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含量及结合力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3-10-28王海波于红博
王海波,于红博
(1.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吉林 吉林 132013;2.吉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吉林 吉林 132000)
·经验交流·
症状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含量及结合力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海波1,于红博2
(1.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吉林 吉林 132013;2.吉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吉林 吉林 132000)
症状性贫血;血清铁;铁蛋白;铁结合力
人体血清铁含量虽然少,但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检测血液中铁含量,诊断与鉴别诊断功能性铁缺乏,或慢性疾病所致症状性贫血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检测241例贫血病人血清铁、铁蛋白、铁结合力等项目,探讨病人血清铁含量与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 象
整理临床诊断明确的各类贫血患者241例,其中孕妇性贫血(孕妇贫)25例,缺铁性贫血(缺铁贫)4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贫)36例,溶血性贫血(溶贫)9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贫)23例,肾病透析性贫血(肾性贫)51例,肝脏性贫血(肝性贫)24例,肿瘤性贫血(肿贫)28例。对照组选择体检健康人员,骨髓细胞铁粒染色选择住院病人。骨髓象大致正常者为参照组。
1.2方 法
血清铁检测(亚铁嗪法、比色法)、转铁蛋白饱和度(免疫比浊法)、总铁结合力(层析柱法),仪器为荷兰产Selectra-XL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意大利产MAGLUMI 2000型系列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自动检测,自动报告结果,试剂由山东三维生物公司和深圳生物公司提供。缺铁贫、再障贫、溶贫、巨幼贫病人骨髓穿刺涂片,骨髓细胞内铁粒检测时,选择含骨髓粒丰富的涂片,应用Baso(贝索)铁染色液行内铁粒染色两张片,以备镜检用。
1.3结果判定
2 结 果
241例各贫血组患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骨髓细胞内铁检测结果见表1。
表 1 慢性疾病贫血病人血清铁及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及内铁检测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 论
铁缺乏,易导致贫血,尤其多见于儿童和孕妇及成年妇女。还见于因原发病引起功能性铁缺乏(FID)[2]。由于铁不足或基础病(失血、营养不良、脏器功能减退)所致慢性病贫血,曾有学者论著称“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症状性贫血”[3]。由于铁是人体造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体内含铁量大约为4 g左右[4],主要分布于血红蛋白内,其次储藏在肝、脾、骨髓及其他组织中。每天约有30 mg的铁自组织中转变成血清铁进入骨髓,由于造血,形成组织铁、血清铁于骨髓铁之间良好的循环输送途径,保持着动态平衡。铁蛋白是人体内含铁量最丰富的一种水溶性蛋白质,肝、脾、红骨髓及肠黏膜是铁储备的主要场所。因此,检测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和骨髓细胞内铁含量能灵敏的反应机体中铁的储存和利用水平。表1结果显示,儿童贫血组、孕妇贫血组,由于生长发育和需求量的需要,又容易被忽视,导致铁缺失,血清铁蛋白减少、转铁蛋白的饱和度下降,出现低铁血症。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再障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巨幼红细胞贫血组和原发病所致肾性贫血组、肝性贫血组、肿瘤性贫血组,由于消耗增多、营养缺乏,在慢性疾病或感染情况下,红细胞寿命缩短,致病因子的干扰,导致慢性病人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有效铁成分的利用与释放障碍,多因慢性病患者的铁贮存在网状内皮系统,铁的利用不足,慢性病患者铁利用下降,胃肠内吸收障碍引起多微量元素不足。血清铁浓度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有文献指出,恶性肿瘤细胞或其他细胞快速成长或增殖时,细胞和组织合成铁蛋白能力特别强,血中铁蛋白浓度升高,亦是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标之一[5]。细胞内铁颗粒减少或消失,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肾性贫血和肝性贫血。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慢性症状性贫血病人强调原发性疾病的积极治疗,并不断补充足够的营养素和多种造血微量元素。对儿童和孕妇状态的缺铁者而引起贫血应及时补充多种营养物质,积极纠正贫血状态,有利于健康成长。
[1] 冯仁丰.实用医学检验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122.
[2] 王建中.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测定诊断铁缺乏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2):1324-1326.
[3] 李荣生.慢性病贫血[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2):190-192.
[4] 卞志强.临床检查结果解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07.
[5] 王庸晋.现代临床检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48.
1673-2995(2013)01-0029-02
R446.1
A
王海波(1981-),男(汉族),初级检验技师,本科.
201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