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伊通县中药资源调查研究
2013-10-26姜大成朱建勋屈巧凤
王 哲,姜大成,朱建勋,刘 丹,屈巧凤,王 瑞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
吉林省伊通县中药资源调查研究
王 哲,姜大成*,朱建勋,刘 丹,屈巧凤,王 瑞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通过对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为期近一年的持续调查,掌握当地野生药用资源情况,并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建议。采用野外踏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获取相关资料。伊通县有野生药用植物66科202种;真菌类2科2种;共计220类药材。调查明确了伊通县储量较丰富的药材和珍稀濒危药材,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伊通满族自治县;资源调查;穿龙薯蓣;东北铁线莲;活血丹
长白山区是我国东北植物区系的分布中心,也是吉林省重要的中药材产区。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部,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同时也是长白山植被体系分布的最北边缘,因此是研究长白山特有药用植物分布及资源的关键地区之一。通过对伊通县县域内中药品种和资源进行鉴定和调查,为发展和促进当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自然概况
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东辽河上游,东经124°49′~125°46′,北纬43°3′~43°38′。全境东西长76 km,南北宽66 km,总面积2 523.1 km2,全县共12个镇,3个乡。伊通县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南、东南部为吉林哈达岭山脉,西北部为连绵起伏的大黑山脉,中西部为开阔的地堑平原,内有16座火山锥体,称伊通火山群。境内河流分属辽河和松花江两大水系,东辽河、饮马河、辉发河3个流域,年均降水量627.3 mm,年平均日照2 536 h,无霜期138 d。全县林地82 032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2.51%;草地517公顷,占0.21%。
2 中药资源调查
2.1 调查内容 通过在伊通县的野外调查和实地测量,对县域内药用植物进行详细的普查资源工作,基本摸清县域内现有中药种类及资源状况。掌握各类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蕴藏量、产量、传统知识、养殖情况、收购量、收购价、质量等第一手资料[1]。
2.2 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工作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进行[2-3],以确保本次调查的科学性。主要内容包括:确定代表区域、调查样带、样地和样方4个阶段。代表区域划分通过分析植被类型图、土地利用图,获取当地植被分布信息,选取植被分布多,中药资源种类多分布密集的区域作为野外调查的代表区域。伊通县依据上述要求可分为3个代表区域,分别为西北部山区、南部山区和东南部山区。其中西北部山区包括黄岭子镇、景台镇、靠山镇、莫里青乡和马鞍山镇。南部山区包括大孤山镇和西苇镇。东南部山区包括伊丹镇、二道镇、营城子镇、河源镇。调查样带在代表区域中进行设置,依据中药资源分布、种类和数量多少、植被类型及抽样要求以及交通可达性等因素进行设计,县域内共设7条样带,其中西北部山区设2条样带,南部山区设2条样带,东南部山区设3条样带,全部样带长80.76 km。调查样带内采用系统抽样法设置样地。在已设定好的调查样带上,依据植被类型、可达性、地形和地势设定样地。样地设定标准应同时考虑尽量接近调查样带,且两样地间距不应小于1 km,每套样地完成不少于5套样方,每套样方包含1个10 m×10 m的乔木样方,1个5 m×5 m的灌木样方和4个2 m×2 m的草本样方。依据以上条件,伊通县县域共设样地37个。
2.3 调查区域 本次调查重点对伊通县南部和东南部山区和西北部山区的中药资源及种类进行了采集鉴定,其中南部,东南部山区以河源镇和西苇镇为重点调查区域。西北部山区以莫里青乡为重点调查区域。中西部平原以大孤山镇为代表,火山群以大孤山和莫里青山为代表。
2.4 样带、样地的设定 通过对全县区域的考察,选择天然植被相对丰富的乡镇,设定了3个代表区域的考察共设定7条样带,39个样地,185个样方,1 072个小样方,详见表1。
2.5 样品采集及鉴定 采集原植物标本和药用部位标本、制成蜡叶标本,鉴定来源。拉丁名主要以《中国药典》[4]为主要依据,未收载植物依据《东北植物检索表》[5]和《中国长白山植物志》[6]命名。部分疑难的品种分别邀请长春中医药大学张雅芝教授、张强副教授进行鉴定。鉴定学名后的标本存入长春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标本馆,为科研教学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表1 样带、样地、套方及样方情况
3 调查结果
3.1 中药材品种整理 经过实地调查和品种鉴定,本次共采集到药用植物66科202种(表略),其中真菌类2科2种,孢子植物5科5种,双子叶植物52科167种,单子叶植物8科30种。参考已有成果[6-7],收集并整理相关药物信息。其中贯众、杠板归、穿龙薯蓣、仙鹤草、白薇、茜草、芍药、白蔹等都是我国的传统中药。采集品种中属于国家药典记载的有69种。在分类鉴定的基础上,制作蜡叶标本800多份,并基本建立了覆盖伊通县域内药材信息的数据库。
