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服装样版CAD”课程情境设计

2013-10-26

纺织服装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装实训

刘 辉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设计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一、 “服装样版CAD”课程特点

“服装样版CAD”是一门计算机工具化专业技术课程。服装样版CAD用电脑代替手工进行服装样版设计制作,其操作与手工制版步骤基本一致,软件取代了制图所需的所有工具和材料。与手工打版相比,服装样版CAD具有省略实体工具、快速高效、精确度高、样版处理功能全面等特点,体现了服装样版制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1. 学习内容

服装样版CAD作为一种工具, 其操作符合样版制作工作流程, 学习内容包含款式结构框架图绘制、 款式净样版制作、 毛样版制作、 推版、 排料、 输入输出、 CAD系统维护等, 涉及到各操作内容的工具使用、综合运用及操作技巧等。

2. 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

要做好服装CAD样版设计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包括:较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丰富的样版知识和服装制作经验,较高的样版制作水平,熟练的CAD软件操作、CAM系统操作能力,以及较强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

二、 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 授课形式

据调查,高职院校“服装样版CAD”课程的传统授课形式以书本或材料款式为例,先由教师演示样版制作,教师边制作边讲解CAD工具的使用,然后由学生模仿练习;对于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予以辅导,直至学生模仿完成。按照同样的流程,学生完成服装样版CAD的打版模块、推版模块、排料模块;同时分发教学视频供课后自学,使学生最终掌握CAD工具的使用。传统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了软件的操作,但没有投入实际应用,学生没有职业体验,无法应对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很多问题。

2. 存在的不足

(1) 学生样版设计经验不够。学生在校期间样版制作学习和练习的机会有限,样版设计没有量的积累,无法达到独自驾驭的水平。样版设计水平限制了学生CAD操作水平的提高。

(2) 学生服装工艺制作经验不足。在校学生服装工艺制作的款式有限,样版设计与工艺实现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不懂得制作工艺就无法独立完成样版设计。

(3) 缺乏生产应用教学过程。由于传统教学主要在学校教学计算机房进行,虽然学生也有实际操作练习,但制作的样版没有投入生产运行,生产中的样版检查修正、输入输出操作、CAM系统操作、设备维护与保障等无法得到训练,缺乏实际职业体验。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进行CAM系统训练,无法实现CAD的完整操作,无法培养学生面向生产的CAD职业能力。

(4) 缺乏真实的应用环境。该课程的教学需要有真实的生产性任务作为真实或虚拟的CAD应用环境,但当今校园普遍缺乏甚至没有生产性任务,到企业一线进行教学操作难度大,可行性和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

(5) CAD品牌多样性。目前我国服装业使用的CAD品牌有20种左右,各企业使用不同的CAD系统,学校往往只教其中的一种。不同CAD品牌软件的操作原理、操作工具有所不同,毕业生对陌生软件缺乏适应性。

(6) 教师缺乏生产应用操作经验。面向生产的服装样版CAD设计应用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生产实际操作经验。虽然很多高校教师有下企业锻炼的经历,但缺乏对服装样版CAD生产应用的实际操作,多数还停留在参观的水平,对一线的实际应用掌握不够全面。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实际操作锻炼,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3. 改进措施

(1) 安排前期课程。“服装样版CAD”前期必修课程有“服装样版设计”“服装工艺制作”“服装材料应用”“服装制版与推版”“生产性实训”,前期课程可建立学生样版设计的基础。

(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工学结合、带有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情境体系,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工作知识与经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服装样版设计CAD”课程,既包括显性的指导性知识(理论知识),也包括关联性的诀窍、手艺、技巧、沟通等综合职业技能[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 建立实训基地,完善配套设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需要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校要建设配套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尤其是校内实训基地要完善软、硬件配套,保证能进行CAD/CAM系统的完整运行。

(4) 完善师资结构。为满足情境教学要求,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服装样版工艺制作、样版CAD生产应用操作,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成为“双师型”专业教师;另一方面要从企业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补充生产操作环节师资的缺乏,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师资结构。

(5) 与生产性任务课程相结合。本课程如果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将缺乏生产任务的支撑,而无法得到生产应用的职业体验,只能进行软件操作培训学习。服装产品开发、服装生产性实训产品生产、毕业设计作品制作等课程需要有真实的生产环节,样版CAD可以为这些课程服务,实现课程之间的相互结合与渗透。

(6) 实行两套CAD策略。国内服装企业应用的CAD系统有国外和国内两类品牌,各CAD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特色。国外的CAD技术比较前沿,功能较全面且集成化;国内的CAD起步较晚,但开发技术新颖,操作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和习惯,然而功能全面性方面与国际品牌相比还有差距。为此,我们从国内外CAD中各挑选一款进行教学,国内选择一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外选择一款功能、技术都比较前沿的,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款为主、一款为辅的策略。

三、 课程的情境设计

1. 服装样版设计CAD岗位群分析

经过行业专家访谈、企业调研、顶岗实习回校学生调研,得出“服装样版CAD”课程主要针对的岗位群为:工业样版设计、输入(读版)、排料(裁剪图)、CAM输出(打印、裁割)、CAD营销、CAD系统维护。

2.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由教师和实践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共同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内容,包括工作与经营过程、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对工作的要求等[2]。通过分析归纳出服装样版设计CAD的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表1 服装样版CAD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3. 课程行动领域确定

对岗位工作进行分析,并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服装样版CAD的行动领域,见表2。

表2 服装样版CAD行动领域分析

4. 课程学习领域确定

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学习认知规律,以及由低级到高级的职业发展规律,将知识点、技能点组合归类,形成了本课程的学习领域:(1)校内生产性实训简单款式CAD应用;(2)校园时尚空间产品开发CAD应用;(3)校内实训基地复杂款式CAD应用;(4)校外实训基地生产性CAD应用;(5)毕业设计作品CAD应用。

5.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内容具体化,表现为适合教学的任务、项目、案例[3]。与学习领域相对应,本课程以项目为主设计出5个情境,见表3。

表3 服装样版CAD学习情境设计

四、 课程实施总结

1. 提高学生能力

选择主CAD实施情境教学,学生参与了生产性实训课程产品生产、校园时尚空间产品开发、毕业设计作品制作等生产性任务的CAD操作,最终完成了产品的制作,有的产品已走向市场,甚至远销海外,实现了知识、技能→作品→商品的转换。学生通过学习既获得了成就感,也体验到了职业的责任感,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CAD学习完之后,学生根据已获得的经验和体会,通过参考资料就能很快掌握辅CAD的操作,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 做好教学设计

与生产性任务课程相结合,需要两者的进程保持一致。由于生产性任务课程是分阶段开展的,所以CAD课时安排不能形成连续性,需要改变传统课时的安排方法,将课时拆散,按照情境内容的多少重新分配课时。情境内容由CAD操作学习和生产操作组成,先在CAD计算机房完成操作学习,再进入实训基地与其他课程开展联合服务。情境用主CAD开展,辅CAD安排在课程后期自主学习。

3. 建设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需要有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施,能创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因此实训基地需要针对产业生产装备情况,适当投入资金进行软、硬件建设,满足情境教学要求。

4. 完成生产性任务

生产性任务就是实训基地的产品生产。为满足情境教学的需要,实训基地除了提供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作品制作外,还需要有保障性的生产订单。因此,学校、实训基地需要与社会产业接轨,完成生产性任务。

参考文献:

[1] 柳燕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75-79.

[2] 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6):5-7.

[3] 赵志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J].职教论坛,2008(12):1.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装实训
让人心碎的服装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