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门德尔松《第一钢琴三重奏》结构分析
2013-10-26李杰
◎李杰
(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德国犹太裔作曲家。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
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善于将美妙的旋律纳入正规的古典曲式,是一位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
《第一钢琴三重奏》Op.49音乐结构分析
作为最典型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门德尔松的音乐既有对古典主义的传承,又充满浪漫的诗意,这一部钢琴三重奏更是优美动听并饱含情感,那么,这部被舒曼称为“贝多芬之后最伟大的钢琴三重奏”,从曲式的角度来分析又是如何呢?
第一节 第一乐章
很激动的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
大提琴低沉的声音,伴随着钢琴非常不安的织体,将忧伤却不乏美好的主题呈现。
关于本乐章的曲式分析如下:
1.主部的结构为并列单二部曲式,A段半终止停留在属和弦上,B段的后句,用一个阻碍终止形成了乐句的扩充,仿佛是犹豫了一下,欲言又止地结束了主部。大提琴奏出第一乐段,而后由小提琴高声附和着唱出更高一层的旋律,伴随着钢琴动荡不安的伴奏织体,结束在主调全终止。
2.连接部结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主部全终止之后以新材料进入,与主部形成区分,调性和声游离不定,阶段二开头取用主部a句材料,通过将a句分裂进行,调性逐步转向属方向,将副部引出。
3.副部的结构是复乐段,在后句同样是用扩充后才结束在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全终止上。作曲家似乎是不舍得这优美的旋律太快离开。大调的开阔音调呈示给我们完全不同的音乐情节和情绪,与主部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样是大提琴低沉的音色,但这一次却是非常优美愉悦的不同感受。
4.结束部可谓块头不小,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钢琴的琶音和三连音织体,与前面的连接部有些神似,上方的小提琴和大提琴一同奏出主部主题的动机。第二阶段将主部材料移至a小调进行,并逐步靠向展开部,并没有明显的终止,而是毫无痕迹地滑向展开部,实现与展开部的无缝连接。
5.展开部是以副部的主题材料作为导入开始的,并转至B大调。展开部分根据其材料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副部的主题材料在g小调上的进行,短暂的稳定和声进行之后便开始分裂式的展开,后转入c小调。第二阶段进入C大调,仍旧是对副部主题材料的发展,逐渐转入A大调,紧随其后的便是短小的属准备段,为再现做准备。
第二节 第二乐章
相当平静的行板 ,B大调,复三部曲式。
这一乐章的主题优美动听,旋律悠扬流畅,好似潺潺溪水宁静地流淌,浪漫主义大师对于旋律的写作能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本乐章的曲式分析如下:
1.复三部曲式的首部【A】是并列单二部曲式,A段是对比乐段,而B段是一句扩展乐段。A和B各反复了一次,这种反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乐段的每次出现由不同的乐器来担任,例如,A段的第一次出现是由钢琴以无词歌的风格来演唱,之后,弦乐进入,来承接第二次的A段。
2.接下来的B段也是平行乐段,第一乐句转入 E大调,第二乐句又回到c小调,并且全终止结束。随后是一个补充,对a句的材料进行了小小的展开,很快便结束了整个【A】部。
第三节 第三乐章
谐谑曲,轻快又活泼,D大调,奏鸣曲式,带有回旋曲的性质。
钢琴开门见山地奏出轻快急促的主题,再由小提琴承接,活泼诙谐的气氛贯穿全曲。
关于本乐章的曲式分析如下:
1.主部是平行乐段结构,钢琴奏出第一乐句以后,由弦乐欢快地奏出第二乐句,并且后句扩展成为变连接,逐渐向属方向靠拢。
2.副部的结构也是乐段,在主调属方向A大调上呈示,其节奏和材料与主部主题形成对比,全终止之后,并没有结束部,而是直接来到了展开部。
3.展开部是以主部的主题材料作为导入开始的,一开始还是主调D大调上进行,故给人造成了回旋曲式的印象,但很快就开始离开主调转至e小调,随后便是相同的材料在不同调性上的分裂发展,并根据二度上行D-e- F的调性布局进行发展。
4.再现部的主部回到了主调,结构基本与呈示部相同,但主部的后句为了配合副部的调回归,在调性方面有些变化。
第四节 第四乐章
终曲,热情快速的快板,d小调,回旋曲式。
节奏化的主题,欢快热情的气氛,构成了这首充满迷人气氛,气势恢宏的终曲乐章。
[1]罗小平:《门德尔松——外国音乐鉴赏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北京第一版。
[2]李斐岚:《钢琴伴奏艺术纵横:怎样弹好钢琴伴奏》,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8月。
[3]《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