3.2 查明当地大宗药材 样地调查发现,穿龙薯蓣和东北铁线莲在伊通县县域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在一些林区的林下和林缘,往往有大面积的分布。在所调查的37块样地共148个草本小样方中,其中75个小样方中有穿龙薯蓣分布,占所调查总样方量的50.68%;东北铁线莲在59个小样方中出现,占总样方量的39.86%。经过市场走访调查和入户了解,以上两种药材也是伊通县当地药农进山主要采收的药材。同时调查还发现玉竹,活血丹、毛梗莶、仙鹤草、蝙蝠葛等药材在本区有广泛的分布,资源量较大,有希望成为未来中药资源开发的新品种。伊通县资源量较大的中药材信息见表2。
表2 伊通县大宗药材信息表
3.3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调查中也同时发现不少乡镇对野生中药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以至目前龙胆、北细辛、平贝母、黄檗、花曲柳和绶草等药材的野生资源日渐匮乏。造成这一现象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两个因素为无序的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同时也存在部分乡镇有过度采挖的现象。综合以上因素,导致目前野生中药资源的品种和数量正在急骤减少。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遏制,部分中药品种将面临灭绝的威胁。
4 讨论
4.1 支持新产业发展 伊通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然而过度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势必会制约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医药产业作为新兴经济产业,在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和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日益凸显。伊通县地处长白山区边缘地带,其广大山地丘陵区域由于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影响,林下产值不高,因此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本地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适宜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繁殖,也适宜于开展多种中药资源开发和利用。本次调查,深入系统的调查本地区中药材资源,掌握本区中药资源现状,不仅是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一项任务,更为伊通县未来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4.2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调查发现,伊通县县域内虽品种较多,但多数品种蕴藏量有限,不能形成规模,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亟待加强;主要品种均以野生品种为主,资源量受外界影响较大,同时没有深加工企业,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因此如何利用合理开发来保护资源,特别是促进中药资源的优势转化,更显得迫在眉睫。
4.3 加强野生资源力度 调查发现,县域内多种中药材品种数量锐减,部分濒临灭绝;受经济利益驱动,部分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保护珍稀动植物的任务十分艰巨。建议当地政府对此应予以重视,保护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4.4 完善调查结果 中药资源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因此单独的一次调查无法反应其动态变化过程。伊通县中药资源调查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持续开展下去。同时,对当地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1]万定荣.我国中药资源普查中有关药用信息调查收集的一些技术建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57.
[2]陈士林,张本刚,杨智,等.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J].中国中药杂志,2005(16):1229.
[3]张小波,郭兰萍,陆建伟,等.基于网格(Grid)的空间信息技术在中药资源普查中的应用[J].中国天然药物,2009(705):328.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5]傅沛云.东北植物检索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906.
[6]周繇.中国长白山植物资源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571.
[7]严仲铠,李万林.中国长白山药用植物彩色图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R282
A
1003-5699(2013)01-0063-03
2012-11-09)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我国代表性区域特色中药资源保护利用”(编号:201207002);吉林省代表区域中药资源保护利用(编号:201207002-05)。
王 哲(1981-),男,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药材的鉴定和中药资源调查研究。
*通信作者:姜大成,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Tel:0431-86172913,E-mail:johjdc@163.com。