高校学生党性不坚定,不单纯,也将严重影响未来党组织的形象、工作能力和稳定性,甚至危及党的执政能力和在群众中的威信。这就需要在入党时进行考核,需要在入党后,对于党员的工作进行科学有效评价。
二、研究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加强未来党组织重要支撑力量的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高校学生入党开始,建立一套有效的申请评价、党员工作评价体系是高校党建的重要有效环节。将社会工程的方法应用于研究和建立学生党员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党员队伍的组织、教育和管理,这些都可以从定性、定量的角度上科学进行。
第一,建立科学的高校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第二,建立科学的高校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党员。第三,建立科学的高校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对高校党组织和学生党员的任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第四,建立科学的高校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公正评价学生党员参与的各类学生活动。
三、建立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原则
《意见》中指出“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结合高校学生特点,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学生党员具体标准,坚持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防止把学习成绩作为发展党员的主要条件”。
(一)对于高校学生党员应坚持辩证的方法与普遍联系的理论相结合的评价原则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的方法和普遍联系的理论,要求我们对学生党员的评价应当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把握。也就是注重评价时间的长短期综合考虑,评价角度的全方位多角度。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一是要把握整体性。在总体上对一个单位的党建工作效果做出全面的、客观的评价。二是要把握层次性。既要考察先进层,又要考察中间层和后进层,防止出现片面性。三是把握联系性,要充分注意党建工作的关联因素,做出切实的判断。同时还要进行重点内容的评价,如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政团结协作、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支部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评价方案时,既要从党建工作的稳定和连续性进行评价,又要根据重大发展变化实际情况进行重点评价,使评价工作力求科学准确。
(二)对于高校学生党员应坚持自我评价与群众、领导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在党员评价中,首先应当从人性化角度考量。对于人的约束有内在和外在,即自律与他律两种。学生党员评价体系设计,要注重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考评既注重学生党员自省、自警,同时也要将群众及组织的批评和建议纳入其中,坚持内在的自我评价和外在的其他群众学生评价与党员干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高校党组织既是对学生党员进行评价的主体,要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合理安排不同层次的评价工作。而学生党员除了自我评价外,还应当通过座谈、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客观地、真实地做出总结汇报。
(三)对于高校学生党员应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原则
在社会工程的研究方法中,定向与定量是常用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是通过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定性评价是根据评价者对报告资料的分析,加上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和状态,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在设计评价体系时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是评价体系全面性、科学性和正确性的保障。评价指标的设计需要有可操作性,能够量化,便于考核,防止出现烦琐化和不现实性。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评价方法的操作,设计指标和操作方式的难易适度,使其可操作性、有效性、科学性统一,尽力做到简单明了,能够说明问题。
(四)对于高校学生党员应坚持综合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考核评价,平时表现评价缺少,多集中于学期末或年终集中统一考核,而且考核主要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座谈会等传统评价方法,这些方法虽然方便易行,但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党员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作风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查。在对学生党员进行综合测评时,要统筹考评学生党组织发展的协调、稳定、和谐等因素,长远利益去考查评价学生党员。
四、对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近几年来,对党建工作考评探索的很多,但对于学生党员这样一个思想活跃,有着极大影响力和活动力的党组织来说,以上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对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应当有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立评价体系,目的是通过制度本身具有的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改变单纯依靠党组织领导干部人个人素质的高低和思想重视程度来决定党组织工作的现象,促进学生党组织和党员正确履行职责,为长期抓好党的建设提供根本保障。由于采取的价值标准、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不同,甚至考核标准的功利化,导致不同学校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出现偏差。少数学生党员对于开展学生党员工作考核评价的原因和目的,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在工作中出现注重软件资料轻工作实绩、重领导高兴轻群众满意、重期终考核轻平时评价等问题,导致党建工作考评的目标激励、责任激励、效果激励的导向作用弱化,削减学生党员评价体系对各项工作的促进作用。
(二)从科学性和认同度方面,提出评价指标
评价体系的建立,指标的科学性和考核对象的认同度确定是指标确立的关键环节。学生党员的评价,应当是综合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因此考核指标的设置强调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统一。在执行的过程中要避免重程序、轻标准的倾向,要防止受程式化工作惯性的影响,对干部实绩考核的标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要避免重年末考核轻日常检查的倾向,要防止平时不算账,年终算总账的现象;要避免重片面统计数据,轻综合分析的倾向;要避免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时,出现考核不全面,了解不深刻,评价结果难以服众的状况;要避免奖惩不明确,价值引导不明显的倾向。
(三)建立有序的评价运行体系
在学生党员评价中,有序的评价体系的运行程序是评价实现的必需环节。目前的高校学生党员评价考核多是采用传统的听述报告、组织考评、群众座谈、查看资料、听取汇报等考核方法。传统守旧的程序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党员陈述报告空话虚话套话多。陈述中套话较多,脱离实际;个人陈述时把集体的成绩作为个人成绩汇报;主观夸大,脱离工作情况,不能正确分析在取得的成绩中的个人作用,考核者不能通过述职真正了解党员实绩中的各自作用。二是陈述资料和汇报中弄虚作假成分严重,所提到的事实依据不足。三是组织评价中缺乏严肃性。组织测评时,大量存在凭印象打分,凭喜好打分,凭关系打分,敷衍了事等现象,使党员评价结果主观性大于客观事实,导致测评的公正性和应有的效果受到质疑。再加上不同考核组织之间的测评标准不一,影响了考核的公正性。四是群众座谈不能客观评价。由于利益及利害关系所致许多座谈对象,不愿、不敢、不能吐露真实情况,在了群众了解情况不愿讲,组织不能准确了解情况的局面下,导致了评价计分的模糊化。
(四)权威性是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实施的重要保障
建立在高校中强化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执行制度,有利于强化评价工作和结果的权威性。评价体系一旦确立,就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坚决落实。坚决不能允许按照主观意志执行,按照制度,对在学生工作中表现优异的给予奖励,一般和较差的应给予鞭策和惩处。在学生党员评价过程中禁止形式主义,强调评价的严肃性,发挥考核评价体系应有的管理、监督作用,确保考核评价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22号[EB/OL].中国政府网,201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