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2013-10-31金海燕
金海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换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阔步走向理想的文化自强。
一、提高文化自觉强化责任担当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民族、国家、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文化自觉是一种强大精神力量,是实现文化强国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程度的高低。
纵观中国的历史,由于近代国人饱尝屈辱,国人对这段2000多年的“文明史”进行了反省和批判,对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革命”。应该承认,这是国人在文化意识上的一次觉醒。但是,由于当时的人们对文化社会价值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评价、对先进文化的选择还处于朦胧探索阶段,缺乏本质的认识,也就没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
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文化自觉才真正得以显现。从1921年7月1日起,中国共产党首次把一个政党的本质同先进文化融合起来进行深入思考,深刻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文化对中华民族崛起的价值所在。这标志着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具有了一种文化自觉。
放眼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最大的特性品质就是靠文化自觉来引领前进方向,并且使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正是紧紧依靠这种文化自觉,党才能始终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也正是紧紧依靠这种文化自觉,党才能始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文化决定着经济的目标,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凝聚着巨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全过程进一步证明: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如果离开这种文化自觉,就不能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就无法调控发展状态,就很难凝聚民族精神,就不能推动历史车轮不断前行。
毋庸置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与否,既取决于它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也取决于它的文化实力。同样,一个政党能否牢牢掌握和巩固政权,既取决于它所拥有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也取决于它所掌握的文化资源,取决于它是否掌握先进文化发展的主导权。
二、增强文化自信坚持包容并蓄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要有文化自觉,还要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信是民族、国家、政党对自身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特性品质和文化生命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只有增强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进而阔步走向理想的文化自强,建成文化强国。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会了解,其实国人的文化自信曾经历了从自满到失落再到回归的漫长曲折过程。不说四大发明,也不说贞观之治,单说康乾盛世,足以令国人为之骄傲了,自满情绪便油然而生;然而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我尘封已久的国门,于是,国人在惊讶国外文明之余倍感失落,“弱势文化心理”随之产生。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表现出一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国人才在这群人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前无古人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为古老的中华文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赢得了整个世界的口碑,完全彻底地颠覆了中华民族在外国人眼中和心里的印象。于是,中国人又重拾了文化自信。
当今的中华文化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信的文化系统,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创新性,因为它本身就是在各种族、各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不断创新中形成和发展的。同样,我们党建文化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这充分说明,中华文化拥有把不同制度凝合在一起,相容共处的伟大力量。
当今的中华文化激荡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信仰、伦理和情感,像太阳一样,具有相对恒久的旺盛生命力。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在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全球化的涤荡下,全世界的各种观念不断涌入,现代元素不断进入,但中华文化并没有被其他文化所消解,依然保持着千年文化的根基和灵魂。尽管新兴技术如通讯、交通等技术消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但人们依旧会在中秋佳节举家团圆赏月寄情,依旧会在大年三十前千里迢迢赶回家里过大年。在这里,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相传的文化基因,永远流淌在中国人血管里。
每当人们走进电影院享受饕餮视听盛宴时,能否想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每当人们手捧心爱的书籍忘我阅读时,能否想到中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已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每当人们走在海外大街上惊诧于当年“叽哩呱啦”的“洋鬼子”竟纷纷用汉语与自己交流时,能否想到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仅孔子学院就已在100多个国家落户,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想到这一切,人们还能有“弱势文化心理”吗?
三、实现文化自强推动民族复兴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文化自强。所谓文化自强,就是指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使自己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创造力竞争力。
走向文化自强就是要加快建设与中国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担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阔步走向理想的文化自强。
阔步走向理想的文化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其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根本任务。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就谈不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缺乏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自内心的认同,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才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使中华民族阔步走向理想的文化自强。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使文化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全党全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其二,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如今的人类社会,文化影响力业已成为检验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特别是这个国家的价值理念、发展道路、国民素质等等。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着力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切实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全世界的文明进步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第三,激发先进文化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资源富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阔步走向理想的文化自强,需要进一步激发文化的创新活力。增强文化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关键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努力培育、引导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和文化消费能力。要在大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创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同时,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品位,激发有思想性、有艺术性、有影响力的文化作品创作生产。要大力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激励文化工作者不断创造精品力作。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十八大报告中,不断强调把文化强国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上,文化强国的“路线图”已然清晰可见。循着这条路径展望未来,我们看到的将不仅是国家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更有人民“精神幸福指数”的大提升。
通过巴彦县文化的改革、发展,笔者深深地感受到,文化对一个县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可造人才,不断壮大文化创作队伍和不间断地开展文化活动,是近年来我县文化界最大的变化。从2012年初开始,我县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层面,增加投入,加大了“中国书法之乡”的创建力度。先后接受了中国书法协会的检查验收,举行了隆重的命名授牌仪式。“中国书法之乡”的成功创建,让全县人民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结晶,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魂与根,极大地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坚定了巴彦人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使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文明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不仅如此,我县“中国书法之乡”的创建行动,也带动了周边兄弟县市纷纷组织各种文化创建活动,这无疑对整个地区文化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向着理想的文化自强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作者系中共巴彦县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